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病逝时,葬礼规格引争议,邓公定下标准,华国锋主席亲临

晨曦微露梦星 2025-04-14 17:44:31

他42岁那年才开始学认字,但在管理农田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由于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周总理直接点名让他做了国务院的副总理,这位受到大家尊敬的人物,就是咱们的好干部陈永贵!

陈永贵是在山西的一个农民家里落地的,打小家里头就紧巴巴的。实在没法子,他爹就领着他到了大寨村,可没成想,没几年他爹就走了,留下陈永贵一人在大寨村安家落户。他这人实在,又肯吃苦,村里的人都挺瞧得上他。在乡亲们的帮衬下,他成了家,这一来,他跟大寨村就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陈永贵这人实在,老帮村里人干农活,大家伙儿一合计,就推他做了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他还入了党。从那以后,他一门心思扑在农业上,琢磨着怎么让粮食多收点。带着村里人开垦荒地,大家互相帮助,结果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噌噌往上涨,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1962年那会儿,中国正闹大饥荒呢。可真是祸不单行,大寨村那年不光得跟饥荒斗,还得应对洪水、暴风雨、冰雹、霜冻和干旱这些自然灾害,感觉所有倒霉事儿都找上了这个小村子。就算环境这么差,陈永贵也没撂挑子,他使劲给大家打气,让大家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在陈永贵带着大寨村的时候,村里头愣是没饿着一个人,反而还给国家交了几十万斤的粮食。这事儿一出,陈永贵可就出名了,报纸上隔三差五就有他的故事。大寨村也一下子成了全国都盯着的好地方,大家伙儿都学他们。这事儿还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毛主席一听,对这人才也喜欢上了,还亲自去了解了陈永贵的事儿。

后来,陈永贵被叫去北京分享大寨村的经验。他讲的时候从来不用稿子,说话风趣,很容易就把大家的目光给吸引住了,大家都爱听他那实在又真心的话。到了1964年毛主席过生日那天,陈永贵还收到了邀请,他高兴得只会傻笑,这对他来说,真的是对工作最大的夸奖了。

后来,陈永贵被调到了中央,帮忙周总理干工作。周总理看他能干,就提议让他当国务院的副总理。陈永贵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自己识字不多,怕干不好,想推辞。周总理见状就问他:“你是不是咱党的人啊?”陈永贵一听这话,心里就明白了,既然是党的人,那就得听组织的。所以,陈永贵也就没再推脱,痛痛快快地接下了这副总理的担子。

1980年8月份,陈永贵自个儿跟中央说,他不想干了。中央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他。但陈永贵心里还是惦记着国家,想再出点力,所以就被安排去了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继续在那忙活。一直到1986年3月26日,他因为生病,抢救不过来,就这么走了。这位曾经的副总理,他这一辈子,真的是挺传奇的,就这么结束了!

他临终前,特意交代后事,说自己的葬礼得简单点儿,别搞得太复杂,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可因为他一辈子给国家做了太多贡献,还当过国务院副总理,所以好多同志对葬礼该怎么办心里没底。这事儿后来就报到邓小平同志那儿了。邓小平想了想,只说了一句:“按国务院副总理的规格来。”就这样,在邓小平的安排下,葬礼给办妥了。

葬礼那天,大寨村的好多村民和领导都来了,给那位昔日的劳动榜样送行。就连好久没露面的华国锋主席也来了,他亲自到场,给陈永贵遗体鞠了三个躬,算是送他最后一程。看看陈永贵,咱们就能明白,农民出身的人也能给大伙儿服务,也能给国家做贡献!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