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些智慧之人讲究天人合一,他们会寻一处群山环抱、溪流环绕、古树叠影、鸟鸣莺歌之所作为自己的修身养性之所。他们会根据周边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修建房子,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不与世俗争胜,不与凡俗共存的生活,放到现在倒是羡煞多少陷入喧嚣都市的年轻人,他们也渴望像先人那样过上忘忧自在的生活。

位于浙江丽水市青田县三溪口街道金泉村的考坑自然村,就是这样一座让都市人艳羡的古老山村,一座天然的氧吧,一座石头的王国。考坑村坐落在海拔309米的高山盆地,她始建于明朝孝宗年间,由北山吴姓迁居繁衍至今,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有60多栋石木结构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均为村民们因地制宜从溪边取石砌墙,修葺石屋,石屋外墙均为不规则溪石垒砌,屋架木结构,上铺小青瓦。考坑古村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善的三大石头村落之一,2016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考坑村东、南、北三面被大山环抱,西面村口山梁横贯南北,只有西北角有一缺口,这也是进村的一条主要通道,直到1997年这里才通公路。村落地势东高西低,只有东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 米的山间峡谷小盆地。一条山溪自东向西从村落所踞的小盆地北部流过,缓缓进入盆地中部和西部平坦地块,浇灌着村民赖以生存的20亩良田。东面陡坡地带被辛勤的村民们开荒整理出一层层的梯田,他们就在这片山间盆地内种稻种菜、在周围山林种植板栗、油茶等经济作物,过着勤劳淳朴的山居生活。村头高大的苦楮树、古樟树和红豆杉,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考坑古村。



在东侧的缓坡地带,是民居集中地。房屋多建为两层,双坡悬山屋面,正房一般五至七开间,正房与左右厢房组合成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屋面宽阔,出檐深远,前后檐墙往往加设披檐。院落一般为面宽大、进深小的扁长方形,房屋面向院落内部均采用开敞形式或用木板壁罩面,石墙仅用于外墙围护。位于村庄正前方的吴氏祠堂,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四合院式布局,是村民年节祭祖、红白喜事的主要场所,是考坑村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近年来改建为“考坑文化礼堂,祠堂正殿梁架仍保持清末五开间溪木构架形制,前厅经翻修新建了的戏台。靠近村头的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古庙“和顺殿”,大殿保持单檐歇山顶五开间“一”字形布局,大殿之前因破败坍塌幸得近年重修。





鹅卵石铺就小巷子蜿蜒于村落中,这些巷子中间一路用较大的石块铺装,两侧用碎石铺成,路面中间高两侧低,巷边与墙角之间留有明沟,以利排水。在巷子一侧或两侧分布着高地不一的民宅,有意思的是这些民宅外墙基本都是用石头砌成,石墙非常厚实,墙身下部厚度常近1米余,向上逐渐收窄。从室内看,石墙面是笔直的,但从室外看,石墙面自下而上略向内倾斜,这些民宅采用完整的木构梁架承托屋面,石墙仅用于外墙围护。石墙一般底层采用较大的石块,越往上则石块越小,房屋转角和门窗洞两侧的石块较大,越往墙面中间则石块越小。由于石墙厚重,所以外墙上只开有少量的方窗,另外为了通风石砌墙面往往不砌到顶,而是与屋面留一定距离。





考坑村虽处山谷,却从未遭遇过山洪,这可能古村整体布局与排水有关。流经村落的山溪,河床为砂石构造,峡谷中又有暗河,平时溪水从暗河流过,裸露的溪面并没有水,却能听到地下的潺潺水声。只有到了雨季水量充沛之时,溪面才会有水通过。沿着村北溪流向东北方向溯溪而上,则是高山流瀑秀谷幽深。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潮的到来,考坑也迎来了一个质的发展。由上海商人投资打造的独具特色的“曼山居”石屋民宿,为考坑注入了新的元素。曼山居保留了石头古屋斑驳石墙、老木梁、椽子这些古老的考坑石头房元素。3000平米的院落一改寻常庭院曲径通幽,而是顺畅通透直白大气,私人泳池、户外睡趴、下沉式篝火烧烤、中西餐厅,美国应小姐音乐书屋、瑜伽路演中心,盐排浴,三角钢琴妙曼的钢琴声在深山里的石头屋里响起,让曼山居独具灵气,历史的沧桑与当代艺术相融合,使得乡愁与原生态与城市品质生活相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