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均衡发展在有助提高社会的整体公平程度、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实现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五省,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这些省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各省内部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是否均衡,是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湖北:武汉“一城独大”“两副”自成一档,其他相差悬殊
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24年,湖北省GDP总量超过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前9的主要城市GDP排名如下:1. 武汉市:21106.23亿元;2. 宜昌市:6191.12亿元;3. 襄阳市:6102.41亿元,4. 荆州市:3505.99亿元;5. 孝感市:3258.54亿元;6. 黄冈市:3216.65亿元;7. 十堰市:2565.8亿元;8. 荆门市:2459.68亿元;9. 黄石市:2305.8亿元。
武汉作为省会城市,GDP超过2万亿,不仅在湖北省内遥遥领先,而且在全国建制市中排名第9位,是中部地区唯一进入前10名的城市,总量占全省的35%以上。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湖北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武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宜昌、襄阳“两副”GDP超过6千亿自成一档,以下5000亿级、4000亿级城市断档,其他城市相差悬殊。

从人均GDP来看,宜昌、武汉的人均GDP远高于其他城市,如襄阳这样的次中心城市的人均GDP仅为武汉的70%左右,而荆州、黄冈、恩施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更为滞后。地处黄金区位的江汉平原甚至出现发展“塌方”,没有一个城市发展起来。财政收入方面,武汉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0%以上,其他城市的财政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鄂西地区的一些城市,财政收入甚至不足武汉的10%。
湖北省内城市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武汉的“一城独大”现象。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而其他城市除了宜昌、襄阳“两副”外,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限制,难以与武汉、宜昌、襄阳竞争,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二、湖南:相对于湖北城市发展均衡性要好一点,省会之后梯队分明
湖南省2024年GDP总量达到5.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九。前9的主要城市GDP排名如下:1. 长沙市:15268.78亿元;2. 岳阳市:5127.66亿元;3. 常德市:4532.7亿元;4. 衡阳市:4491.69亿元;5. 株洲市:3902.4亿元;6. 郴州市:3327.8亿元;7. 湘潭市:2957.06亿元;8. 邵阳市:2926.25亿元;9. 永州市:2692.57亿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GDP总量占全省的30%左右,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湖北类似,湖南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与长沙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相对于湖北,湖南的城市发展均衡性要好一点,长沙1.5万亿级城市之后,就是岳阳5000亿级,然后4000亿级和3000亿级的城市各有两座。

长沙的人均GDP远高于其他城市,如株洲、湘潭等城市的人均GDP仅为长沙的70%左右,而湘西、怀化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更为滞后。财政收入方面,长沙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5%以上,其他城市的财政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湘西地区的一些城市,财政收入甚至不足长沙的10%。
湖南省内城市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沙的“一城独大”现象。长沙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而其他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限制,难以与长沙竞争,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三:江西省:省会经济规模应相对较弱,形成多中心发展格局
江西省2024年GDP总量达到3.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五。前9的主要城市GDP排名如下:1. 南昌:7800亿元;2. 赣州:4940亿元;3. 九江:4021亿元;4. 上饶:3720亿元;5.宜春:3711亿元 ;6. 吉安:2917亿元;7. 抚州:2173亿元;8. 萍乡:1293.89亿元;9. 新余:1265.55亿元南昌作为。南昌作为省会城市,GDP总量占全省的23%左右,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湖北、湖南相比,江西省内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相对较小,省会之后,各级城市梯队明显。

从人均GDP来看,南昌的人均GDP高于其他城市,但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赣州、九江等城市的人均GDP为南昌的80%左右,而抚州、上饶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方面,南昌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0%左右,其他城市的财政收入普遍较低,但差距相对较小。
江西省内城市发展相对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南昌的“一城独大”现象并不十分突出。南昌虽然作为省会城市,但其经济规模和集聚效应相对较弱,其他城市如赣州、九江等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
四、安徽省:合肥“一城独大”,皖北财政收入不足省会的10%
安徽省2024年GDP总量达到5.0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一。前9的主要城市GDP排名如下:1.合肥市 13507.7亿元;2.芜湖市 5120.5亿元;3.滁州市 4034.4亿元;4.阜阳市 3609.8亿元;5.安庆市 3156亿元;6.马鞍山市 2784.65亿元;7.亳州市 2521.6亿元;8.宿州市 2457.3亿元;9.蚌埠市 2313亿元。合肥作为省会城市,GDP总量占全省的27%左右,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合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从人均GDP来看,合肥的人均GDP远高于其他城市,如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人均GDP仅为合肥的70%左右,而亳州、宿州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更为滞后。财政收入方面,合肥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5%以上,其他城市的财政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皖北地区的一些城市,财政收入甚至不足合肥的10%。
安徽省内城市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合肥的“一城独大”现象。合肥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而其他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限制,难以与合肥竞争,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五、河南省:城市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
河南省2024年GDP总量达到6.3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6。前9的主要城市GDP排名如下:1.郑州 14,532.1亿元;2.洛阳5818.6亿元;3.南阳4879.08亿元;4.周口3635.62亿元;5.新乡3569.7亿元; 6.许昌3441.1亿元;7.驻马店3342.7亿元;8.商丘3272.27亿元;9.信阳3073.36亿元。除了省会1.4万亿级城市之外,5000亿、4000亿级城市各一家,其他都是3000亿级城市。郑州作为省会城市,GDP总量占全省的23%左右,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年来,郑州在交通枢纽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相较于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省属于发展非常均衡的城市.

从人均GDP来看,郑州的人均GDP高于其他城市,但差距并不十分显著。洛阳、南阳等城市的人均GDP为郑州的80%左右,而信阳、周口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方面,郑州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0%左右,其他城市的财政收入普遍较低,但差距相对较小。
河南省内城市发展相对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郑州的“一城独大”现象并不十分突出。郑州虽然作为省会城市,但其经济规模和集聚效应相对较弱,其他城市如洛阳、南阳等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
六、五省比较城市发展均衡性排名如下: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通过以上对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五省城市发展均衡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点: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城市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省会城市的“一城独大”现象明显,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江西、河南两省的城市发展相对均衡,省会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相对较弱,其他城市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五省比较城市发展均衡性排名如下: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城市均衡发展在有助提高社会的整体公平程度、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实现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个地区中,不仅大城市发展繁荣,中小城市和城镇也能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大城市出现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紧张等问题,同时中小城市也能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生活的城市,而不是都涌向大城市寻求发展,从而实现各城市的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体现了我国对城市均衡发展的重视,旨在推动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我国中部五省的城市发展均衡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城市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省会城市的“一城独大”现象明显,特别是湖北,出现了“一主两副”城市之后层级的明显断档,是否有利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值得引起重视;而江西、河南两省的城市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是否影响发展速度,也值得深度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