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都已经六岁啦,那年,上头决定搞个军衔制度,结果好多解放军战士都领到了自己的军衔。
那时候,好多解放军的高级军官在要给他们授军衔的时候,都表现出了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主动要求“让出军衔”或者“降低军衔”的军官,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就在那一年,有个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自己也主动要求降低军衔了。这人在革命岁月里那可是立下了大功劳,特别是在长征路上,他的贡献无人能及,简直就是革命队伍里的“大英雄”。
但是,这位老革命家却主动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自己的军衔太高了,得往下降一降。
好吧,咱们来聊聊这位老红军的真实身份,还有他为啥要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呢?
刘金山老爷子,是位老红军。说到刘金山,可能知道他的人并不多。虽然他名声不大,但他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那可是相当了不起。
1930年那会儿,刘金山就已经加入了红军。在没当红军前,他就是个穷苦的农民,老是被地主乡绅欺负,过得那叫一个惨。
更惨的是,刘金山打小就是个孤儿。他小时候,爹娘就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过得那叫一个难。
小时候,刘金山为了养活自己,只能去给有钱人家帮忙放牛放羊。但因为他是孤儿,年纪又小,干着跟其他人一样的活儿,拿的工钱却少得可怜。这事儿让他心里特别憋屈,觉得太不公平了。
在那个不太平的岁月里,小刘金山因为家里的变故,早早就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尝了个遍。那时候,他心里头最大的念想,就是哪天能不再受别人的气,压根儿没想过将来会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校。
刘金山长大成人后,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但他心里头有了个大计划。他发誓,得让这国家不再乱糟糟的,也不能再这么穷下去。
1929年那会儿,我们党在赣县,也就是刘金山的老家,发动了农民起义。刘金山家里头穷,可他心里头亮堂,老关心国家大事。他早就知道共产党这号人物,也明白共产党是专门为了解救他们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的。
所以,刘金山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这场农民起义中,这也标志着他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的开始。
1930年那会儿,刘金山正式迈进了红军的大门。刚进去没多久,他就卷入了几场小仗。虽说这些仗不大,但刘金山在那里面可真是大展身手,把他的军事本事全使出来了。这样一来二去的,上面的领导也开始留意到他了。
1934年,刘金山跟着部队踏上了长征路。在那漫长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并肩作战的兄弟和上级一个个倒在了前进的路上,这让他心里头特别难过。
虽然这样,刘金山对革命的信心却一直很铁,从没变过。他深信,眼下的难关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党的指挥,红军肯定能把危险转成机遇,最后赢得革命的胜利。
刘金山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头,因此老是挂彩,可他这英勇的家伙,对这些伤根本不当回事。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只要能赢,我这点小伤,根本就不算什么!”
听完他的话,他的战友们心里头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这事儿传到了刘金山的上级领导耳朵里,领导也忍不住赞叹:“刘金山这家伙,真不是一般人!”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金山打仗还是跟以前一样拼命,一次都没怂过,勇猛到连敌人都特别害怕他。
不过,刘金山那股子勇猛劲儿,让他打仗时总能建功立业,但代价就是受伤的次数也跟着往上涨。
土城打仗那会儿,刘金山还是跟往常一样,勇猛得很,啥也不怕。不过,就在这场战斗中,他受了挺重的伤。
刘金山的伤真的很重,长征路上又特别难走。别说带上他这种重伤员一起走了,就是他自己,受伤了还怎么走啊,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所以,团队最开始打算安排刘金山在附近老乡家里休养身体,但刘金山那牛脾气,就是死活不肯答应。
不管别人怎么劝,刘金山就是不改他那倔脾气。而且,为了能让组织答应他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刘金山还特别诚恳地说:
我从小就没了爹娘,一直孤零零的,没个依靠,也没个像样的“家”。后来加入了红军,这才算找到了归属感,有了真正的“家”。党和红军就像是我的再生父母,这样的大恩大德,我哪舍得轻易离开呢?就让我跟着大伙儿一起走吧,我保证不会拖后腿,不影响行军!
听完刘金山的一席话,他的上司明白,现在说啥他都不会愿意留下养伤,没办法,只能带着他一起走了。
没想到最后情况真如刘金山所讲的那样,他一点没拖红军后腿,靠着超强的毅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连他那时候的上头领导都惊叹不已:“这家伙,真是个铁打的汉子!”
土城战役打完没多久,也就几个月的样子,紧接着就发生了那个有名的泸定桥抢夺战。
那时候,刘金山在土城战役里落下的老伤刚刚好利索。所以,基于这种情况,组织上就没安排他去打仗。这可不是说组织不重视他了,其实啊,这是对他的特别关照。
之后,上面决定派一支二十多人的“快速行动组”,悄悄绕到国民党军队的后面,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让他们没防备,这样我们就能趁机取胜。
刘金山一听说组织派的“突击小队”里没有他,立马就主动找上了杨成武将军。他直接跟将军说,自己想参加这次“突击小队”,希望能给个机会。
起初,杨成武将军因为刘金山之前的伤刚好,就找了个借口没让他去,但刘金山死活都要加入这次的“突击行动”。
现在,刘金山已经升为了连党委书记,成了连级的大官,但那个“突击小队”里的成员,大多数都是普通的红军战士。所以,不光是杨成武将军,好多人都觉得刘金山去“突击小队”不太合适。
听完他们讲的那些,刘金山咧嘴一笑,说道:“这哪算个啥啊?只要能帮上党,为革命出一份力,就算让我回去当个最普通的战士,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大家原本那么讲,其实就是想让刚把旧伤养好的刘金山多休息阵子,并不是心里真那么认为。现在刘金山自己都这么说了,大家也确实不好意思再拦着他,所以就只好依了他。
但是,在出发打仗前,杨成武将军还是忍不住对刘金山说:“刘金山,你得记住,无论如何得活着回来见我!”
听完杨成武将军的话,刘金山默默地点头表示明白。他心里早就有数了,这次任务凶险万分,说不定就是一条不归路。但作为共产党员,身为军人,他不能畏惧,更不能打退堂鼓。就算真到最后战死沙场,他也觉得值,没啥好抱怨的。
杨成武大将特别看重刘金山,直接点他当这次任务的领头人。他还跟刘金山讲:“你这次虽然是带二十几号人,没法跟你当连党支部书记那会儿比,但这角色很关键,关系到整个战斗能不能赢。”
刘金山因为杨成武将军特别信任他、看重他,心里头更加铁了心,誓要把这场仗打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对得起杨成武将军对他的那份信任和看重。
战斗那天,刘金山作为指导员,冲在最前头,表现得特别勇猛,他一个人就干掉了好多敌人。
当刘金山他们好不容易赶到泸定桥的另一边,国民党军队因为不甘心失败,竟然疯狂地点起火来。结果,刘金山的身体和头发多处都被大火烧伤了。
刘金山硬挺着疼痛,还是领着“突击小队”的弟兄们在桥上猛冲。看到那些就算被火烧伤也毫不畏惧的红军,国民党兵一下子吓得魂飞魄散。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世上居然有这么坚毅如铁的战士。
所以,那些国民党兵被吓得不断往后退,最后他们总算是占领了泸定桥。
战斗过后,刘金山一下子成了革命的大英雄。但战斗一停,他才发现自己浑身的皮肤大面积被烧伤了,样子十分吓人。其他战友瞧见他那样,好多人都忍不住心疼得掉眼泪。
抗日战争那会儿,刘金山已经当上了八路军的营长。虽然他已经是营长了,但打仗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头,亲自和日本鬼子干架。
在这次战斗中,刘金山直接冲上前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结果受了很重的伤,严重到肠子都露出来了。不过,刘金山特别勇猛,他忍着剧痛继续打,对敌人紧追不放。
刘金山的那股子勇猛劲儿,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大家伙儿都惊叹,这世上咋就有这么勇敢无畏的军人呢!
但是,刘金山伤得太重了,肠子都断了。那时候,八路军的医疗条件真的很差,既没有多少专业的医生护士,药物也严重不足。
所以,刘金山那时候情况非常危急,差点就没命了。
就在那万分紧急的时刻,有个人挺身而出,救了刘金山的命。你猜是谁?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大夫一来,刘金山那眼看就要没了的命就被救回来了。所以,刘金山对白求恩大夫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激。
1939年,白求恩大夫在手术时不幸被细菌侵入身体,后来就这样病逝了。刘金山听到这事,硬汉的一面也没挡住心里的难过,眼泪直接往下掉。
刘金山的战友多年后聊起往事,提到那次是他们这么多年头一遭瞧见刘金山掉眼泪。
抗战打完后,刘金山接着参加了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在那时候,他也是拼了不少命,立下了好多战功。
1949年,革命大功告成,那时候刘金山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就在这时,他又收到了一个挺“美”的事儿。
说起来,组织上因为他革命那会儿立下了汗马功劳,打算调他去军委任职。这在当时,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机会,但刘金山却一口回绝了。
刘金山觉得自己就是个地道的军人,他这辈子干的就是打仗这活儿。说到处理政务,他完全是门外汉,一点经验都没有。再说了,他也没念过书,肚子里没几滴墨水,去军委工作他真心觉得不合适。这机会啊,还是留给那些有文化、有知识的战友们吧。
听完刘金山的一番话,大家伙儿心里头对他那高尚的品德更是钦佩不已。
之后,刘金山多次表示不太合适,组织上见状也不再勉强,就安排他到地方上当了个军分区的头儿。
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时,刘金山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大公无私。他自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希望能把自己的军衔往低调一调。
刘金山觉得,革命那会儿,特别是长征路上,好多并肩作战的兄弟都倒下了。如今自己却能拿到这么高的军衔,心里头真是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最后,刘金山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被授予了大校的军阶。
之后,刘金山又一次给大家露了一手他的大义之举。他自己跑去跟领导说,要把待遇往下降一降,好给国家减轻点压力。
刘金山在革命时期受了不少重伤,但奇怪的是,他身子骨一直硬朗得很。到了1999年,他安安静静地走了,活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除了他,还有个叫刘金山的革命前辈,跟他名字一模一样,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当上了军分区的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