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庆
编辑|L庆
2018年3月,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为英国脱欧提出了所谓“契克斯计划”,即:在英国建立一个“货物自由贸易区”,将遵守脱欧后的市场规范。
这个方案传到欧盟领导人手里时,他们明确表示了方案的不可行,认为英国通过这一方案获得的好处太多。
同样的方案传到英国保守党内部时,同样是一片哗然,他们认为在这一方案将会导致英国人与欧盟过度捆绑,是英国的“耻辱”,尤其以鲍里斯·约翰逊、戴维·戴维斯为首的诸多重要大臣以辞职为要挟废弃这一计划。
同一个方案,英国内部觉得亏大了,欧盟觉得英国吃得太多,这就是特蕾莎·梅执政的一个缩影,好像她不管提出什么都不能让人满意。
就像她在最后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人要学会妥协和中庸。”

梅姨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同样是女性首相,特蕾莎·梅拿到的剧本并不比撒切尔夫人拿到的剧本好多少,但她缺乏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手段,也缺乏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头脑。
她能做到的是让这辆即将掉到沟里的车子慢点开,因为方向盘已经锁死了。
今天我们就回顾这位“裱糊匠”女首相短暂但又悲催的政治生涯。
01
第二位女首相
特蕾莎·梅又是一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作为一个平民家庭出身的独生女,特蕾莎·梅的政治升迁可谓飞快,21岁在牛津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之后,曾从事银行业的工作。
1986年,30岁的特蕾莎投身政治当选了议员,41岁成为梅登黑德选区下议院的议员。
1999年,当时的保守党党魁威廉·黑格认为党内需要一些女性的声音,展示保守党的新形象,于是任命她为影子内阁的就业大臣。
特蕾莎·梅也不负嘱托,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天赋,逐步晋升成为保守党的主席。

2010年卡梅伦赢得大选之后,特蕾莎·梅进入内阁,担任内政大臣,一干就是6年。
在2016年,脱欧的公投莫名其妙地通过了,时任首相卡梅伦慌了,于是他提桶跑路了,整个保守党陷入了一团混乱之中,急缺一个人来主持大局。
当时,除了特蕾莎之外的其他继任者都有些争议性,而特蕾莎·梅人缘颇好,能力也强,于是就被众人推到台前。
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第二位女首相诞生了。
根据民意调查,当时超过55%的人都认可梅姨将会成为一名好首相,也有人预测假如梅姨这时候举行一次国会大选,保守党将获得超过330个席位。
对于即将要迎接脱欧的痛击,梅姨显然是没有做好准备,当问及脱欧意味着什么时,梅姨回答道“Brexit means Brexit(脱欧意味着脱欧)”,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看起来众人拥护,但谁都知道这个时间节点上的首相位置那是烫手的山芋,谁上台谁倒霉,与其说是在选首相,不如说是倒霉蛋选拔大赛。
02
国家分裂危机
如果要问英国政府最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那当然是北爱尔兰独立问题;
如果要问什么是英国政府第二头疼的问题是什么,那一定是苏格兰独立问题。
而这两大难题在英国宣布脱欧后迅速摆在了英国政府面前。

先看看苏格兰,在2014年的时候苏格兰的民族党曾发起过一次独立的公投,当时投独立票的只有44%左右,独立失败。
虽然这场公投之后,苏格兰独立出现了很多挫折,民族党党魁萨蒙德要求引咎辞职。但很快他们就重振旗鼓,在年末将党员人数发展到了8万人,在2016年跻身成为苏格兰第一政党。
本身这个政党的发展壮大就是个隐患,而欧盟一脱欧更给了他们散发影响力的机会。
这是为什么呢?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4年苏格兰公投为止,欧盟给苏格兰地区提供了超过30%的资金援助,苏格兰的产业中从国内进口的增长率为2.82%,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增长率则达到了4.37%。
可以说,苏格兰对欧盟的帮助是非常依赖的,因此在16年脱欧公投的时候,有60%以上的苏格兰选民不乐意脱欧,在脱欧之后较为激进的苏格兰独立者由原来的25%增加到了52%。
因此他们提出“在欧盟中独立”这一想法,意思是跟英国脱离关系,但继续留在欧盟之中,成为欧盟中的主权国家。
前苏格兰民族党党魁萨拉蒙就是其中的呼吁者,他提出苏格兰先离开英国再加入欧盟的战略,随后2017年3月,苏格兰议会向梅姨提出了再次独立公投的申请。
这梅姨哪能接受啊,难道你们还能天天公投的?
因此就有了19年4月苏格兰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在爱丁堡的演讲,提出为了苏格兰的利益,应该举行公投独立,避免因为英国脱欧而造成的伤害。

如果苏格兰的情况能把梅姨血压飙升的话,那北爱尔兰的局势更让梅姨焦头烂额。
关于北爱尔兰与英国历史纠葛问题,小伙伴们可以看看之前我们《英国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甩不掉爱尔兰,也摆不平北爱尔兰》那期。
简而言之,从英国建国起北爱尔兰就一直变着法儿的要搞分裂,为此他们闹过无数次的暴力袭击,直到加入欧盟以后,在欧盟的驱动之下,双方签订了《贝尔法斯特协定》,北爱尔兰与爱尔兰拆除了边界,规定现阶段北爱尔兰仍是英国领土,但以后北爱可以自行决定到底自己是爱尔兰人还是英国人。
北爱尔兰人是最不愿意脱欧的,1995年欧盟给北爱尔兰提供了5990.4万欧元援助,从2013年至2015年,欧盟为他们提供了4000万的跨境医疗服务基建,北爱尔兰与欧盟各国的贸易联系也日益密切。
就在这其乐融融氛围之中,英国宣布脱欧了,在投票中有超过55.8%北爱尔兰人是希望留在欧洲的。北爱尔兰政府是最不乐意看到脱欧的,于是北爱尔兰地区首席部长给英国卡梅伦写了信,希望他能慎重处理。信收到之后没几天,卡梅伦就辞职了。

梅姨对于北爱尔兰问题慎之又慎。
如果加入欧盟之前一样,安置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的边界,那北爱尔兰问题又将变回原来的样子,到处是恐怖袭击、示威游行,但假如不安置界限,一来北爱容易跟爱尔兰跑了,二来,我既然脱欧了,我得收你爱尔兰关税啊,不设关卡怎么收关税?
于是尴尬的一幕来了,2017年2月18日,在爱尔兰邓多克的几名示威者假扮海关设立关卡,抗议即将到来的边境检查。
梅姨人都懵了,我还没动手呢啊?

17年3月北爱尔兰的地方议会选举上,主张脱离英国的政党议席已经超过了一半,在2019年英国大选时,主张脱英的新芬党还在议会中获得了7个议席。
梅姨此刻就像踩在地雷上,一动不敢动,因此从2017年到2020年,北爱尔兰政府三年连续处于停摆状态。
再来说说议会内部的事儿。
03
难以控制的党内局势
在脱欧已经不可避免之后,国会内部其实存在着两种分歧,主要分成了一种是“硬脱欧”,与“软脱欧”两种。
两方之间争执不下,各有各的道理,梅姨就想了个办法,决定在党内进行重新大选,通过重新洗牌的方式让自己的支持者统合在一起,避免自己去找欧盟谈判的时候后方不稳。
结果是出人意料的,这次大选起到了反效果,反对脱欧的各党派纷纷在这次大选之中站了出来攻击保守党,导致保守党仅获得了317个席位,而议会有650个席位,保守党未能获得半数,按照英国法律,这种情况就得接纳北爱尔兰的民主统一党加入政府。
这下梅姨就失去了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本就不太安静的英国国会常常比菜市场还吵闹。

2017年,梅姨谈成了三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分手费问题,说盟就退盟,欧盟肯定不乐意的,如果这么简单就放过英国,那以后欧盟内部出现点问题,都用退盟解决,那欧盟的汇率岂不乱了套?
于是欧盟向英国索要600亿欧元“分手费”,而英国的预算是200亿欧元。最终在梅姨的谈判下,英国给了390亿英镑,折合一下是500亿欧元,只砍了100亿欧元。
第二件事是北爱尔兰问题,英国答应不设置强制的关卡、封闭墙等“硬边界”。
第三件事公民权问题,大致就是英国住在欧盟国家的100多万人以及欧盟国家住在英国的300多万人的居留权问题,这都好说。
在2017年,这些基本的问题谈基本谈的还算可以,双方各有让步,但到了2018年开始事态就麻烦了。

这次的问题大致包括两部分,第一个是什么时候正视脱欧,给个过渡时间,第二是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的关税问题。
关于这俩问题双方始终达不成一个共识,2018年2月,欧盟给了一个《退出协议》草案拿给英国看,英国表示拒绝。接下来就是开头的那一幕,梅姨拿出了“契克斯方案”,英国觉得吃亏了,欧盟觉得英国占便宜了。
9个月的时间里,梅姨与欧盟、议会反复谈判扯皮。
在11月梅姨终于与欧盟达成了一个草案,但2个月后,议会对草案进行投票,以403票对202票再次将这个草案否决,梅姨这一年的谈判全白谈了。
并且在这年10月的时候,67万民众在伦敦举行了反对脱欧的示威游行,这都说出去的话,哪还能改口,梅姨只能拒绝,导致民怨沸腾。

2019年3月梅姨再次向提交了一个脱欧协议,最终以344票反对对286票赞成的方式再次否决。又没谈妥,欧盟看了看梅姨也不容易,就同意梅姨到延期到10月底公布脱欧。
4月时,梅姨做了最后一次挣扎,希望议院对4个替代性方案投票,结果四个全部通过。回头看看欧盟那边,那边正等着梅姨的好消息呢。
梅姨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别说人家是个女人,就是个200斤的壮汉当首相都得被议院这些人气哭。
6月的时候梅姨终于想开了,哭着辞职不干了,这首相谁爱干谁干。

可以说梅姨还是很有责任心的,在演讲中,她表达了自己未能完成脱欧方案而感到后悔,对民粹主义发展的担心,并且给出了自己的执政总结——妥协。
尽管梅姨已经很负责了,但是英国人还是在她卸任之后,将她评为二战以来最差的首相。很显然这些投票的人投早了,因为他们接下来这位首相才是重量级——鲍里斯·约翰逊。

一个日落西山的国家有什么好蹦哒的
脱欧前,英国觉得自己流血不止,所以拼命想止血,当然这癔症是美国灌输给它的,因为美国告诉它,你不用在欧盟里受拖累,在北约你一样能行使该有的权力和该有的权利,所以英国信了。脱欧以后,英国是看上去似乎不流血了,不过却再一次变瘦啦。……还莫说,那个自由贸易区,还真是个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