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之前一直奇怪,在14世纪至15世纪,人类社会为何不约而同地进入了火器时代?后来看了一些史料之后才发现火药武器是真的猛,其威力是冷兵器所比不了的,还是以明清战争为例,崇祯四年明太仆寺卿张春带领2万余名明军援救被围困在大凌河的祖大寿部和清帝皇太极所统帅的满汉蒙八旗兵在长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虽然这场战斗依旧以明军全军覆没而告终,那是明军装备的先进火器让清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明代青铜火器。
先说一下明军总兵力的问题,根据八旗值月档的记载,明军总兵力实际上还不到二万“遣喀木图率每牛录厮卒二人、每贝勒下二人、每旗大臣一员赴家取军士衣服。所资书云:汗谕曰:自遣人后,又闻消息云:山海关宋总兵官、遵化吴总兵官、宁远邱都堂、副将三四名、山海关外马步兵俱至,马兵七千、步兵一万悉人锦州”骑兵七千人加上步兵一万人,合计兵力一万七千人,在人数上是处于劣势的。

北京城墙上的崇祯十年铁炮。
满文老档中对这场战斗的记载有如下部分“于是,率两翼骑兵列阵,呐喊冲击。明兵竟岿然不动,从容应战,齐发枪炮,击震天地。铅子如电,矢如雨霰。左翼兵因辟敌炮矢,未从汛地迎敌冲入,亦冲右翼兵而进。故敌营有兵抵抗。遂破敌营,追杀其大半。其余少半之敌,复聚列阵”咱们来理解一下,八旗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夹击明军,明军岿然不动,从容应战,大小火器齐发,打得清军“左翼兵因辟敌炮矢,未从汛地迎敌冲入”也就是说,清军左翼骑兵实际上就是被炮火打退了。

明朝晚期的将领。
而满文老档中也记载了一些清军作战时的真实情况“拜音图旗下阿拉善云:与张道员兵战时,率先进击一手被创伤,红肿六处,以一等伤受赏。其率先进击之事,额尔格图及托克托依知之。询之,得悉,与张道员兵战时,正蓝旗阿礼哈超哈,亲随护军皆退避,所言先入,系属欺诳。故罚以应得之罪”可见由于明军密集的火力打击,清军出现了溃逃的情况。

明军骑兵。
咱们再看清太宗实录对长山之战的记载。首先清军二万余名骑兵分左右两翼先冲击明军车营,因为此时清方携带火器的车营和盾车未能及时到达前线,清军骑兵提前开始冲锋,最终冲破明军阵地,在此之前明总兵吴襄也就是吴三桂之父所统帅的骑兵先跑了。

明军明甲兵。
清太宗实录在明军阵地第一次被冲破的时候就提了一嘴“我左翼兵因避炮矢,未迎敌冲入,亦踵右翼兵而进以故敌兵尚拒战,我军复攻破之,截杀大半,追奔三四十里许”也就是说清军的左翼骑兵被明军火力覆盖导致其暂时被击退,随后转队到右翼骑兵冲破明军营寨。而明军被击溃之后又再次集合起来,结果此时清军准备好炮火了“上命佟养性部众,屯于敌营东,发大炮火箭、毁其营”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明军骑兵。
清太宗实录也记录了一些战后清廷处理逃跑人员以及赏赐有功人员的记录:大凌河之役,正蓝旗护军退缩;锦州之役,正蓝旗护军及行营兵并镶红旗营兵俱退缩。击张春时。左翼护军及行营兵、镶黄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蓝旗及吴讷格旗下旧蒙古兵喀尔喀、扎鲁特与锦州大凌河退缩旗下兵士有死于退缩之地者赏减旧例之半有先退缩而至暮复战亡者,赏照旧例三分之二,惟镶红旗不予赏。其退缩处,马有毙者,如晨战退缩至暮复战,虽马死不赏;又退缩中伤者及先中伤二三处,后退避者,其伤俱不论;先退缩而后中伤者,其退时所中之伤不论;后不退缩而中伤者仍赏之;又退缩时人中伤而马死者,免罪无赏;其退缩之旗內有能战而被伤者,俱赏之”有这份赏赐标准可见在围攻大凌河城,攻击锦州城以及迎战张春部兵时满蒙八旗出现了溃退现象,同时还付出了大量的伤亡。

明军骑兵。
八旗通志中就记载了不少阵亡的满洲八旗的将佐“达穆布,满洲正蓝旗人姓觉尔禅氏大海巴克什之兄也,初管武备院 事,天聪五年七月从太宗文皇帝征明大凌河,与明监军道张春兵力战阵亡,恩赐云骑尉世职”。

北京城墙上的崇祯十年铁炮。
还有镶黄旗人拜桑武“姓扎拉理氏世居乌兰地方,天聪五年七月以佐领从太宗文皇帝征明大凌河明监军道张春率兵来援,我兵奋勇攻击敌败走,拜桑武率众追之被伤殁于阵”满洲镶红旗人瑚拉哈“天聪四年以佐领征大凌河击明监军道张春兵阵殁”镶蓝旗人觉罗布尔海“以天聪五年征明大凌河击明监军道张春兵身先士卒力战阵亡赠备御”还有一个汉军旗参将朱三“初以功授二等轻车都尉天聪五年七月从太宗文皇帝征明至大凌河遇明监军道张春兵力战阵亡”但实际上这个朱三更有可能死于攻打大凌河敌台“我汉军炮攻城东面之台,台俱毁,台上六人中炮死,其余明兵遂弃台夜遁,我兵追及尽歼之,生擒一人,攻该台时,朱参将中炮死”可见此人指挥的应当是汉军炮兵,在与敌台上的明军炮战时被一炮炸死。

北京城墙上的崇祯十年铁炮
这样巨大的伤亡肯定是和明军所拥有的大量火器是脱不开关系的,清方在战后声称在战场上缴获了上万火器“获红衣炮三位、大将军炮七位、三等将军炮六百位、无名炮一万位”可见这一万七千明军火力之强悍。但为什么这场战斗依旧以明朝的失败而告终呢?首先是骑兵抛弃步兵脱离战场,第二就是人数上的巨大劣势,其三清军在此时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虽然说并没有给冲锋的清军骑兵带来多少有效的掩护,但是在这场战役的后期,清廷的汉军炮兵摧毁了明军的营寨。而被抛弃的上万名步兵在人数劣势之下依旧坚持抵抗用火器给清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直至最终坚持不住了才彻底崩溃。

明代青铜火器。
长山战役明军覆没不久之后大凌河守军就竖起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