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集体公有制吗?

开开玩转生活 2025-02-06 14:40:37

网上有很多人把我国现阶段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称为“单干”‌,而且把这个“单干”简单地称为私有化私有制。实际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私有化‌私有制,因为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农民拥有的仅是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从土地不能买卖就可以看出。

肯定又有人会说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后,为什么要给钱呢?因为农民是靠承包的土地生活生存的,如果他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就没有了生活来源,肯定就得给予征地补偿,否则他怎么生活生存,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征地补偿与土地买卖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属于公有制!

而非私有制,很多人误认为是私有制,就去攻击抹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人们吃上了饱饭不是现在的农村模式的功劳,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想说的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的人们还处在饥饿和平饥饿的状态!

难道这些地区他们的时间没有走,没有前进,时代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化的只是制度,制度不改革不变化,永远保持穷困的模式,你就是永远贫穷。我国古代也是有公有制的,但那时的公有制,人们仍然处在贫穷和饥饿状态之下!

如在原始社会,土地由氏族成员共同占有和使用,氏族成员共同分享收获,这种制度被称为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这种制度在当时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助于集体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逐渐向私有制过渡。在奴隶社会,虽然名义上土地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土地被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和买卖,这种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这种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但贵族对土地的垄断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在封建社会初期,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并通过各种土地经营制度如屯田制、均田制等来管理这些土地。‌

封建社会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下,土地私有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土地兼并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所以,从以上看出,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土地所有权既有公有,也有私有,就看当时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要么从土地公有制变为私有制,要么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要么公私并存。我个人认为:我们作为老百姓,无论是什么模式,什么制,只要能吃饱穿暖!

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就是好模式,就是好制度,无论你把你那制度模式吹得天花乱坠,吃不饱穿不暖,甚至饿死人,你那制度模式就不是好制度好模式,网友们:你们认为呢?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 00 2
    2025-02-06 17:52

    你又满天吹牛逼了。[笑着哭]

开开玩转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