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王振华
字数:2287,阅读时间:约2分钟
1404年8月26日,金陵大殿内一位老人哭喊着向朱棣告状,“这个胡氏是篡位夺权,他把陈氏家族都杀害了,求陛下做主啊”。这个告状的正是来自安南的大臣裴伯耆,朱棣听了这件事本来就不太信,再加上距离遥远,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几天后,一名自称陈氏王孙名叫陈天平的年轻人被护送而来,朱棣这才起了疑心。又过了四个月,安南使者前来拜见朱棣,朱棣就把陈天平叫来对质,使者见了当即下跪行礼,再加上后续情报的不断传来,也声称安南国内部发生了政变,这样一来,黎氏父子篡位夺权的行为被证实了。

▲中国历代在交趾的势力范围
就在一年前,安南的黎季犛(上位后改名胡季犛)派人前来上书,说因为陈氏家族全没了,请大明皇帝封自己这个陈家的外甥的为安南王。好好一大家子说没就没?这么离谱的剧情,连礼部都没有相信,这件事就被搁置了。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得是陈天平能够死里逃生,到明朝来申冤求救。一个月后,朱棣命令黎季犛让位,并安排黄中带领5000士兵护送陈天平南下,准备帮助其复国。明军进入安南后,一路上不断地有百姓迎接,安南北部自秦朝时期就是华夏版图的一部分,恰逢五代十国战乱时期成为了独立政权,在这几百年间也和中原政权发生过战争,可毕竟师出有名,明军所到之处也不骚扰百姓,所以此时安南百姓的敌意不是很强。虽然进展很顺利,但唯独不见黎季犛父子,这让明军将领十分不安,不断地催促安南使臣黄晦卿去叫人。大军到达芹站后,黎氏父子终于出现了,不过是来打架的。明军被数倍于己的安南军突袭,很快就缴械投降了。陈天平被俘虏后,黎季犛专门悬赏找人“作证”,并宣布这个陈天平为陈氏家族的家奴冒充,并非本人,将其凌迟处死。

▲安南势力范围
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这下朱棣从恼火变成了暴怒,发誓要踏平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1406年七月初四,朱棣派朱能和张辅为主帅,带二十万大军云南和广西南下。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安南军据守的天险关口,并于十一月初一在三代州立石县会师。期间,明军主帅朱能病死,对势头正盛的明军来说本是坏事,但接替指挥的张辅更是个狠人。张辅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深知安南地区气候湿热,瘴气遍布,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自己肯定无法取胜。于是他积极联合了当地反黎亲明的武装势力,同时不断地寻求与安南军决战的机会。安南军无论战斗力还是武器装备,根本就不是对手,明军在几次决战中全部取得了胜利,斩杀数万安南军。五月十一日,明军俘虏了黎氏父子,安南战事胜利结束。

▲朱棣剧照
用战争打败敌人最简单的,后续的管理才是难题。张辅派人四处搜寻陈氏宗族,可始终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人选。安南官吏耆老说已被胡季犛所“灭尽,无可继承陈后”,并向明廷提出“安南国本交州,愿复古郡县,与民更新”。于是,朱棣将此地纳入了明朝版图,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正式进行管辖。看似开疆拓土收复失地,但这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一开始,明朝官员张辅与黄福与当地上层势力相处的很好,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二人很快被明廷调走,局势就发生了转变。因为交趾气候湿热,环境恶劣,而且地处偏远,到任官员无论大小都不愿意来这里,认为来这当官无异于流放。即使是今天,没有空调等设备我们也很难适应当地的气候,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的条件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官员改变了心态,反正也是遭罪,那就捞钱吧。于是开始贪污腐败,横征暴敛,激化了底层百姓与明朝的矛盾,武装暴乱此起彼伏。期间,张辅曾南下平定了最大的反贼陈季扩,稳定了局势。但随着张辅被调走,大规模起义再次爆发了。当地的明军四处作战,疲于奔命,而反抗势力就像是按住葫芦起了瓢,根本止不住。1427年,明军总兵官柳升因为自己指挥不力而被黎利击败,死伤被俘七万多人,这直接动摇了明朝统治交趾的决心。第二年,明宣宗便不顾众人反对做出放弃交趾的决定,短短二十年后,再次失去了帝国南疆的一块领土。
按照明朝当时的国力来说,平定交趾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把安南列为不征之国的原因。在这二十年里,明朝在这里投入了巨大的财政和粮食用以维持统治和军队作战,但赋税又能收到什么呢?最多的一年也只征收了132两黄金,其余的贡品也只是一千多斤丝绸和油漆,或者一万多羽毛扇子之类的杂物,相比于支出的经费,这点收获连利息都不够。伴随而来的却是不断地起义,这就成了管理统治的难题。安南地区已经和中原分离四百多年,当地百姓对中原的认同感已经微乎其微,结果明朝突然又将这里收复,当地百姓的意见很大,再加上后续明朝官员的横征暴敛,自然就激发了矛盾。
此外,朱棣自己的政策也有很大问题。永乐五年,朱棣为了建设北京需要,让张辅在交趾征调各种工匠和读书学子。张辅一口气征调了一万多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种竭泽而渔的方法虽然短期内服务了明朝的发展和建设,但是却大大降低了交趾基层的生产力和对中原文化的向心力,反而加剧了当地的动乱。
如果明朝想要彻底统治交趾,就只能进行移民,将中原百姓往交趾安置,用来稀释人口比例,但因为岭南地形限制,路途遥远,根本不能实现。如果像蒙古军那样搞大屠杀,效果反而更糟糕。反倒是实行宽松仁政,争取当地上层的支持倒是能有不错的效果,但庞大的驻军经费和财政投入在农业社会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根本不能长久。所以,对于当时明朝最好的办法就是册封一个不再敌对的政权即可,不能亲自干预。明宣宗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不计前嫌,承认了黎利的合法性,对其进行了册封,双方同归于好。
但总的来说,这次南征也达到了明朝的战略目的。那就是打掉了明朝南部的危险因素,因为黎氏政权之前就已经骚扰过明朝边境,通过这二十多年的战争和统治,限制了安南的扩张。而明朝对当地的建设和影响,则一直持续了几百年之久。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王振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