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党领袖阿米尔·魏特曼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公开发出了威胁:
他说:“俄罗斯正在支持那些想对我们实施种族灭绝的纳粹分子,俄罗斯将为此付出代价。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做了什么,我们将确保乌克兰获胜,我们将确保你们为所作的付出代价。”
这自然不是他个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以色列社会的一种意见。
但是以色列人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如果不是苏联的帮助,他们的国家最多只能活到1948年,会踏入世界上最短命的国家行列。
电视画面
苏联到底给了以色列多大的帮助呢?
以色列建国有两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
一是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方案获得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这是法理基础,没有这个前提,以色列建国很难成功。
二是以色列的建国之战,以色列装备和兵力都处于绝对劣势。前期被打得差点亡国,但竟然神奇逆转。
在这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给予以色列帮助最大的并不是美国而是苏联
以色列总理拉宾曾在回忆录中说,如果没有苏联的大力帮助,以色列能否存活,将是一个未知数。
关于联合国投票这件事,在此前的内容中笔者已经详细描述过,这里就简单概括一下。
二战结束后,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从那时候起苏联就支持犹太人建国。
当年分治方案的投票结果是,33票支持、13票反对、10票弃权。按照联合国规定,分治方案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同才能通过。
联合国大会
苏联及其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都投了赞成票。计算一下,假设没有苏联的这5票,分治方案是无法通过的。
当然在投票过程中,美国也帮了很大忙。这一阶段,美苏的功劳可谓不分伯仲。
但到了第二阶段,苏联发挥的作用,将直接影响以色列的命运。
犹太人宣布建国后,阿拉伯联盟立即组织部队进入巴勒斯坦作战。为避免扩大冲突,联合国出台了武器禁运决议。
此后美国官方就没有给以色列提供过武器,不过美国有大量犹太商人,他们以走私的方式偷偷向以色列运输武器。也有部分美国犹太人偷渡去以色列参战。
但没有官方许可,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数量肯定不会很大。
阿拉伯联盟中的埃及、约旦、伊拉克都是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在当地有驻军,他们可以直接从英国的武器库中获取武器。所以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在军事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阿拉伯联军装备了大量飞机、坦克和大炮,总兵力4.2万人。
以色列最初只有不到3万人的民兵。飞机和坦克几乎没有,就连步枪都无法做到人手一支。
战争初期阿拉伯联军势如破竹:
埃及从南线推进到距离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30多公里的阿什杜德,外约旦从东部推进到距离特拉维夫仅有10多公里的卢德和拉姆拉,还围困了耶路撒冷。伊拉克军队一直推到图勒卡尔姆,距离地中海只有11英里,几乎将以色列拦腰切断。
只要再打下去,以色列会毫无悬念地亡国。
第一次中东战争
关键时刻,美国和苏联站出来,通过联合国要求双方停战4周。这关键4周让以色列起死回生。
以色列向犹太富豪募集了5000万美元资金,前往捷克斯洛伐克购买武器。只不过他们晚了一步,开战前捷克斯洛伐克已经向阿拉伯国家出售武器了。
苏联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他们出面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要求把武器卖给以色列。最终捷克斯洛伐克与以色列达成了合作。
双方的第一份合同就包括1万支步枪、4500挺重机枪、300万发子弹。这些弹药先经匈牙利运送到南斯拉夫的一个港口,再海运到以色列。
后来以色列又高价租用了外国飞机直接从捷克斯洛伐克空运武器,这项行动代号为“巴拉克”,整个战争期间执行了95次。
其中第3次有明确的物品清单,包含:10000支步枪,3400挺轻机枪,3000万发子弹。
以色列还向捷克斯洛伐克订购了大批飞机和坦克。
截至1948年5月,以色列共向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武器。这是什么概念呢?档案显示当时斯皮特费尔喷火式战斗机的成交价仅23000美元。
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在一份电报中表示,在第一次停战结束前以色列已经储备了5000万发子弹,轻武器处于饱和状态,而且以后也一直保持这个水平。
捷克斯洛伐克是内陆国家,这些武器都要经过匈牙利或者南斯拉夫转运。当时联合国实行禁运,没有苏联的支持,这些国家不可能顶着制裁的压力放行。
以色列建国场景(剧照)
苏联提供的帮助远远无法用金钱衡量。
在苏联表态同意后,捷克斯洛伐克不仅帮助以色列训练飞行员、伞兵。还训练了一个“捷克旅”到以色列参战。
组织者是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的捷克军官安东尼·索霍尔,成员大多为犹太人。
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还为以色列输送了大量移民。从1948年到1951年,东欧国家向以色列输出了近30万犹太移民。
这些移民当中不乏作战经验丰富的二战退伍老兵。
到1948年10月,以军人数接近10万人,而且建立了海陆空三军。而阿拉伯人数只补充到7万人。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
停战结束后,以色列进行10天的反攻,解除了首都东面的威胁。接着美国和苏联第二次要求停战,这次停战持续了3个月,让以色列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
当然,阿拉伯联盟内部的分裂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停战期间,他们没花多少时间在军事准备上,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吵闹。
其实阿拉伯兄弟们并没有真的打算帮巴勒斯坦人建国,只是想多占他们的地盘。
尤其是外约旦,想占领耶路撒冷以及南部内格夫区一些要地后就单独与以色列媾和。战后,他们便立即吞并了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地盘。
内部矛盾,给了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机会。最终埃及军队被赶回西奈半岛,被迫签订停战协议。其他国家也陆续签订了停战协议。
战后格局,变成埃及占据加沙,外约旦占据约旦河西岸,除耶路撒冷旧城以外的土地被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完全被瓜分。
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分治决议无法实施。巴勒斯坦人想夺回失地,不断采取极端手段攻击以色列。
以色列只能采取更狠的手段报复。因为他们已经跟埃及、外约旦、叙利亚等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不可能轻易归还国土。
巴以冲突
所以第一次中东战争成了中东局势的转折点,此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再也没有停止过。
毫无疑问,苏联是这个转折点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苏联给人给武器,如果没有苏联的帮助,以色列最多能活到1948年。
俄乌战争期间,泽连斯基曾多次向以色列索要武器援助,正是基于与俄罗斯的关系,以色列始终没有松口。
但如今,以色列把俄罗斯看作哈马斯的幕后操纵者,战后他们的关系会发生转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