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里,宋高宗赵构和岳飞之间那一段令人叹息的往事,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底。岳飞,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最终却在高宗的操作下步入了悲剧的结局。在将岳飞杀害之后,高宗在岳飞的灵位前讲了八个字,此语着实让人感触万千。
这八个字,也许包含着对岳飞的钦佩之情,也可能体现了高宗内心的纠结与无助。在这段历史事件的深处,是忠臣和君主之间的争执与无可奈何,是权术和忠诚的相互缠绕。
岳飞的离去,意味着一位英勇战将的落幕,而高宗的那八个字,更是引发人们对这个时代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残酷的深思。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令人唏嘘的过往,去探寻高宗那八个字的实质内涵,还有岳飞和高宗之间的这个千古谜团。
【一名抗金英雄的崛起】
岳飞本是河北岳家的农家少年,性格刚直,打小就对习武特别痴迷。他相继拜周侗等名师,学习射箭、搏击之术,待武艺娴熟后,便毅然投身军队,决心为国效力。当金兵大举南侵时,年仅二十岁的他,自此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初露锋芒。
1127 年,北宋覆亡。金人攻克汴梁后,赵构登基成为宋高宗,在应天府(就是如今的河南商丘)创建了南宋。当局势异常危急之际,高宗决意大力起用年轻且颇具才干的岳飞。他委任当时年仅 28 岁的岳飞担任兖州都统制,并给他赐名“飞”,蕴含着“飞将军”的寓意,将岳家军的兵权以及编制权都交予了他。
岳飞奋发图强、整肃军纪,一门心思钻研用兵之道。他进击仇池、黄天荡,先后攻克襄汉、郓州等地方,短短3年时间就收复了30多个县,威名远扬。只要一听到岳飞来了,金兵就吓得赶紧扔掉盔甲、狼狈逃窜,对他既害怕又惊恐。等到1134年,才35岁的岳飞已经是南宋战无不胜的抗金名将,一心想要收复祖国的山河。
【一纸调令改变命运】
当岳飞北伐势头正猛的时候,南宋朝廷冷不丁地发出了一道对他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调令——没得到高宗准许,岳飞带领的岳家军不能擅自对金国发起进攻。这样一来,岳飞刚打开的北伐局面就突然被中断了。
事实上,经过数年跟金国的征战,高宗觉得凭南宋当下的国力,没办法直接把金国给灭了。而且他还担忧岳家军要是一股劲儿收复过多的失地,会让金国撕毁合约。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悄悄在和金国商量议和的事了。随后,他就下令阻止北伐,硬逼着岳飞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
那一心立志北伐的岳飞怎能甘愿就此罢休呢?他数次呈上数万字的奏疏,竭力阐述金寇的行径,恳请高宗准许他带领岳家军向北进军。他一心渴望赶走金人,收复国土,可皇命不可违抗,他也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北伐被迫中止,多年来攻占的城池领地全都拱手让人。这着实如晴天炸响惊雷一般。
与此同时,岳飞跟那时身为宰相的秦桧闹得很不愉快。秦桧可是主张跟金议和的关键官员呢。他生怕岳飞的战功和名声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就在高宗跟前说岳飞的坏话,胡乱编造说岳飞有不轨之心。这时候的高宗呢,觉得北伐要是太过深入,会惹得金人不高兴,心里很是担忧,慢慢地也就认可了秦桧的说法。
岳飞屡次呈书进言,愤慨地斥责朝廷不守信用、违背道义。他慷慨激昂地表达看法,言语颇为激烈,甚至被视作有“急躁动乱”的嫌疑。在心存忧虑的情况下也只得憋屈忍耐。只能干看着北伐遭到破坏,收复的城池领土全都丧失。真可谓是正当壮年,意气风发之时却被闲置一旁。
【命运多舛的国家忠臣】
1139 年,金兵违背约定挥师南下,岳飞领命再度率军将其击退。如今,四十岁的他又一次证实,若没有他和岳家军,南宋怕是早就陷入绝境了。战后,他呈上奏章,恳请恢复自己的职权,以洗雪往日耻辱。但这时的高宗却视他为眼中钉,对于他修缮防线的提议更是全然不理。
1140 年,金将完颜宗翰领着 30 万大军挥师南下,把襄阳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仗,对南宋来说那可是关乎存亡的大事。朝廷没办法,只得再次起用当时 41 岁的岳飞,让他带着 5 万岳家军前去救援。岳飞不顾生死,一路奔波劳累,最后更是下定决心,拼死一战,总算成功把金军的主力给打垮了。可谁能想到,秦桧在背地里派人把给岳飞的粮道支援给断了。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中,岳飞仍旧表现得沉着冷静,还想出了巧妙的办法来应对。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不但没因为胜利得到奖赏,反倒被秦桧之流再三地诬陷迫害,这帮人一心想要把他置于死地。他们胡编乱造说找到了岳飞的“伪诏”,硬说岳飞企图篡位,心怀不轨。在南宋与金的生死较量中,高宗最后竟然下令把岳家军的三大主将给抓了起来并处死。岳飞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历史的八个字】
1141 年的寒冬,岳飞于临安的华盖殿遭秦桧以丝带缢杀。时年不过 42 岁的他,终究没能实现驱逐敌寇、回归故乡的心愿。在临终之时,他留下话语,要为自己北伐十余年的功绩以及忠心进行澄清,表明自己的清白。面临丧命之境,他仍旧展现出沉着镇定、正气凛然的姿态。
岳飞捐躯后没多久,南宋就和金国订立了憋屈的绍兴和议,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都被这和议束缚着。高宗更是有好多夜晚都翻来覆去难以入睡。1161 年,秦桧病故后,宋孝宗着手为岳飞洗刷冤屈、恢复名誉。第二年春天,岳飞被追封为鄂王。高宗还亲自在岳飞的灵位前讲了那八个字:“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结语】
岳飞一生有着撼动山岳的气势,然而却由于当时的局势以及国家命运的束缚而丢了性命。他辛辛苦苦取得的北伐成果,最后也都烟消云散了,他临死时的心愿到死都没能实现。这不禁让人发问,一位民族英雄,到底陷入了怎样的境地呢?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高宗,在这场悲剧里也是备受煎熬。他那“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八个字,体现出的是面对大义与现实时的无奈之选。政治所带来的艰难与痛苦,同样让这位君主黯然神伤。忠臣的离去,高宗内心的愧疚与惋惜自是不言而喻。
岳飞为捍卫真理不惜赴死,而高宗则陷入了关乎国运存亡的艰难境地。历史并非单纯的非黑即白,其中的无奈与困境容易让我们仅从字面去理解,然而我们应从中获取政治方面的智慧。
民族实现独立,国家变得富强,这是千百年间中华儿女心底的渴望。岳飞的事迹鼓舞着我们去追逐这样的目标,可他那充满艰辛的历程也让我们知晓了前行道路的不易。我们着实应该珍视当下这个和平且不断进步的时代,还要在实际的政治环境中努力谋求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段历史,是我们的悲与傲,也会永远警示后人——绝不能让这般悲剧再度上演。岳飞蒙难四百多年后,中华民族会在全新的征途之中,实现他的遗愿。这便是我们对英烈的最佳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