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国家刚成立那会儿的开国大将里,有这么一位超厉害的人物。他早年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了,打鬼子那会儿,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解放战争,跟林彪对阵也毫不逊色。1949年8月,他带着队伍在长沙起义,让湖南能平平稳稳地解放,这事儿让毛主席都大大夸奖了一番。这人就是陈明仁。
陈明仁,小名叫子良,1903年在湖南醴陵出生。他7岁那年,就在村里的学堂念书了。岳飞、文天祥、于谦这些民族大英雄的故事,对他影响特别大,所以从小他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民族做点事情,干出一番事业来。
1923年3月份,孙中山在广州搞起了革命大本营,当上了大元帅。到了那年冬天,广州政府又搞了个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陈明仁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火急火燎地往广州赶,想去报考这所学校。可等他到了广州,才知道讲武学校已经不招生了。
可陈明仁心里不服,他琢磨着校长程潜和教育长李明灏都是湖南醴陵的老乡,就拿着自己中学时候的成绩单去找他俩。李明灏和程潜一瞧陈明仁,都觉得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说他们偏袒老乡,程潜就让陈明仁把老家改成“浏阳县”,这么一来,陈明仁才算是被录用了。
1924年9月份,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合并在了一起,陈明仁就转到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六队继续深造。在学校里,他对政治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扑在军事学习上。到了1925年1月份,陈明仁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被安排到黄埔军校教导团,当了个见习排长。
后来,陈明仁跟着蒋介石去打了两回陈炯明那个军阀。他打仗时特别勇猛,特别是攻打惠州城那会儿,他自个儿拎起旗帜,就往被炸开的一大片城墙豁口那儿冲,使足了劲儿往上冲,把国民党的旗帜插到了城楼顶上。
蒋介石在远处瞧着陈明仁那威风凛凛的样子,心里头乐开了花,赶紧转头问旁边的李明灏:“那位猛将是谁呀?”
李明灏回应道:“不就是你带的那个学生,陈明仁嘛!”
蒋介石乐呵呵地讲:“这事儿能记大功一件!”
后来,陈明仁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进步神速。到了1933年,他就当上了国民党军第80师的中将师长,那时候他才三十岁。
抗战那会儿,陈明仁是第二预备师的中将师长,他带着队伍跟日军打了好几仗,战功赫赫。特别是1940年春天,桂南会战那会儿,其他14个师都撤了,就他带着部队死守,一直等到上面的命令才撤。就因为这事儿,他还被表彰了呢。
1941年冬天,陈明仁带着他的部队在昆明守着。有一天,蒋介石跑到昆明来玩,一路上看到好多修防御工事的士兵,衣服破破烂烂的,样子也不整齐。他一问才知道,这些士兵是预二师的。蒋介石一看这情景,心里特别不高兴。到了第二天,他就把陈明仁给叫来了,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问:“你这个师长到底是怎么当的?”
陈明仁心里有点憋屈,他直接问道:“我到底哪儿没做到位呢?”
蒋介石怒火中烧:“瞧瞧你的兵,简直就像一群乞丐!哪有部队能像你们这样,衣服破成这副德行!”
陈明仁生气了,他大声说:“瞧瞧你们发的那衣服,这是什么劣质布料啊?我的士兵洗一次水就给整破了!”
蒋介石火冒三丈,吼道:“你这家伙,我要把你职位给撤了!”
陈明仁猛地摘下肩上的中将肩章,往地上一甩,大声喊道:“随你便吧,老子这官不干了!”
最后,多亏了宋美龄和龙云的调解,蒋介石也意识到,现在打仗正需要陈明仁这样的勇将,所以这事就算过去了。从那以后,陈明仁在军队里出了名,因为他敢跟蒋介石对着干,大家都戏称他为“不畏上司的将军”。
1945年1月份,中国远征军把大批兵力集中起来,攻打滇缅公路上特别重要的回龙山。但打了好久都没打下来。就在这个时候,陈明仁已经升为了第71军的军长,他接到命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去帮忙打仗。
陈明仁琢磨了一番后,决定玩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让主力部队分头行动,把日军给团团围住,然后又派出一个师绕到日军背后,堵住他们往缅甸逃跑的路。同时,他还向美国空军求了援,让他们也来帮忙。在他的带领下,国军把侵入滇西的日军给一锅端了。
毛泽东在延安听到这场战役的消息后,由衷地称赞陈明仁的指挥真是太棒了,简直是个“战术上的经典”。
抗战结束后,陈明仁被调到东北,跟解放军打仗。1947年6月份,咱们东北的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夏天攻击的第二波,大部队直扑国民党辽北省政府的地盘四平。蒋介石一看这架势,急了,立马把陈明仁派过去守四平。他还特地给陈明仁写了封信,里头说:
四平这个地方在东北很重要,要是守不住,东北就危险了!现在是弟弟你建功立业、尽忠报国的时候,希望你能激励全军,加强防守。
那时候,陈明仁手里守城的兵也就3万4千人,而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林彪的带领下,足足有10万人准备攻城。但陈明仁铁了心要守住,他周密安排,建起了结实的防线,还亲自带着士兵们苦练扔手榴弹、近身搏斗这些打仗的本事。他下令,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中将军官,都得剃成光头,表明守四平城到底的决心。
6月13号那天,咱们军队开始猛攻四平,陈明仁带着他的队伍拼命防守。打了整整四天,他们的防线终于被咱们给冲破了。更巧的是,陈明仁的亲弟弟,也就是特务团的团长陈明信,也被咱们给逮住了。
但陈明仁就是不肯认输,他把身边的警卫队全派上了前线,自己呢,也戴上钢盔,拎起冲锋枪,跑到后面亲自督战。这场仗一直打到6月30号,后来国民党的增援部队到了,林彪没办法,只好下令部队撤退。
这场仗打下来,陈明仁的手下大概死了伤了1万7千人,我们这边也折了1万3千多号人。战后李天佑夸陈明仁,说他是个猛将,跟狮子一样勇猛。
陈明仁在那场战斗中,只用了一个军的兵力,就成功拦住了10万解放军,这让蒋介石特别高兴。他立马给陈明仁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还提拔他做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的司令长官。
可没多久,陈诚就当上了东北行辕的头儿。他以前跟陈明仁有过节,这回一来,立马拿陈明仁“手下士兵抢粮食”这事儿,跑去跟蒋介石打小报告。蒋介石一直特别信任陈诚,这次自然也信他的话,二话不说就把陈明仁的职位给撤了,让他去总统府当个中将参军,实际上就是把他调到南京赋闲去了。
之后,国民党军队在全国各地的战场上不断吃亏,这让在家没事的陈明仁心里挺不是滋味。就在这时,陈明仁的弟弟陈明信突然回到了南京,原来他被解放军给放了。他跟陈明仁详细讲了共产党怎么对待俘虏,待遇很好,劝陈明仁别一条道走到黑,非要跟着蒋介石。
陈明仁心里清楚,国民党里头烂得很,而且蒋介石无缘无故就把他给撤了,这事儿他咽不下这口气。但话说回来,自己之前在四平那会儿,确实给共产党惹了不小的麻烦,人家能轻易放过自己吗?陈明仁叹了口气,心里直嘀咕:“早知道就不该走错那一步,现在好了,后路都给堵死了,只能跟着‘老大哥’混日子,走一步算一步了。”
陈明信开口说道:“我在东北那边被抓住的时候,碰见了咱醴陵的老乡李立三。他托我转告你,要是你肯跟蒋介石彻底决裂,努力争取立功,共产党那边对你的以前的事情,是不会再追究的。”
陈明仁听完这些话,没吭声,但心里头已经是翻江倒海了。
1949年2月份,陈明仁又一次被任命为华中“剿总”的副头儿、第1兵团的老大,还兼着长沙绥靖公署的二把手,他带着29军和71军就去了长沙。
那时候,程潜是长沙绥靖公署的一把手,还兼着湖南省政府的头头。他早就看不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胡来一气,心里憋着气呢。于是,他开始大力招揽人手,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还悄悄跟中共的地下党搭上了线,打算走和平起义这条路。
不过,蒋介石对程潜心存疑虑,他接连安排自己的心腹黄杰、李默庵等人,去长沙绥靖公署担任副主任等重要职位,以此来牵制和盯着程潜。程潜心里虽然盼着能走和平的路子,但他也清楚,自己手里没兵权,想掌控局面挺难。所以,他就打起了陈明仁的主意。
陈明仁一到长沙,立马就去见程潜。程潜试着问他:“子良,共军现在势头很猛,老蒋那边节节败退,眼看战火就要烧到湖南来了。你这次回湖南,心里有啥盘算没?”
陈明仁想了一会儿,开口道:“程潜兄,咱俩都是地道的湖南人,哪能看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被战火折磨而不管不顾呢。程潜兄你在湖南声望高,大家都敬重你,我陈明仁虽然是个粗人,但只要能为湖南的乡亲们做点好事,我随时听候你的差遣。”
程潜听完陈明仁这一番真心话,心里头真是暖洋洋的。他索性把自己的打算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子良啊,我琢磨这事儿好久了。现在啊,想让湖南的老少爷们儿不再因为打仗到处逃命,唯一的法子就是跟共产党联手,找条和平解决湖南问题的路子。”
陈明仁立马就说:“要是为了救湖南,让我个人受点损失,但能换来大局的稳定,那我绝对是心甘情愿的!”
陈明仁嘴上虽这么说,但他心里还是犯嘀咕,担心起义后共产党会跟他翻起四平那场硬仗的旧账,更怕在国民党圈子里落下个“卖友求荣”的恶名,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到了1945年四五月份,按照共产党的意思,程潜给我们党交了一份保证起义的书面东西。可陈明仁呢,他找了个“怕走漏风声”的借口,愣是没在那份东西上签字。
当陈明仁还在为是否起义犹豫不决时,程潜的亲戚程星龄给他带来了湖南知名人士章士钊的一封信。信里讲到了毛泽东和章士钊会面时,对湖南当前形势的一些想法。毛泽东的观点是这样的:
说到陈明仁,我们心里都有数,他在东征、北伐还有抗日战争那会儿,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国家、对咱们民族那贡献可大了……
说到他在四平跟我们对着干,那也是因为各效忠各的主子嘛。陈明仁跟着蒋介石那边,大家各有各的小船,都想拼命往前划,争取赢一把,这很正常。我们都能理解,只要他最后能站到我们这边来,这事儿就过去了。以后啊,我们还要好好用他呢。
陈明仁读完信,心里头对毛泽东的大度特别佩服,这让他更加铁了心想要和平。
5月16号那天,人民解放军成功打下了武汉,然后他们分成了三支队伍,一路往湖南冲过去。毛主席觉得,要是解放军立马打进湖南,那湖南又要打起来了,而且程潜和陈明仁的起义计划也会被搅乱。所以,他赶紧给林彪发了电报,让四野的部队先停下来歇歇脚。同时呢,他还派了当时华北军大总队长的李明灏去长沙,继续跟陈明仁商量起义的事儿。
7月28号那天,李明灏一到长沙,陈明仁就准备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招待他,饭桌上大家聊得特别开心。喝了几轮酒后,陈明仁终于开了口,他一口气问了李明灏好多问题:“毛泽东到底是不是真的欢迎我起义?他会不会因为我以前四平那几次的事找我麻烦?我去了以后,我的队伍还能归我管吗?我还能不能继续指挥?他不会把我当投降的看吧?我的部下也不会被当成俘虏对待吧?”
李明灏没接陈明仁的话茬,而是直接问他:“你说说,跟共产党结的那点梁子,你觉得自己能比得上傅作义将军吗?”陈明仁被问得愣住了,半天没吭声。
这时候,李明灏又笑眯眯地说:“我这次是替毛泽东来瞧瞧你的,能代他表个态。你投了诚,我猜你的职位肯定不会比现在还低。毛泽东直接跟我讲:‘大家都是老乡嘛,啥都好谈。’”
李明灏的一番话让陈明仁彻底放了心,他马上就说:“颂公已经回到长沙了,起义这事儿,这几天就能动手干了。”
这时候,三颗子弹嗖嗖地从李明灏头顶掠过。陈明仁吓得一跳,赶紧抄起手枪就往外冲,去追那个刺客。一到门外,他朝着一个逃跑的黑影砰砰开了几枪,其中一枪打中了刺客的腿,刺客立马就摔地上了。
陈明仁一把揪住刺客的脖子,怒气冲冲地喊道:“说,你到底是何方神圣,竟敢暗杀我司令官的老师!要是不老实交代,我立马要你的命!”
刺客赶紧坦白说:“我其实是个副班长,在司令官的警卫团里混。今天一早,我那在白崇禧手下当连长的表哥来找我,给了我一沓钱,还给了我一张共产党的和谈代表李明灏的照片。他让我趁着晚上查哨的时候,把李明灏给做了。事成之后,他就保我去白崇禧那里当连长。”
陈明仁气得浑身哆嗦,但他没对刺客下死手,而是让刺客赶紧趁着夜色去白崇禧那儿回话,就说李明灏已经被他干掉了。陈明仁这么做是想来个李代桃僵,好让李明灏更安全。
还好李明灏没事,他跟陈明仁说:“想让起义成功,咱们得演得像真的,别让人看出破绽。你那边,远的蒋介石,近的白崇禧,大军都在边上虎视眈眈,特务也在暗中盯着,你的处境真的挺难,做什么都得小心为上。”
陈明仁满怀谢意地说:“师父,您就安心吧!”
遵照李明灏的指示,陈明仁这几天不断站出来讲“反对共产党”的话,还带着一些部队在城里挖沟、建防御工事、修堡垒、搬弄武器,弄得好像真的要跟南下的解放军干上一仗。但私下里,他却老跟李明灏这些和谈的人碰头,商量起义的种种细节,并且都商量妥了。整个事情进行得既紧张又有条理。
李明灏到了长沙这事儿,没多久就飘到了广州那边。蒋介石二话不说,立马让陈明仁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同学黄杰和邓文仪,带上大笔钱还有他亲手写的信,跑到长沙去劝陈明仁。
8月1号那天,黄杰和邓文仪到了长沙。一看机场,那守卫严得跟铁桶似的,连个重要人物来接机的影子都没有,他俩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事情有点悬。一直到他们走进省政府大楼,才瞧见陈明仁站在楼梯那儿候着他们呢。
黄杰直接说道:“老兄,你一直以来都是蒋总统很看重的学生,这些年他对你的待遇可不差。现在校长碰到了大麻烦,其他人都不肯帮他,咱们作为他的学生,应该站出来帮他一把,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反过来踩他一脚,让自己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一说起蒋介石,陈明仁心里就不痛快。想当年,他在四平拼死战斗,给蒋介石挣了好大一份功劳,结果蒋介石反手就把他给撤职了。说心里没对蒋介石动过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但话说回来,蒋介石啥时候真心对他好过?说到底,还不是一直在利用他。
这时候,黄杰从兜里掏出了蒋介石亲笔写的一封信,递给了陈明仁。信里头讲的是:
对那些背叛原则、投敌卖友的人,咱们得离他们远点,觉得羞耻跟他们混在一起。到了关键时刻,就算是亲人,也不能心软,得按法律严惩不贷,公开公正地处置他们。
可以肯定的是,蒋介石想让陈明仁对程潜采取严厉措施,但陈明仁看到后,心里头直觉得好笑。
陈明仁为了送走他那两位老同学,心生一计。他叫副参谋长直接在黄、邓两人面前告诉他:“头儿,共军的先锋队伍已经快到黄花市西边了,还有游击队在机场边上转悠,看起来像是想搞破坏。”
黄和邓两人一看机场可能遭殃,担心被困在长沙走不了,赶紧站起来跟陈明仁说:“子良,机场那边情况不妙,咱们得赶紧撤了!”
这天,陈明仁也让谈判代表去跟中共那边说了,他希望能继续当兵团司令,好继续上阵杀敌立功。到了8月2号,中共中央军委回了电报,说可以让他名义上还是兵团司令。
不过到了8月3号,陈明仁和程潜又给毛泽东、朱德还有第四野战军的领导发了个电报,说想搞个“湖南国民党人民军政委员会”和“湖南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前一个条件还算明白易懂,但后面那个居然要让国民党里头搞出个“解放军”,这实在是有点奇怪混搭。林彪瞅见电报后也是一头雾水,啥话也没说。邓子恢拿到电报后嘀咕:“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这称呼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不知道中央会怎么回应。”
毛泽东瞅了眼电报,立马给陈明仁和程潜回了信:
关于您提议成立由您亲自挂帅的国民党湖南临时军政管理小组,还有陈明仁将军负责的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武装指挥部,这两个临时机构目前来看都挺关键,可以马上着手建立。
毛泽东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太在意程潜和陈明仁给那些机构起的名字。他眼光长远,看到陈明仁心里挺纠结的,就先答应了他的要求,好让长沙能快点和平解放。
1949年8月4号,程潜和陈明仁两人商量好后,带着38个国民党的大官一起发了个公告,说从那天起,他们不跟国民党政府混了,要加入共产党管的人民政府。第二天,也就是8月5号,陈明仁就带着手下的人去迎接人民解放军进了长沙城。
8月13号那天,陈明仁亲自给毛泽东和朱德写了封信,信里头他说:
坚信新民主主义道路,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我会拼尽全力,只为报效祖国!
8月16号,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给程潜和陈明仁发了回电,恭喜他们起义成功。并且,还让陈明仁当上了湖南省政府的一把手,同时还兼任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的司令。
9月10号那天,陈明仁被邀请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大会。他一到北京,就马上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这些大领导,他们都特别热情地接待了他。
9月19号那天,毛主席请陈明仁、程潜他们一块去天坛逛逛。边走边看的时候,毛主席跟陈明仁讲:“子良啊,咱俩单独照个相吧。”
拍完照片,毛泽东转头对陈明仁讲:“最近外面风言风语挺多的,有人传你被我们给扣住了,还说杜聿明被我们处决了,王耀武更是惨,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等政协会议开完,你不如去济南瞅瞅他们,把真实情况跟外面说说,好让大家明白真相。”
陈明仁爽快地应道:“行,我肯定按要求来。”
毛泽东又说:“你可以把咱俩的合照分给你的黄埔同学还有亲朋好友,只要你能送到的,都给一张。大概得洗多少张出来呢?”
陈明仁答道:“洗十二套就足够了。”
毛泽东却笑道:“五十打太少,洗它一百打才够!这样一来,谁还会说咱们被共产党束缚了呢?”言罢,两人相视而笑,乐不可支。
9月21号那天,新中国的第一届政协大会正式开场了,场面挺热闹的。会议休息时,毛主席请陈明仁到家里吃饭。饭桌上,毛主席就问了:“你往后是想当官呢,还是继续带兵打仗啊?要是想当官,我可以给你一笔特别经费,由你自己说了算。”
陈明仁讲道:“主席,我毕竟是个军人,心里还是想在军事上为咱们国家出点力。但眼下我带的队伍,名字还挂着‘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士兵们说,老百姓一看到这个名号,就误以为是国民党的兵,对他们指指点点,骂个不停。他们都觉得挺丢人的,想改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算了!”
毛泽东乐呵呵地说:“行嘞,那你就继续带队伍吧。我看林彪那打仗的本事,可不如你。咱们打算把你的第一兵团,改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二十一兵团,你来当这个兵团的司令官!”
接着,毛泽东又问:“有啥需要或者啥条件,直接说就行。”
陈明仁讲道:“主席,我得说,我现在真心佩服共产党,他们真是一点儿条件也不讲。”
毛泽东听完之后讲道:“!人家那边给咱提了条件,我倒能轻松应对。可你这啥条件也不提,我倒犯难了。这样决定吧,从今往后,只要解放军有口饭吃,那肯定也少不了你的;共产党的军队要是穿上新衣,你也一样能穿上,咱们一律平等对待,绝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陈明仁听了那话,心里头特别受触动。后来,他特地跑到济南去见杜聿明和王耀武,跟他们聊了自己为啥会选择起义,还劝他俩要好好表现,争取早点改过自新。
1949年11月1号,起义的部队正式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21兵团,陈明仁当上了司令员。他在那天特别激动地对大家说:“从今天起,咱们兵团算是走上了正道,开始新生活了!”
1950年,朝鲜那边一开打,陈明仁就急着想带兵去帮忙。但那时候,广西这边刚解放没多久,事儿还多着呢。所以,毛泽东就让他带着21兵团去广西收拾那些土匪。陈明仁一听,立马带着队伍去了广西。经过整整五个月的打拼,他们干掉了3万多土匪,漂亮地完成了上面给的剿匪任务。
1952年10月份,第21兵团变了样,成了第55军,军长是陈明仁。他们全体人马动身去了广东湛江,任务是看守好咱们祖国的南大门。
1955年的时候,陈明仁拿到了上将军衔,他心里特别激动,直接就说:“我当兵31年了,头一回当上上将,真心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对我的信任和照顾!”
部队有规定,上将还有大军区级别的干部,本来能配有专门的秘书和小轿车,但陈明仁主动选择不要,他觉得待遇太高了不好。在咱们全国还没解放那会儿,陈明仁在南京、醴陵、衡阳自己盖了几栋房子,后来也都一股脑儿交给了国家,一分钱都不要。
朱德和陈明仁俩人情谊深厚,他每次到湛江,必定会去55军找陈明仁叙旧。有一回,陈明仁陪着朱德一起看了雷州青年运河和鹤地水库的建设,朱德了解到这些工程都是陈明仁带着手下的官兵一块儿干的,立马夸道:“上将都亲自上阵了,给老百姓干了大好事,真是老当益壮啊!”
“文革”开始以后,陈明仁也碰到了大麻烦,这事儿传到了毛泽东耳朵里,他立马下令得把陈明仁照顾好,好让他以后还能有机会为国家出力。
1969年那会儿,陈明仁因为老风湿病总是犯,中央军委就让他退休了,回湖南长沙享清福去。周恩来总理还特别批准给他一栋带花园的小楼住,待遇啥的都跟以前一样,没变。有了党的关心,陈明仁的晚年生活过得那叫一个美满。
1972年的时候,陈明仁得上了癌症。到了1974年5月21日,他的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最终离开了人世,那时候他71岁。他的骨灰被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里。
陈明仁在临终之际,回想了自己这一辈子,他由衷地感慨道:“是共产党让我得到了成长,他们没有计较我以前犯的错误,而且多亏了毛主席的英明指引,我才有了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