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领袖请求回归中国,获老蒋接见,4个月后被国军抓捕审判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3-11-17 15:53:02

1944年12月15日,孙立人率领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攻克缅甸北部城市八莫。

在当地华人的带领下,他们花了一天时间在当地挖出一块长六尺、宽四尺、厚一尺的大石碑,中间刻有“威远营”三个大字。

原来在明朝万历年间,缅王率兵入侵云南,晚明猛将刘綎、邓子龙出兵反击。刘綎所部横扫八莫地区,征服当地反叛的土司,并筑坛誓众。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孟密安抚司,陇川宣慰司宣誓效忠明朝。

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历史上缅北属于中国,但在缅甸境内发现的可以作为物证的石碑还是非常罕见的。

那么缅北地区到底是如何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呢?这个话题比较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们就以当前的热点地区果敢为例。

事实上,果敢曾有回归中国的机会,但他们的首领选择了做缅甸人。

土司们叛变

2009年彭家声被赶下台之后,文宣部门常常在国内的网络上宣传他们是“南明遗民,华夏弃儿”。这是博同情的操作,因为他们得势的时候几乎不提这事,不过这种说法还是有依据的。

明永历帝兵败后带着一群王公大臣躲入缅甸,后来被缅王交给了吴三桂。一同去的王公大臣大多被缅王屠杀了,其他人在一些低级军官的带领下躲进了果敢地区的大山中。

期间,他们与云南的边民不断融合。后来南京顺天府柳树湾的武举人杨高学为了避难也躲入果敢,杨家逐渐成为果敢的领袖,带着部落发展壮大,附近的小部落也向他们寻求保护。

后来杨家为了取得合法地位,接受了清朝的诏安。道光二十年(1840年),杨家获封“果敢世袭县令”,朝廷还颁发了封印,这枚铜印被杨家后人交给了缅甸政府。

土司制度其实是中央政府的一种妥协。边疆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语言不通、文化迥异,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只能让他们自治。只要他们不闹事、按时上贡,朝廷很少插手他们内部事务。

土司就如同土皇帝一般,而且他们为了自保,往往也向周边一些强大的土司纳贡,越往南受缅甸影响越大。周边一旦有强大的王朝出现,他们往往会归附,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所以这些地区的民族向心力极低,常常左右摇摆。

1886年,英国征服下缅甸,并向北部山地发展。当时缅甸还是清朝的藩属国,英国占领缅甸后逼迫清朝签订了《中英缅甸条款》:中国承认英国在缅甸的一切特权,缅甸每十年向中国朝贡。晚清国力衰微,只能顾面子而顾不了里子。

在征服下缅甸时,英军付出了很大代价,所以改用温和策略。告诉北部的山地民族,只要承认英国统治,将给予高度自治权。英国先是征服了木邦土司,由木邦土司出面说服果敢土司也归属英国。

明皇帝

果敢的战略地位其实非常重要,基本被怒江环绕,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道天险,也是英国北上的障碍。英国发现果敢地区适合种植鸦片,并且还可以当做一块跳板继续入侵云南。于是英国又逼迫清朝签订了《中英续议缅甸条款》,正式将果敢地区划给了缅甸。

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几点:

第一,并不是中国抛弃了果敢,在中英尚未明确边界前,果敢土司便已经投入英国人怀抱。

第二,条约是清朝跟英国签的,当时缅甸被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丧失了国家主体资格,果敢并不是划给缅甸。

第三,缅北的山地民族从来没有被缅甸真正意义上统治过。

所以,后来英国人从缅甸撤走,果敢人当然有重新选择自己归属的权利。果敢到底何去何从,与杨家土司有很大关系。那么他最终为什么选择了归属缅甸呢?

果敢地图

英国征服果敢土司

杨家在与英国人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恩惠。

英国人征服果敢后,以果敢为基地攻打克钦,他们征用果敢的马帮运送物资。在果敢人的传说中,不能越过怒江,否则会遭到神的惩罚而毙命。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因为穿越缅北的深山老林中患了疟疾而导致了。英国人来后为他们提供了了药物,克服了不能过怒江的心理恐惧,这对果敢人的内心冲击非常大——洋人竟然能与神对抗。

英国人的信誉,比起周边其他部落来说,真是强百倍。马帮运送物资,英军总是按时结算,途中马病死或者被打死,英国也给予赔偿,关键他们给的价钱也高。果敢人在英军攻打克钦期间赚得盆满钵满。

英国人的治理比起缅甸封建王朝来说开明得多。杨家土司的后人杨丽曾写过一本书,说英国人一来就给土司和贵族送些小礼品,平时也给老百姓免费治病等一些小恩惠。所以,英国人在果敢很得人心。

还有一件彻底征服杨家的大事。土司杨国华51岁才有第一个儿子杨春荣,4年后他就不幸病逝了,弟弟杨国正摄政。

果敢虽是一个小的县,却上演篡位夺权的宫廷大戏。杨国正把持了政权45年,工作干得很好,深得民心,几个儿子也被安排到重要部门,有很大影响力。

杨国正年纪大了后,觉得应该兑现承诺,把土司的权力交还给侄儿杨春荣。但他几个儿子表示反对,因为他们也都想抢这个位置。

杨国正去世后,杨春荣虽然顺利继位,但几个堂兄弟对他并不服。体弱多病的杨春荣继位9年后去世,这下继承权问题又来了。

按照传统应该由杨春荣的儿子杨文炳继位,但他几个堂叔认为土司的位置是自己父亲手上传出去的,风水轮流转,现在该传回来了。

最后,双方跑到木邦土司那里打官司。几个堂叔毕竟是老江湖了,关系比较深,木邦土司的判决对杨文炳不利。杨文炳不服气,找彭家借了一大笔钱疏通关系(彭家是果敢的大富豪,彭家声的两个姑姑都嫁给了杨家,双方是亲戚)。

最终杨文炳通过果敢当地的英国督察官向英印总督申诉。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的传统也是嫡长子接班。而且一旦开了夺权的先例,之后肯定还会不断上演,不利于统治。所以英国总督把继承权判给了杨文炳,这对于土司来说无疑是再造之恩。

而且英国人还做了长线布局,在掸邦设立了一所贵族学校,让当地头领的子女到学校接受英式教育。等这些人长大接班后,自然与英国亲近。

末代土司杨文炳

果敢土司请求回归中国

在英国的治理下,果敢迎来了短暂的安定其。不过好景不长,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对于英国人来说,缅甸只是印度外围的屏障,战略地位并不重要。但对于中国来说,滇缅公路成了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

所以,即便中国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帮助英国抗击日军,英国却没有心思再战,一路败退。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惨败告终,退至怒江沿岸与日军对峙。

其中第49师和93师约2000官兵退入果敢,日军先头部队责占据了果敢南部的滚弄地区,不时袭扰果敢城区,英国同意把果敢地区划入中国战区。

果敢土司杨文炳一开始是忠于英国人的,他为英军捐资捐物,还派了320匹骡马为英军运送物资。英军败退后,杨文炳跑到昆明找英国总领事,告诉他果敢尚未沦陷,请英国人要求中国保护果敢,然而英国领事表示这是他职权之外的事。

英国人不帮忙,杨文炳只能求助中国。先以“七七事变”五周年的名义,向国民政府捐了30万元。后来又上书国民政府,请中央派人常驻边区,请求让果敢回归中国,但条件是保持杨家世袭地位。

对于杨文炳的请求,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争议。前线将领认为果敢战略位置重要,不仅可以作为阻挡日军的坚固据点,将来还可以用作反攻的前进基地。

但外交部门认为,贸然将果敢纳入版图,会影响与英国的同盟关系,导致援助减少。等二战结束后,必然会重新划分边界,届时再向英国提出归属权问题。

最终国民政府没有明确答应杨文炳的请求,只是告知:“将来抗战胜利,会让三民主义贯彻边疆,并保证杨家的地位。”同时授予杨文炳上校军衔,将果敢武装改编为果敢自卫支队,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指挥。

1943年5月,杨文炳在儿子杨振声陪同下前往重庆谒见了老蒋,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请求军事援助。

老蒋送了杨文炳一把中正剑、一套军装和一些书籍,还给他颁发了一枚勋章。杨文炳的儿子被安排到国立交通大学学习,两个侄儿则被安排到成都军校培训。

后来,杨文炳又选派了13名果敢青年到大理学习,他们学成之后与20名中国青年军官一起返回果敢,领导500人的果敢自卫支队。

如果换在封建社会,杨文炳此行可以看做称臣纳贡,归附中国。只是国民政府碍于外交影响没有给予明确答复。

远征军官兵

为何选择了缅甸?

就在杨文炳访问重庆4个月后,其旁亲、果敢自卫队支队长杨文泰突然发动叛乱,袭击杨文炳的住处。杨文炳被打个措手不及,逃到中国避难,途中还把脚扭伤,四儿子也被杀害。

杨文炳在镇康向整编第9师师长张金廷告状,张并没有理会他。杨文炳又打算前往楚雄,找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然而,他刚一到楚雄就被逮捕,并送上了军事法庭,罪名是通敌叛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时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卫立煌给老蒋发过一份报告,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英军败退后,杨文炳的叔父已经投敌,缅北这样的少数民族头领也不少,他们跟在屁股后面袭击败退的中国远征军。

后来中国军队退入果敢,发现这里战略位置重要,又得知土司杨文炳是南京汉人,对其晓以民族大义。由于地盘被占,杨文炳无奈之下只能要求回归中国。

在其访问重庆前夕,曾亲自赴滚弄参加了日军召开的会议,还安排表弟和妹夫在日军那边工作。杨文炳从重庆回来后,又派代表去滚弄参加了日军的会议,并送去了20万元英镑。此外,卫立煌还指控杨文炳杀害了部队中一些抗日战士。

杨文炳的参谋刘昌熙则向远征军报告,杨文炳访问重庆后对中国给予的援助并不满意,下令不准升中国国旗,还砍倒旗杆。他对部下抱怨说:“什么国家民族?日本人送的绸制国旗比中国的布旗好看几倍。”

还有另一个问题,败退的中国士兵经常有违反军纪的行为,在果敢也是如此。但杨文炳认为果敢是英国管辖的地区,坚持要用果敢的司法处理中国士兵。这无疑会触怒驻地官兵。

总之,杨文炳对中国并没有太多感情,提出归附只是权宜之计,实际上则是脚踏三只船。他想学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但并没有阎锡山那样的实力。

最终,英国出面施压,中国不得不将杨文炳释放。中国要求在国军驻防果敢期间,杨文炳不得返回果敢。

杨文炳事件,让英国人意识到,由于中国驻军,当地的少数民族头领肯定会倾向中国,这不利于将来的统治。于是,英国开始向果敢等地派遣行政官员以及情报人员,加强了对缅北地区的管理。

缅军

抗战胜利后,老蒋把西南大后方的兵力调往东北。杨文炳重新回到果敢,缅北地区再次由英国统治。1947年,缅族联合北方山地民族争取独立。山地民族同意与缅甸本土联合,缅族承诺各民族地区享有高度自治。

果敢又一次面临选择。杨文炳如果真的想归附中国的话,可以向中央政府求助,也可以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要求。英国人毕竟要撤走了,多一块地少一块地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但杨文炳并不想回归中国,而是选择加入缅甸。一方面,在与中国的交往中,让他感到诸多不快,连土司的地位都差点丢掉。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争状态,他们并不想卷入这场战争。

缅甸独立后,杨文炳的两个儿子先后成为国会议员。由于他们极力争取,缅甸颁布的《公民法》中写明了:“果敢人是缅甸土生土长的国民。”从法律上,果敢汉人与中国的关系已经被完全割裂。

事实证明,杨文炳缺乏政治远见。大缅族主义并不愿意平等地对待北方山地民族。

在对抗窜入缅北的国民党残军时,缅军进入掸邦,他们军纪败坏与日军并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山地民族也常常遭到缅族压迫,被承诺过的政治权利完全没有实现。双方矛盾越来越深。

1959年,缅甸当局逼迫缅北的大小土司们放弃世袭地位。1962年奈温发动政变,军政府要求收回北方山地民族的自治权。双方的矛盾终于爆发。

北方山地民族纷纷拿起武器与大缅族主义斗争,在果敢以彭家声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扛起了反缅大旗。武装斗争断断续续持续到今天,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假设当年他们选择加入中国,也许会经历短暂的痛苦,但也早已经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了,要比现在强百倍。

缅北难民

尾声:

很多网友常说,果敢人想回归中国。也许很多果敢的普通老百姓真是这么想的,毕竟中国的繁荣富强以及民族团结政策远非缅甸能比。但悲哀的是,这些普通老百姓并不能做主。

能做主的头领是不愿回归的。最近果敢“四大家族”很火,普通老百姓虽然很穷,但那些 头领们哪一个不是腰缠万贯,呼风唤雨。尽管他们在法律上失去了世袭权利,但并不妨碍他们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继续垄断果敢的统治权。

他们过着土皇帝般的生活,何必要回归当一个处处被管制的小县长呢?也只有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们才会打民族牌,来争取支持。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