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9-18 12:50:57

韩非子把领导分为三等:“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一人难敌众人,故与其用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倒不如使用全国民众的智慧和力量;仅凭一个人的智慧处理问题,即使成功了,人也累坏了,若不成功,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流领导用的是自己的才智;二流领导用的是他人的力量;一流领导用的是他人的智慧。”

古人对管理者有上中下三个划分,最高明的管理者可以充分调动众人的才智,一般的管理者可以使用众人的劳力,最差的管理者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很多管理者其实都是处于“中、下”的层次,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就是把员工当普通的劳动力,都在浪费人力资源。

项羽堪称一代豪杰,在秦末混乱年代,力挫群雄,但他不善于发挥部下的智慧,根本听不进部下的建议,不体察下属,凡事独断专行。结果,有本事的人纷纷离开了他,最后只剩下亚父范增——也在吵架后同他分道扬镳了。

而刘邦却善于发现部下的才能,故能屡战屡胜。按韩非子的理论,项羽顶多算个三流领导,而刘邦才称得上是一流的领导。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曾经评论过刘邦和项羽两人的特点和风格,作为统帅三军的领导,项羽的缺点在于不善于使用将才,而刘邦的优点则在于善于指挥将才。

有一次,刘邦的相国萧何对刘邦说:“诸将易得,国士无双,大王欲争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刘邦听从萧何的提议,建起拜将台,亲自登坛举行仪式,拜本是都尉小官的韩信为大将军。

仪式完毕后,刘邦问韩信:“萧相国屡次保举将军,将军有何妙策可以教我?”韩信反问道:“大王要东向争天下,自料有无项王那样的勇武强悍?”刘邦默然许久后说:“我不如他。”韩信说:“臣也以为不如。

项王大喝一声,能吓退千百人,但是他不能任用良将,这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王名为霸王,实际已失人心,因而他的强是容易转变为弱的。

而大王您当初入关,废除秦时苛政,约法三章,所经之地秋毫无犯,所以秦民无不翘首以待大王,大王如举兵东进,发个告示,就能平定三秦之地。”

刘邦听后喜不自胜,当即决策东进。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掩盖下,迅速东进,不下三个月,三秦之地,便如韩信所料全为汉王刘邦所占。

韩信所列举的项羽种种劣势,可谓对项羽了如指掌,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战胜项羽的谋略和计策。

正如韩信所说,不管一个领导身居怎样的高位,也不管领导者本人多么有才干和水平,如果不能任用良将,充分信任和调动手下的积极性,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刘邦去探望韩信时,两人对刘邦手下的各位将军的才干作了一番评论,所说看法不相一致。最后,刘邦问道:“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又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

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说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是很中肯的,同时也说明领导人物有领导人物的职责和才能。

对于高级领导或者说手下有各级干部的领导人物来说,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或能指挥多少“士兵”,而在于善不善于使用手下的干部。

杰出领导人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善将将”。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如果销售团队没有强大的战斗力,谈何发展壮大。

一支强大的销售铁军的建立,背后离不开管理者的智慧,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管理者要善于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一个优秀的主管要有“超越伯乐的能力”,要见人所短,用人所长,最主要是善于培养他,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真实实力。

用人所长唐僧为什么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取得真经?他是一个好的领导吗?唐僧在管理上,固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但他还是符合了一个主管最需要的两个点:一个就是方向明确,另一个就是目标执着。

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势者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论是职场拼搏还是个人成长,懂得借力、借智、借势,方能明察秋毫,成就非凡。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14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