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鲜为人知的十个冷知识,看完你才知道中国革命有多不易

阆苑历史 2025-03-16 22:20:35

遵义会议由于是在军情紧急情况下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加之时间久远,很多细节已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导致史料缺失,真相扑朔迷离。小编参阅大量资料,总结出遵义会议鲜为人知的十个冷知识,带你全面了解遵义会议。

一,遵义会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遵义会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遵义会议包括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前后七个会议。前三个是遵义会议的准备会议,后三个会议是对遵义会议内容及决议的补充与肯定。

而狭义上的遵义会议只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有趣的是,人们印象中的遵义会议一般都是狭义上的遵义会议,而谈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却又无意中涉及到广义上的遵义会议。

二,遵义会议并没有确立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

现在普遍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只是否定和批判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博古、李德执行的左倾主义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正确。

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但没有赋予其任何名义上的职务,军事指挥的棒子交给了周恩来和朱德,毛泽东是在二占遵义后,中革军委成立前敌司令部,才被任命为前敌政治委员,司令员为朱德。

不过,那只是名义上没有权力。实际上,遵义会议后的土城战役、一渡二渡赤水都是毛泽东指挥的。

三,遵义会议并没有进行人事上的变动,博古仍然是党内的总负责人

遵义会议由于时间紧迫,并没有解决政治路线,所以也没有进行人事上的变动,连常委的具体分工都没有完成。博古名义上仍然是政治局常委和党的总负责人。张闻天真正取代博古成为党的总负责人是在扎西会议上形成的决议。

但李德自遵义会议后便去了红一军团,再也没有承担过指挥任务。不过博古虽然还是总负责人,其实已无实权,周恩来多次做其思想工作,博古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放权只是迟早的事。

四,遵义会议期间,周恩来希望毛泽东取代博古负党的总责,但毛泽东不同意,认为张闻天更合适

前面已经说过,遵义会议期间,周恩来说服博古离开最高领导岗位,希望由毛泽东来接任。为此周恩来在私下征得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同意后,与毛泽东交换了意见。

对于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想都没想便否定了。毛泽东向周恩来阐述了自己的三点看法:一,自己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带领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没有精力接管党务;二,在没有和共产国际取得联系之前,由留苏派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既便于团结,将来对共产国际也好交待;三,张闻天原本是政治局常委,又支持通道转兵及召开遵义会议,还是留苏派的重要代表,由张闻天取代博古出任党的总负责人更为妥当。

五,李德虽然出席了遵义会议,但并没有发言,也没有同大家争论,整个会议期间精神萎靡

一些史料描述,李德在遵义会议上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毛泽东、朱德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但据列席会议的翻译伍修权后来回忆,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坐在靠近大门的角落里,神情萎靡不振,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

李德后来回忆,遵义会议上,伍修权很少给自己翻译,自己也听不懂,反正知道自己是不好了。

李德为什么在遵义会议上出奇的安静?其实自通道会议后,李德实际上已经被取消了军事指挥权,所以他的意见根本没人重视了。

不过李德至始至终都没有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他只是军事顾问,没有军事决策权,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推卸在他的身上是不公平的。

六,王稼祥在遵义会议期间身体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并没有被抬进会场

遵义会议传说中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伤病在身、无法自己行走的王稼祥被担架抬进会场,投了毛泽东最关键的一票。

王稼祥在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由于国民党的交通封锁,无法到大城市冶疗,而是由红军医院院长傅连璋亲自做的手术。

傅连璋医术精湛,但苏区医疗条件有限,所以术后的王稼祥恢复得很慢。但长征前夕,红军通过秘密渠道从国统区购得一批药品,经过傅连璋的精心调理,到遵义会议时,王稼祥的伤已经大有好转,自己能拄着拐杖参加会议。除了急行军外,根本不用担架。

七,遵义会议都是晚上召开的

遵义会议一时出于保密,二是防止国民党出动飞机轰炸,三是大家白天还要工作,所以一连三天都是晚上召开。

吃过晚饭后,大家便齐聚一起开会,第一晚开到凌晨三点钟才散会,后两晚开到凌晨一点过。

这也是李德报怨伍修权翻译偷懒的原因。伍修权后来自己也说,那时白天还要工作,晚上开始还好一点,到后来实在太困了,他们讲的便很少翻译给李德听,我觉得那些话对他也不是很重要。

八,遵义会议会址确认用了四年时间,最后确认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

195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三十周年之际,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走访当地群众,将遵义会议会址确定为位于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

但到了1954年1月,中共遵义地委接到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的来函:从中央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国民党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

中共遵义地委再次调查取证,最后确认为柏辉章公馆。当时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刚刚完工不久,便被红军攻破遵义。遵义会议会址之所以最初搞错,是因为遵义会议在当时非常保密,而红军曾在天主教堂召开过群众大会而被群众误会。

九,遵义会议后,陈云前往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会义内容

遵义会议是在党中央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后,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的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为此,中央领导人都有很大的思想压力。

1935年2月,周恩来决定派潘汉年和陈云去上海没法寻找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的途经,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的内容并征求指示。

1935年8月,经过千难万险,在宋庆龄先生的帮助下,陈云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货轮。

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及时指示留守苏区的红军,避免同国民党军打消耗战,坚持游击战争,保存实力

由于当时苏区中央局在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下丢失了电台,中央无法与苏区中央局取得联系,毛泽东派人化装成小商人前往中央苏区找到项英、陈毅,要求他们坚决避免同敌人打消耗战,应开展游击战争,力求保存实力。毛泽东的指示对留守苏区的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