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懂得与人分享的孩子,但是有的孩子却总会表现出一种自私的性格,不愿和人分享,这类儿童在长大后,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与他人相处困难,缺乏同情心等,所以,家长们该怎样处理他们的子女的这样的行为?
我们要理解儿童不愿与他人分享的原因,许多时候,小孩不愿与别人分享东西,是由于他们没有安全感,不信任别人,有可能是由于上一次被人骗了,或者是被人误会了,怕再受伤害,而不愿和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到分享并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效果,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安全感,你还可以让你的孩子学会分享,让他养成分享的习惯。孩子在长大的时候,是要逐渐培养出与人共享的好习惯的,这其中也有一些儒家的影子,父母可以用亲自示范的方式,讲故事、唱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对分享的益处有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要向孩子们讲述分享行为的积极意义,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在小处小处,让孩子学会分享,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例如,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让他们帮忙分发食物,在公园里遇到有困难的人,让他们去帮忙,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感受到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并慢慢养成好习惯。
还可藉由培育儿童的同情与理解,提升儿童的分享观念,在儿童有不良情绪或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理解和帮助,让儿童体会到家长的温暖与关爱,并培养儿童的同情心,此外,父母应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加强对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分享与帮助他人是值得尊敬的美德。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足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要靠家长一步一步的引导和教导,此外,还需要指出,儿童的性格是由遗传与环境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家长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与特征,不能过于强调儿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正确引导,使其了解到共享、公平、仁爱是人最基本的伦理,通过共享,我们能增进友谊,增进人际关系;在正义和仁慈中,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社会形象,彰显了一个好的人性,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方面,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人。
要培养儿童的分享意识和乐于助人的性格,这是一项漫长而又艰难的工作,但是,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有足够的信心,再加上正确的方式,就一定能够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使其变成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