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富链”为密钥,构建“三江之韵”生态价值链
一、思想格局:以“德文化”为魂,重塑价值共生理念1、生态伦理重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生态保护—产业增值—全民共享”闭环体系。通过“建德600”高山生态农产品品牌溢价机制(年销售额超7.4亿元),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户增收的直接渠道,形成“护生态者得红利”的价值导向。以梅城古镇复兴为载体,将严州文化中的“义利并重”传统融入现代治理,打造“德文化”数字体验馆,让传统伦理转化为可感知的价值共识。
2、文化基因激活挖掘“天下梅花两朵半,一朵在建德”的地域精神,将油菜花田、新安江渔村等自然景观与《严州府志》等文化IP结合,推出“梅城诗会”“渔家傲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实现文化认同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例如,2024年梅城古镇文旅融合收入突破3.2亿元,带动600余名村民就业。
1、农业价值裂变
草莓产业升级:推广“草莓+光伏”立体种植模式,建设智慧大棚3000亩,亩均产值提升至3.8万元;依托“建德草莓师傅”品牌,培育全国连锁草莓基地5个,带动2万农户参与产业链。
特色产品开发:开发西红花养生酒、香榧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建立“药食同源”认证体系,年产值突破1.5亿元。
2、文旅融合创新
场景再造:以三江口为核心打造“轻极限运动之城”,串联航空小镇、乌龙山度假区,推出跳伞+深潜+古法造纸的沉浸式体验链,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数字赋能:开发“建德文旅元宇宙”平台,游客可线上认养稻田、认购渔获,实现“云种养—线下体验—收益分成”闭环,带动农副产品溢价40%。
3、科创协同赋能建设航空科创产业园,推动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装备研发,与浙大共建通航产业研究院,年孵化科技企业10家以上,技术交易额突破2亿元。
1、“建德师傅”人才矩阵构建“见习—初级—领军—大师”四级成长体系,培育草莓师傅、豆腐包师傅等特色人才。例如,草莓师傅叶建元通过技术入股,带动周边30户农户年增收15万元;豆腐包师傅徐建根全国开店274家,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
2、“乡创客”反哺计划吸引汪芷伊等新乡贤投资1.2亿元打造“更上青年轻创空间”,培育文创团队60个,开发“德文化”主题伴手礼,带动5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
3、“智汇三江”引才工程设立50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引进农业博士、文旅策划师等紧缺人才。例如,农科院专家团队攻克柑橘黄龙病防治难题,使梅城柑橘亩产提升20%。
1、“建德共富云”治理数字平台整合产业监测、人才服务、资源调度功能,实现:
产业溯源:区块链技术追踪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全流程,消费者扫码可查碳足迹;
人才匹配:AI算法智能推荐岗位,如为“建德阿姐”匹配民宿管家、直播带货等岗位,就业上岗率提升65%。
2、“飞地经济”价值共享与上海松江共建“反向飞地”,将建德香榧、西红花等特色产品纳入长三角高端市场供应链,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同时引入上海资本投资本地文旅项目,形成“研发在上海、制造在建德”的分工模式。
目标愿景:到2027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以内,打造全国山区县共同富裕“建德范式”,让“人人皆可成才、处处皆是舞台”成为新时代的“三江之歌”。
方案结语:“天下梅花两朵半,一朵在建德”,这句民谚道出建德独特的文化自信。当千年严州精神遇上数字文明,当梅城古韵碰撞创新浪潮,建德正以“共富链”为纽带,编织着“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的共富新画卷。梅城古塔见证千年蝶变,新安江潮涌澎湃新篇。建德正以“生态+数字”双轮驱动,让“人人皆可成才、处处皆是舞台”成为新时代的“三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