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46
讲到这儿,相信各位读者一定很想知道郑成功方面的情况,为什么李定国苦苦等待的郑成功援军还没到呢?
这一次,郑成功倒的确是出兵了。
十月十九日,郑成功委任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领兵数万,战舰百艘,从厦门出发前往新会战场,支援李定国。
这次郑成功的出兵有很多疑点。第一,郑成功是一个凡事比较喜欢亲力亲为的统帅,上次守一个小小的海澄县他都是亲自出马,本次新会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不会认识不到。更何况,李定国还在信中多次给他强调过这一点。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亲自带兵出征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已经做好了让人背黑锅的准备。
第二,郑成功部下优秀的将领有很多,为什么此次南征的主将偏偏是林察?
林察是郑成功的心腹将领没错,但同时,他也有不太光彩的历史。当年朱由榔刚刚登基称帝,各地官员和军阀基本上都支持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偏偏这个林察支持绍武政权,还积极参与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的内战。
选这么个与永历朝廷有过节的人带兵去支援永历朝廷东征的军队,郑成功也真是煞费苦心。
第三,郑成功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不会不明白恰当的战机对赢得战争的重要作用。那么为什么李定国明明再三叮嘱,援军必须在十月十五日前抵达,郑成功却非要拖到十月十九日才出兵呢?
前面已经提到过,十月份新会就已经快支持不住了,而清方的援军还未赶到。如果郑成功的援军按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新会肯定能攻破。他故意拖延时间,就是不想让李定国取胜,从而影响自己割据称雄的地位。
通过援军出发之后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历史的真相。
清军对郑成功的援军非常重视,从出兵之日就一直在进行密切监视。据清方档案记载(郑成功方面的记载已经无法见到,原因自己去想),援军的行动非常缓慢,十月十九日出发,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十二月十五日才抵达佛堂门(距新会四百多里)。这期间又是驻扎于某地开会,又是征收粮草(援军出发时携带了十个月的粮草)。
前面提到,李定国与郑成功多次通信,信使往返仅需一个月。十二月十五日,明军还在新会城下与清军展开激战,而援军却还在路上磨蹭。三天后,明军战败。
之后,援军得知李定国已经退回广西,又在海上观望了几个月(期间肯定有向郑成功请示的举动),于第二年五月返回厦门。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哪里是出去打仗,分明是一次全副武装的旅游嘛。
旅游回去了,就该受处理了。主将林察被降职,副将周瑞被削职夺爵,解除兵权,并且永不再用。
副将居然比主将的处罚还严厉,原因并不难猜:林察是郑成功的心腹将领,而周瑞原来是鲁监国的将领。
应该说,林察和周瑞这两位导游此次是完全按照郑成功的指示行动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被郑成功惩罚只有一个原因:总得有人背黑锅,好给李定国一个交代。
这些事情做完以后,郑成功给李定国写了一封信,里面的内容着实精彩,现摘录如下:
“有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先批评李定国骄兵致败,推卸自己的责任。
“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改变敌我态势的关键失利轻描淡写成了普普通通的失败。
“敝船逗留,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象征性地处置了几个部下,撇清自己的责任,并树立了自己治军公正严明的形象。
郑成功自编自导自演的这出好戏,至此圆满落幕,精彩!精彩!
李定国看了这封信有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已经没工夫去想这件事情了,现在的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这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安龙护驾。
因为在贵阳的孙可望打算废掉朱由榔,自己来当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