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犹太人,巴勒斯坦会独立吗?阿拉法特:我们被阿拉伯人出卖了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3-10-29 18:54:00

随着哈以冲突愈发激烈,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没有以色列,或者说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被灭了,巴勒斯坦人能和平地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吗?

作为一个历史领域创作者自然常常听到“历史不容假设”这句话,但还有一句话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定程度上对历史进行假设性讨论,有助于人类思考和总结经验教训。

况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联盟只差一点就要把以色列灭掉了。

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解放斗争高度依赖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帮助,换句话说巴勒斯坦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周边阿拉伯国家决定的。弄清这些国家的态度,就能知道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和约旦本是一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拉伯半岛基本上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英国为了打败奥斯曼帝国派人与阿拉伯的哈希姆家族联系,鼓动他们起义。

哈希姆家族控制着红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虽然在奥斯曼帝国治下,但作为伊斯兰教先知默罕穆德的后裔,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统一阿拉伯世界。

哈希姆家族提出条件,要英国承诺帮助阿拉伯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其范围大致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

双方讨价还价,一开始英国人不愿答应,由于战事吃紧,才被迫模糊地表示“承认确定版图内的阿拉伯国家独立”。

双方没有进行正式谈判,也没签任何协议,只是由麦克马洪代表英国政府写了几封信给哈希姆家族的老阿里国王。这就给了英国人操作空间,在承诺阿拉伯人后,又秘密与法国划定势力范围,把黎巴嫩、叙利亚等地区划给法国。

在英国帮助下,哈希姆家族的费萨尔王子带领起义军攻入大马士革,建立阿拉伯叙利亚王国。但法国随后出兵,将其赶下台。这时费萨尔控制的约旦地区出现权力真空。

历史上,约旦和巴勒斯坦长期属于同一地区。两地政治和经济联系紧密、文化传统一致、居民相互流通不受限制,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才是真正的亲兄弟。

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怕激起阿拉伯人的反抗,不敢再占约旦,只派了一些行政官员去帮助地方部落治理。但有部分部落不服从英国治理,英国既想要阿拉伯人服从,又不方便亲自出面,只能找代理人。

剧照

这时,费萨尔的哥哥阿卜杜拉王子带领一支部队不费吹灰之力便控制了约旦。英国爽快地承认了阿卜杜拉的统治,并把外约旦纳为保护国。不久,英国在伊拉克的统治遭到抵抗,便扶持费萨尔去当伊拉克国王。

加上老阿里的汉志王国,英国相当于帮助哈希姆家族建立了三个王国。虽然与当年的承诺有很大差距,但对哈希姆家族也算有了一个交代。不过英国霸占了巴勒斯坦舍不得放手,不惜以约旦河为界把外约旦划出去,这为后来的巴以冲突埋下了隐患。

假设当时约旦和巴勒斯坦合并为一个国家,由阿卜杜拉统治,英国在背后操控,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以及以色列建国这些烂事了。又或者英国直接划一小块地给犹太人建国,让剩下的阿拉伯人与约旦合并为一个国家,也能换来一个和平局面。

这样至少从领土面积上看,阿拉伯人不会觉得自己亏,相对开明的阿卜杜拉是能接受的。毕竟在英国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后,阿卜杜拉的外约旦却仍然愿意接受犹太人。犹太人就更不用说了,1937年英国搞了个皮尔分治方案,只从巴勒斯坦划给他们20%的土地,他们都能接受。

英国人为了自身利益,不肯放弃巴勒斯坦。到后来,大量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使矛盾日益激化。二战结束后,英国根本控制不了局面,无奈之下才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

这时,犹太人已经占到巴勒斯坦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西方列强们也早已经放弃了占山为王的逻辑,开始讲仁义道德了。

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犹太人客观上在巴勒斯坦存在,不可能将他们赶下海。犹太人在二战中的经历,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本民族自治的独立国家,而不愿由其他民族统治。但同时,阿拉伯人又不愿接受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出现一个异族。

于是巴勒斯坦问题,成了一个涉及历史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的复杂问题,背后还有美国、英国、苏联等大国的博弈,谁是谁非,已经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

犹太移民

阿卜杜拉对巴勒斯坦的执着

事实上,阿卜杜拉也一直在向英国人争取与巴勒斯坦合并。

1921年,时任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到访耶路撒冷,阿卜杜拉立即赶去见他,并提出合并方案。为了表达重要性,他连续说了三遍。英国还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委婉拒绝。

后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阿卜杜拉又向英国建议:如果犹太人同意接受他统治巴勒斯坦,那么将获得高度自治权,并保证他们获得合法的公民权利。

阿卜杜拉还付诸了行动,允许犹太人到外约旦定居并购买土地。1927年,犹太人在外约旦建立电厂时,阿卜杜拉还亲自出席了奠基仪式。

阿卜杜拉这样做,自然是想吞并巴勒斯坦,壮大自身实力,以进一步完成统一阿拉伯世界的理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耶路撒冷,这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夺取她能对阿拉伯人产生至为关键的号召力。

他不仅拉拢犹太人,还不断卷入巴勒斯坦内部事务。他会吸收一些有影响的巴勒斯坦人到政府任职,并以他们为桥梁影响巴勒斯坦民意。一旦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与英国委任当局发生矛盾时,他会为他们提供庇护。

阿卜杜拉已经把巴勒斯坦当做自己的地盘,只是英国人在,他还不便直接插手。他清醒地认识到,阿拉伯人与英国的斗争是严重的策略失误,只要损害英国人的利益,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论要求多么正义,都很难取得成功。

他认为,尽管犹太人比阿拉伯人少很多,但想要靠武力来阻止犹太人是不现实的。因为犹太人有国际援助,而阿拉伯人没有。长期拒绝与犹太人谈判,对自己没有好处。

所以阿卜杜拉得方案是:巴勒斯坦与外约旦合并,犹太人在阿拉伯人统一领导下自治。

回过头来看,阿卜杜拉的观点不仅务实而且很有远见。正如我们前文所分析的,这能最大程度上照顾各方利益,也许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最佳方案。

1937年,英国出台皮尔分治方案,即犹太人占地20%,阿拉伯人占地70%,剩下10%继续由英国管理。阿拉伯人普遍拒绝该方案,只有阿卜杜拉公开宣布接受。他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但由于阿拉伯人的反对,分治未能实现。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英国的统治遭到阿拉伯人民的普遍反对,不得不转到幕后,通过代理人来维护自身利益。英国最信得过的人就是阿卜杜拉。

阿卜杜拉抓住机会提出了一个“大叙利亚”方案,建议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外约旦和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阿拉伯半岛一些地区合并。

英国对该计划持支持态度,但却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英国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建立一个联盟。

1945年3月,阿拉伯国家联盟诞生,最初的成员国包括埃及、外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伊拉克等7个国家。

但这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名义上是为了统一阿拉伯世界,其实各自打着不同的算盘。强行把这些人拼成一桌,难免闹分裂。

阿拉伯人的精神内耗

前面说过,阿卜杜拉每次提出解决巴勒斯坦的方案,都有人出来反对,到底是谁在反对他呢?

最先反对的是沙特阿拉伯。其实巴勒斯坦这块地跟沙特隔着一个国家,归属问题原本跟他没多大关系,沙特只是不愿意看到哈希姆家族强大。

虽然阿卜杜拉两兄弟在英国扶持下分别当上了外约旦和伊拉克的国王,但他老爹在红海沿岸建立的汉志王国被沙特灭了。哈希姆家族的发源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也被沙特占了。

双方属于世仇,虽然暂时还没有撕破脸,但如果阿卜杜拉在北边建立了统一的大叙利亚,接下来必然要威胁到沙特的统治。

另外一个反对者是埃及国王法鲁克。英国是埃及的宗主国,不可避免地使埃及产生反抗情绪。1942年,英国要求法鲁克把亲德国的首相换成多数派领袖,以改变埃及人民对英国的舆论,但遭到法鲁克拒绝。英国人直接派坦克包围皇宫,下了最后通牒。

法鲁克虽然被迫同意,但这件事让他觉得很耻辱,更加厌恶英国。阿卜杜拉在政治上很亲近英国,被视为英国人的工具。而且英国在外约旦驻军,也被看作对阿拉伯人的威胁。所以法鲁克也很厌恶阿卜杜拉。

另外,法鲁克作为埃及法老的传人,也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从幼发拉底河延伸到尼罗河的“大埃及”。二战期间,埃及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就连宗主国英国都欠他钱。而且在阿拉伯国家中埃及人口最多,具备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实力。

阿卜杜拉(右一)法鲁克(右二)

尤其是阿拉伯联盟在开罗成立后,法鲁克的想法愈加强烈,这与阿卜杜拉的“大叙利亚”理想冲突,两人成为政治上的对手。事实上阿卜杜拉也很反感法鲁克,甚至不把他当阿拉伯人。

反对者还包括叙利亚。叙利亚是法国的势力范围,英国插不了手。很多开展反英斗争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在遭到镇压后,都跑到叙利亚寻求庇护。慢慢地,叙利亚成了阿拉伯国家中要求民族独立呼声最高的国家。

叙利亚的民族主义者反对英国统治,反对被阿卜杜拉吞并,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独立后的首任总统库阿特利曾受到埃及庇护,政治上也与埃及更加亲近。

不仅阿拉伯国家之间有矛盾,巴勒斯坦人内部同样有矛盾。巴勒斯坦人虽然从未独立建国,但在各大城镇中发展出一些“精英”家族。其中最著名的有哈立迪家族、努赛巴家族、纳沙西家族和侯赛尼家族。

侯赛尼

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出台后,阿拉伯联盟组织了一支志愿部队——阿拉伯解放军进入巴勒斯坦作战。侯赛尼想争夺这支部队的控制权,但阿拉伯联盟最终选择了抗英起义期间的战斗英雄卡乌吉,毕竟他军事经验要丰富得多。

事实上,侯赛尼与卡乌吉的关系水火不容。当年两人都因参加抗英起义被通缉,而且都流亡德国投靠了希特勒。侯赛尼为了争宠,不断排挤卡乌吉,甚至向德国诬告卡乌吉是英国派来的间谍。

失去部队控制权的侯赛尼不服气,在巴勒斯坦组织了阿拉伯拯救军。这两支部队各打各的,完全无法配合,结果被以色列各个击破。

大战在即,阿拉伯国家也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外约旦想尽量多地占领巴勒斯坦的领土,并且获得了英国的默许。外约旦还与犹太人保持着联系,开战前几天,以色列的建国元老梅厄夫人秘密到约旦会见了阿卜杜拉。

虽然双方未达成互不侵犯的约定,但也形成了一定默契,即外约旦占领一定地盘后,就与以色列停战。所以战争打响后,外约旦军队推进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东部10余里的地方却停止了进攻。

埃及军队看到外约旦在抢占耶路撒冷,兵分两路,一路向特拉维夫推进,一路向耶路撒冷推进,防止外约旦南下抢地盘。

当年参加过游击队,后来成了巴解组织领导人的阿拉法特回忆,埃及军队一过来就将巴勒斯坦游击队缴械。他说:“这时,我明白了,我们被这些阿拉伯国家出卖了。”

阿拉法特

埃及军队也推进到特拉维夫南部30多公里处也不再北进,转而开始抢占南部内格夫区一些要地。

后来美苏操纵联合国要求停火,让即将崩溃的以色列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两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在积极准备,阿拉伯国家仍然在闹分裂。

阿卜杜拉毫不掩饰地告诉埃及,将把自己占领的地盘合并到外约旦。埃及为了阻止他,扶持侯赛尼建立了“全巴勒斯坦政府”。阿卜杜拉也争锋相对,拉拢反对侯赛尼的家族支持自己。

外约旦与埃及彻底闹翻,后来埃及接连遭到以色列军队反击,向盟友们求助,但外约旦置之不理。最终,埃及战败被迫与以色列签订停战协议,其他国家也只能紧随其后。

100年前的中国

尾声

阿拉伯联盟看似团结,实则一盘散沙。他们帮助巴勒斯坦打仗,并不是要帮他们建国,只是想赶走犹太人,好瓜分巴勒斯坦。

假设没有犹太人,巴勒斯坦最好的结局也只能像一百年前的中国一样,军阀们占山为王,为了抢夺地盘常年混战,阿拉伯各国充当他们的幕后操纵者。

这还是从阿拉伯世界的层面来思考,如果加上后来大国博弈的因素,局面将会更加混乱。如今的阿拉伯联盟表面看起来一团和气,这是因为有以色列这个共同的敌人存在,他们不得不捆绑在一起。

假设没有以色列,在英国撤走后,巴勒斯坦毫无疑问要被周边几个阿拉伯国家直接瓜分。阿拉伯国家甚至可能因为利益冲突,而相互讨伐。

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历史和宗教背景,再加上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大国介入后,这种可能性并不低。

这样的话,阿拉伯世界只能等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才能实现统一。

2 阅读:4225
评论列表
  • 2023-10-30 07:50

    乱在英国

  • 2023-10-31 12:07

    近现代世界混乱的源头就是现在满嘴自由民主的盎撒强盗

  • 2023-11-02 17:59

    阿拉法特先说说自己私人账户的6.7亿美元是怎么回事[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