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共同富裕示范区发展规划方案

共富云 2025-03-30 14:00:04

——以“共富链”为密钥,构建畲乡特色生态价值链

一、思想格局:以生态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价值创造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发展共识立足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定位,将民族团结作为共同富裕的基石。深化“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打造双后岗村等省级循迹溯源教学示范点,推动畲汉文化交融共生。以《中国畲乡“三月三”文化品牌》为载体,举办民族服饰展演、畲歌大赛等活动,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发展动能。

2、生态价值转化理念重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生态保护—产业增值—全民共享”闭环体系。通过“景宁600”高山生态农产品品牌溢价机制(年销售额超7.4亿元),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户增收的直接渠道,形成“护生态者得红利”的价值导向。

二、产业格局:构建惠明茶与畲旅双核驱动的生态价值链

1、惠明茶全产业链升级计划

种植端:扩大种植至8万亩,推广茶园养羊、套种药材等生态循环模式,提升亩均产值至1.2万元;

加工端:建设年产3000吨惠明茶产业园,引入AI炒茶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开发茶多酚提取等高附加值产品;

文旅融合:打造“环敕木山茶旅慢游线”,串联禅茶文化园、茶博馆,形成“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体验链。

2、畲寨风情旅游立体化开发

场景再造:以东弄畲寨、云中大漈为核心,建设“沉浸式民族文化活态博物馆”,推出畲药养生、高山婚礼等主题IP;

数字赋能:开发“云游畲乡”VR平台,上线非遗技艺线上教学课程,吸引年轻客群;

利益共享:推广“村集体+农户+企业”联营模式,如大均乡伏叶村通过民宿集群带动50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3万元。

三、人才格局:打造“畲乡创客”价值标签,激活内生动力

1、“共享人才”机制创新依托“科技副总”计划(已引进69名高校专家),推动丽水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团队与本土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例如,陈浩博士助力臻航实业攻克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30%;陆晨飞教授培育“金兰1号”畲药品种,缩短育苗周期20%。

2、本土人才培育工程

技能标签化:打造“畲乡经理”“畲乡月嫂”等劳务品牌,建立“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年新增高技能人才720名;

新乡贤反哺:吸引叶丽斌等乡贤投资15亿元建设“天空之城”度假村,带动500名村民就业;

青年创业扶持:设立250万元农合联转贷资金,发放贴息贷款超1.1亿元,孵化电商主播60人,年带货额突破3200万元。

四、管理格局:数字化协同与山海协作双轮驱动

1、“浙里畲乡共富”数字治理平台构建产业、服务、治理三合一系统:

产业监测:实时追踪惠明茶供应链数据,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溯源;

公共服务:推广“智慧巡诊车”“流动帮帮车”,覆盖78个偏远山村医疗养老需求;

资源调度:通过“飞地经济”与海盐、宁海等共建12个“消薄飞地”,年返利超5000万元。

2、山海协作3.0升级版深化与温岭、上虞等地的“五县联盟”,从单一产业帮扶转向全要素联动:

产业链协同:丽景园与丽水开发区共建半导体产业园,形成“研发在沿海、制造在山区”的分工模式;

市场互通:在长三角设8个“景宁600飞柜”,年销售农产品超5000万元;

干部互派:每年选派20名干部赴结对地区挂职,引入沿海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经验。

景宁名片:价值驱动的共同富裕四维模型

生态:81%森林覆盖率+“中国畲药谷”项目特色标签:华东生态屏障示范县

产业:百亿级抽水蓄能电站+惠明茶三产融合特色标签:民族特色产业创新高地

人才:“科技副总”+畲乡工匠培育体系山区特色标签:柔性引才标杆地

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特色标签:全国民族地区治理样板

方案总结: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共富链”为核心架构,构建生态与民族共同体协同发展的价值链。依托“惠明茶+畲旅”双核驱动,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与民族文化沉浸式体验,形成“种植—加工—文旅”融合的生态经济闭环。创新“畲乡创客”人才机制,以“科技副总”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本土技能型人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与山海协作3.0模式,实现城乡资源互通与跨区域联动。力争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至1.7以内,打造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景宁范式”。为山区县提供可复制的“生态—产业—人才—治理”协同发展方案。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畲乡儿女携手共绘“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新图景,让每个奋斗者共享发展硕果!

0 阅读:3

共富云

简介:一起共同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