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岁入一百两属于什么档次?有钱谈不上,娶一两房小妾压力不大

春引百花竟放 2025-04-22 11:16:42

【一般的自耕农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自耕农,即拥有独立土地及生产工具,未与中大型地主形成依附关系的一类农业生产者。其概念涵盖范畴较为宽泛,既包含拥有少量耕地(如仅三亩良田)的个体,亦包括拥有数十亩乃至上百亩土地者。后者虽仍属自耕农范畴,却在一定程度上已涉足小地主阶层。

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农民所肩负的赋税负担普遍极为沉重。然而,依据清代《赋税全书》的规定,从赋税数额层面审视,其在各封建王朝中实则处于较低水平,堪称数额最少的朝代之一。

然而,在实际赋税征收过程中,官府并非严格依照法定正额执行征比。事实上,实际征收数额常远超正赋标准,有时竟可达正赋的一倍乃至两倍之多。这些额外征收的赋税,便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所收取的陋规。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通常情况下,由四口人组成的自耕农家庭,若当年年景良好,扣除应缴纳的赋税之后,所余粮食足以满足全家的口粮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江南地区,农民除进行粮食种植外,还会种植部分经济作物。相较粮食作物所带来的收益,这些经济作物创造的收入可达数倍之多。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江南地区,每亩优质农田的净收益约处于1.5两至2两区间。然而,江南地区人口密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相对匮乏,一般而言,家庭拥有十几亩田地便已属土地较多之例。

换言之,江南地区自耕农平均年度纯收入约为二十两。与之相较,北方自耕农虽占有土地数量相对较多,然而其农业产出低于江南地区。从收入层面来看,北方自耕农的年度纯收入亦基本维持在二十两上下。

与当今社会经济模式相异,在清代,农民群体的生活必需品,除食盐需依赖外部供给外,大多可通过自身劳作实现自给自足。彼时,民间商品交换领域中,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颇为盛行。不仅如此,于农闲之际,农户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常选择从事短期雇佣工作,而女性成员则多凭借针线技艺进行手工劳作,以此补充家庭经济收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

经核算,一般自耕农家庭的年度纯收入应不少于30两白银。若家庭内部并无成员接受教育,那么就经济层面而言,维持基本的温饱生活,是足以实现的。

【工匠、杂役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在历史文献研究范畴内,针对工匠与杂役群体的收入状况,相关记载颇为零散,检索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然而,于官方资料体系里,针对内务府所雇佣的工匠以及苏拉等特定人员的薪酬,则有着较为详实的记录。

内务府所雇佣之工匠,皆为业内翘楚。于木工、瓦工、漆工等诸工种而言,其皆经从京城及各地的严格甄选。与之不同的是,苏拉乃司职于各处宫殿的杂役人员,承担一般性的杂务工作。

据《清会典》记载,于宫廷内司职的熟练工匠,其月俸大致为白银二两。特定岗位的工匠,月俸可达二两五钱。相较之下,苏拉的月俸略低,平均约为白银一两五钱。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工匠还是苏拉,其俸禄皆为净收入,因为宫廷会为他们提供饮食。

经核算,于宫廷内司职的工匠,其年度收入约为二十六两,而苏拉的年收入则约为二十两。此二者的收入水平,与普通自耕农家庭的年收入大致相当。

在古代社会体系中,民间工匠与杂役群体所获待遇相对较低。从劳动持续性来看,其工作并非全年无休。以江苏地区而言,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工匠,月收入约为1.2两,而普通杂役月收入尚不足1两,由此使得他们的年收入区间大致维持在10两至15两之间。

由上述阐述可知,无论是普通自耕农,抑或是工匠与杂役群体,在清代,其年度收入水平均处于30两以下。此标准可被视为清代农业与手工业阶层的平均年收入参照。

【岁入一百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档次?】

基于此前所奠定的基础,此问题的解答便有了清晰路径。据相关研究,100两白银大致等同于四个自耕农家庭的年度收入之和,同时,这一数额亦与四位工匠的收入总量相当。

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22年全国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均薪酬达114029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均工资则为65237元。

需明确,就各省份而言,相关数据存在差异。经大致估算并取其中值,该数值应不低于80000元(依据御史所述,此说法或欠严谨) 。

在清代,若以当时的货币计量,年收入达一百两白银。经专业换算考量,这一收入水平折合成现今的货币价值,约为32万元人民币。即便置于当今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此收入状况而言,无疑可归属于高收入群体范畴。

然而,如此考量实欠妥当。在清代,彼时的消费模式与当下迥异。当时,社会经济形态以自给自足为主导,民众生活所需大多通过自我生产得以满足。诸如居住所需的房屋,民众自行营建;维持生计的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亦由自身饲养;日常食用的蔬菜,亦为自行栽种;甚至制作衣物的布料,亦是自行纺织。由此可见,当时民众对于需通过市场购买的生活用品的需求极为有限。

在清代,若个人年收入可达一百两白银,于地方社会阶层中,虽未必能跻身世家大族之列,但无疑可归为殷实富户。在此经济条件下,男子组建家庭,除正妻之外,纳一两名妾室亦并非难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