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吸烟不好但就是戒不掉,烟瘾缠身还有救吗?

观云脑 2024-04-10 00:27:12

近日,四川达州一宝妈分享的爷爷带孙女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这个爷爷全神贯注的在逗孙女开心,完全忽视了一旁孙子想要逗妹妹开心的举动。视频中的宝妈讲到,这个小孙女四个月大,爷爷喜欢的不得了,为了更好地带孙女,避免给孙女的健康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果断把烟酒麻将都给戒掉了,生怕这些东西对孙女产生什么影响。如今,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抱着孙女到处转悠。

对于很多人来说,烟瘾都是很难戒掉的,想了各种办法都戒不掉,但为什么这个爷爷就能这么轻易的就戒掉了呢?

为什么“瘾”这么难戒

上瘾的东西一旦沾染上,往往都是很难戒掉的,以烟瘾为例,很多人反反复复戒烟,但总是失败,弄不好就重复染上了。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吸烟者获得的好处多于坏处。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兴奋,使人感到愉悦。虽然说,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已经是一个全社会心知肚明的,但它产生危害的后果却是延迟的,通常要20年才会表现出来。这就让人对这些危险放松了警惕。

其二,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来说,人们对烟民的包容度相对来说是很高的。人们对烟民其实司空见惯,即使大街上看到一个人在吸烟,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其三,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成瘾的生理机制,一种DeltafosB的基因转录因子在伏隔核的 D1 型中等多刺神经元中的过度表达。

成瘾的生理机制

我们都知道,多巴胺是人体内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因子,当身体分泌多巴胺的时候,人就会感到快乐。很多事情能够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这些事情就是做了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在我们的大脑中,中脑边缘通路也就是多巴胺通路承担了相应的工作。多巴胺在中脑边缘通路释放,随后到伏隔核调节激励显著性,促进学习和奖励相关的运动学习功能。

哪些事情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呢?也就是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的事情,包括吃到好吃的东西,运动都可以做到。

人体在接受到刺激后,分泌多巴胺,从而使人感到快乐,随后就更想做这些事,接受刺激感到快乐。

但多巴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有一个特点,也就是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会越来越大。

一个正常人的多巴胺受体是正常水平。而持续接受同一种刺激后, 多巴胺受体的敏感度却会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让人感受到和之前同等水平的快乐。

这也就解释了,人为什么瘾会越来越大的原因。

怎么才能戒瘾?

通过上面的叙述,大家已经明白,上瘾的过程是一个正反馈流程。

一个刺激,引起了多巴胺的分泌,使人感到快乐,随后多巴胺受体的敏感度降低,需要更大的刺激,继续引起多巴胺的分泌。

要戒掉瘾,就是要切断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即可。

方法一,阻断刺激源。这也是大多数人会采取的一个做法。比如戒烟,就把家里的烟全都扔掉。想要戒酒,就不买酒,并且把家里剩下的都送人了。但这种做法很可能反弹,因为一时把刺激源隔绝了,总是有很多机会再碰到这些刺激源,忍不住就再次反弹了。比如很多人想要戒掉游戏,就从手机里把游戏删掉,但是可能就只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又把游戏下载下来了。

方法二,切断反馈回路。这个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刺激来转移注意力,以及引入外部压力这两个方面。

所谓转移注意力,就是用新的刺激来替代原有的刺激,之前喜欢抽烟喝酒打麻将,现在就逗外孙。注意力不在这个事情上,自然也就摆脱这个反馈回路了。

当然,转移注意力也应当是从一些不好的刺激转移向一些好的刺激中。比如从抽烟酗酒转向运动等。如果是从一个不好的习惯转移向另一个不好的习惯,则没有太大意义。比如从烟瘾转向游戏瘾。

另一方面,引入外部压力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比如本文开头介绍的这个爷爷,为了不影响到孙女,就果断把烟酒麻将都戒了。这其实也就是在一种外部压力下达成的结果。因为对于孙女的喜欢已经超过了对于这些嗜好的瘾。

0 阅读:0

观云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