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闹钟在凌晨三点半准时发出刺耳的响声,我摸黑关掉闹钟,轻手轻脚地起床。身旁的丈夫翻了个身,继续沉睡。二月的寒风透过没关严实的窗户缝隙钻进来,我缩了缩脖子,轻轻抹去玻璃上的水雾,楼下的路灯在雨中显得格外清冷。

“又是去送早餐的吧?”婆婆倚在厨房门框上,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嘲讽。我手上切水果的动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继续专注地将苹果切成小块。水果刀在案板上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像是在计算着这个家庭里暗涌的次数。
“妈,这水果您先吃,我得去上班了。”我把切好的水果装盘,摆在餐桌上。婆婆看着满满一盘的水果,冷哼一声:“这么大手大脚,一盘水果都要二三十块钱吧?你们俩工资都不高,能不能精打细算点?”

门外传来电动车的轰鸣声,那是早餐店老板准时来接我的声音。我看了眼腕表,再不出门就要耽误送早餐的时间了。 这个时间点,城市还在沉睡,只有我们这些起早贪黑的人在为生活奔波。
2“老婆,今天妈说水果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晚上,丈夫小心翼翼地说,“要不以后咱们买水果AA吧?”
我正在整理装着各种账单的透明文件夹,手中是刚收到的一沓房贷通知。抬头看了眼丈夫,他正低着头摆弄着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在他略显局促的脸上。

“好啊,那就AA吧。”我笑着答应,声音轻快得像是在谈论明天的天气。丈夫明显松了一口气,连忙打开支付宝,给我转了一半水果钱。
夜深了,我坐在阳台上,望着远处霓虹闪烁的都市夜景。手机里是长长的支出清单:每月房贷一万二,丈夫工资八千,我凑够剩下的四千。水电费煤气费,他出一半,我出一半。柴米油盐,他出一半,我出一半。
3婆婆六十大寿这天,我特意向早餐店请了假。宴会定在了城里最好的酒店,一桌酒席要价四千八。婆婆特意挑了个大包间,十二桌酒席整整齐齐摆开。

“这是我儿子给我办的寿宴,他孝顺!”婆婆端着酒杯,与宾客推杯换盏。 我站在角落里,看着微醺的婆婆,突然觉得可笑又可悲。
“来,该交钱了。”结账时,婆婆理所当然地看向我和丈夫,“你们一人一半,四万八,一人两万四。”
我从包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账本,轻轻放在桌上:“妈,既然咱们讲究AA,那这两年的账,我们也该好好算算了。”

打开账本,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房贷、装修、家具、大件电器,甚至连每个月的水电费、物业费都记录在案。我一项项细数:“这些,都是我们AA的。只是您不知道,其实一直都是我在多出那份力。”
4婆婆的脸色由红转白,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她不可置信地看向儿子:“这是真的?”
丈夫低着头,久久不语。我轻声道:“妈,这两年,我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送外卖,早上七点去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后继续送外卖到十点。 我不是要跟您争什么,只是想让您知道,这个家,不是您想的那样。”

包间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我合上账本,语气平静:“今天的寿宴钱,我一分不少地出,但请您记住,这个家,一直都是我们两个人在共同努力。”
婆婆的眼眶红了,她颤抖着伸手想拿账本,却被我轻轻按住:“妈,这些都过去了。以后的日子,我们好好过,可以吗?”
5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般倾泻。丈夫握着方向盘的手有些发抖:“老婆,对不起,这些年委屈你了。”

我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淡淡地说:“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我们不都在为这个家努力吗?”
那天之后,婆婆再也没提过AA的事。每次我买水果回来,她都会默默地把水果洗好,切成小块,装在漂亮的玻璃碗里。有时候我凌晨出门送早餐,还能看见厨房里亮着的灯,和飘来的姜汤香气。
日子就这样继续往前走,像是一部不愿意结尾的长篇小说。我们都在摸索着,学习着如何在爱与被爱之间找到平衡。而那些深夜里的奔波,清晨的露水,和指缝间流逝的岁月,最终都会化作生活的底色,让我们的故事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