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布2025年首份财政收支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

礼哥经济学咔咔 2025-03-27 21:00:47

大家好,我是礼哥。

一个专注金融行业,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2025年财政领域迎来了新一年的开局,3月24日财政部最新发布的1-2月财政收支数据,2025年首份财政数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财政收入:税收低迷与非税支撑并存

2025 年开年,财政收入呈现 “低开” 态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39 万亿元,同比下降 1.6%,其中税收收入 3.63 万亿元,同比下滑 3.9%,与同期经济数据 “开门红” 形成反差。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重短期扰动因素:

税收提前入库

2024 年底为完成预算目标,部分税收收入被提前征收,导致 2025 年年初基数偏高。例如,企业所得税同比骤降 10.4%,或与去年中央金融企业集中上缴利润、今年汇算清缴减少有关。

春节错位效应

2025 年春节较早(1 月),部分年终奖个税在 1-2 月集中入库,推动个人所得税同比激增 26.7%,而去年同期因春节较晚(2 月),相关收入多在 3 月体现。

行业结构性调整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增速放缓,反映传统消费复苏乏力;房地产相关税收降幅扩大,与土地市场降温直接相关。

非税收入则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增长 11%,达 7507 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加快盘活国有资产(如新疆矿业权出让收益同比增长 34.2%)和部分金融企业分红入库。

但需注意,非税收入高增或难以持续,财政部已明确严禁 “过头税费”,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二、财政支出:结构分化凸显政策导向

尽管收入承压,财政支出仍保持积极节奏。1-2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支出进度(15.2%)略好于季节性。但结构分化显著:

民生支出加码

教育、社保、科技等领域支出增速加快,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 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6.7%,体现 “投资于人” 的政策导向。

基建支出回落

受专项债发行偏慢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等基建相关支出同比下降 5.6%,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仅 2.3%。这一变化反映财政发力从 “传统基建” 向 “精准施策” 转型。

中央与地方分化

中央本级支出同比增长 8.6%,显著快于地方(2.7%),凸显中央财政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主导作用。

三、政府性基金:土地市场拖累下的隐忧

政府性基金收入延续低迷,1-2 月同比下降 10.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减少 15.7%,拖累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降至 1.2%。

土地市场呈现 “量缩价稳” 特征:百城土地成交面积延续负增长,但溢价率有所回升,后续能否企稳仍需观察。

此外,地方政府优先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导致新增专项债使用进度偏慢,制约了基建投资的落地效果。

四、未来展望:政策落地与风险挑战

尽管开年数据略显平淡,但 2025 年财政政策已明确 “更加积极” 的基调:

1. 赤字率创新高

广义赤字率达 8.4%,特别国债、专项债规模合计超 6 万亿元,重点支持消费、科技创新和债务化解。

2. 关注三大变量

债券发行节奏:专项债、特别国债的发行速度将直接影响基建投资和宽信用进程。

实物工作量转化:水泥、挖掘机等指标能否回升,反映财政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

地产与出口修复:土地出让收入能否回暖、出口关税政策如何调整,将影响财政收入端的稳定性。

结语:财政 “低调开局” 或是蓄力待发

财政政策如同经济的 “稳压器”,其发力节奏与效果关乎每个市场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当我们在讨论万亿赤字、特别国债时,本质上是在见证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 —— 这不仅是数字的博弈,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2025 年 1-2 月财政数据看似 “低调”,实则是短期扰动与政策调整的综合结果。随着两会后政策加速落地,专项债发行提速、特别国债逐步发力,财政对经济的托底作用有望进一步显现。对于我们而言,关注政策传导的 “时间差” 与 “结构性机会”,或许能在经济转型中捕捉先机。关注财政动向,就是把握时代脉搏。



0 阅读:0

礼哥经济学咔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