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出国旅游,以放松身心,拓宽视野。
出游不仅能让我们暂时远离工作的压力,也能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游客的需求,其他国家纷纷推出各种便利措施以吸引中国游客前往,如提供中文服务、增加中文标识等。
继德国后,英国也贴出了“中文标语”,然而却让中国游客无法接受。
文化差异下的沟通困境——英国商场贴出中文标语引发争议最近,英国一些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为吸引中国游客,决定在店内使用中文标语进行宣传,这一举动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引发了中国网民的热议。
据报道,英国一家大型购物商场在其店内张贴中文标语,并将部分店名和指示牌改为中文。
起初,这被视为一次颇具创新精神的尝试,目的是方便众多中国游客,然而没想到,这个举动很快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弹。
在中国最大的几个社交平台上,有超过上万名网友参与了讨论,他们大多表示无法接受这些中文标语,指责英国商场只看重利润而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一些网友甚至号召抵制购买这些商场的商品。
反对的声音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中文标语的翻译存在明显错误,语句拙劣生硬,与中文语言习惯不符,令人难以理解。
第二,标语选择了些令人不悦的措辞,如“不得在店内大声喧哗”等,这给人一种歧视的感觉。
第三,这种做法只是为赚钱,而没有考虑到中国游客的感受,显得不够尊重。
随后,一些大型商场销售额出现明显下滑,部分面临倒闭,业内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失去了大量中国游客客户所致,有报道称,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10万中国游客取消了在这些购物中心的购物计划。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游客反应过激,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不同文化需要互相理解、包容和沟通,企业也需要在本地化经营和国际化服务之间找到平衡。
但无可否认,这次事件对全球商业界敲响了警钟,它表明仅仅以盈利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在当今社会已日益行不通。
企业需要把消费者文化习惯和情感需求放在首位,通过积极沟通和交流来达成理解,否则就很容易引起负面结果。
在经营国际业务时,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适应尤为重要,从这个事件中,中国游客表达了希望感受到主流社会对他们自身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期待,而企业也应该用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去倾听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心声,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希望今后各方能从这个教训中汲取经验,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良好沟通实现文化融合,创造一个真正多元共存的国际商业环境。
企业也需要看到,仅仅为眼前利润而采取的生硬化经营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赢得消费者,就要用心去理解每一个文化群体的独特需求和价值观。
韩国人不友好的举动让中国游客失望说起“中文标语”,就不得不提起韩国,韩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每年给韩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近年来中韩关系的变化,韩国一些不友好的举动逐渐让中国游客感到失望。
韩国各景点频频出现针对中国游客的中文提示标语,内容大都与素质有关,譬如“此处不可以乱扔垃圾”。
这让中国游客感到被歧视,因为其他国家的旅游景点不会用特定语言提醒特定国家的游客,中国游客认为自己也不是都素质差,不应该被贴上标签。
一些韩国商店也针对中国游客设置禁止带走食物的警示,或以恶劣态度对待中国顾客,中国游客感觉自己成为韩国人偏见的受害者。
中国游客曾给韩国经济带来巨大帮助,认为韩国应该对此心存感激,而不是将中国人视为排泄在街头的“低素质人群”。
韩国人的这些举动让中国游客对韩国产生反感,也影响了他们再次选择韩国作为旅游地的意愿。
其实,韩国之所以会有这些针对中国游客的特殊举措,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近年来中国出游人数激增,确实也存在个别游客在韩国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给韩国景区和民众带来一定困扰。
但是韩国人不应该用这种带有偏见和歧视的方式进行提醒,而是应该从温和、友好的角度进行引导,这才能得到游客的理解和配合。
韩国人不友好的举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韩两国民间的友谊,曾几何时,韩国电影电视剧在中国大行其道,令无数中国人青睐韩国文化,中国游客涌入韩国,让韩国各地商家笑容满面。
两国人民原本可以在文化交流中增进理解和友谊,但韩国近期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向中国游客竖起一面“不友好”的牌子,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就像一位中国网友所说,中韩两国之前曾经关系密切,韩国影视剧深受中国观众欢迎,中国游客也让韩国经济受益匪浅,可如今韩国人的不友好举措,让中国人对韩国产生了反感,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确实不利。
中国游客出国需反思自我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到国外旅游观光,这其中既有长辈带着小孩出国游学,也有白领工作族出国散心,他们渴望一睹世界名胜,领略异国风情。
然而,这股出国热潮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言行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关注。
比如在德国,一些著名景点和百货商场内出现了用中文书写的提示标语,内容包括“不要还价”、“不要大声喧哗”等字样,这似乎是针对个别中国游客不当行为而特意设置的。
的确,偶尔会有中国游客到国外后举止不当,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扔垃圾、在景点前乱窜打闹等。
部分人还会因为语言不通而与当地服务人员发生争执,这无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干扰,也败坏了中国公民的形象。
但是,也不能因此对所有中国游客都持有偏见,毕竟大多数中国游客还是遵守当地法规,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的,他们或许会因语言障碍感到不便,但仍努力与当地人友好相处。
对于那些贴出“汉字标语”的国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他们希望规范游客行为的初衷,但也应该要求他们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可以在景点入口处设立中文服务台,耐心为中国游客提供指导和建议,营造文明礼让的氛围,让双方在理解中获得和谐。
当我们走出国门游历他国时,就应放下成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当地居民,在异国他乡,我们都是客人。
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的事,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自觉遵守公德、反思自我、传播正能量,其他国家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印象才会变得更加友好与积极。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