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果敢老街的地标建筑是7层的双凤塔和8层的金山角大酒店。
深信迷信的彭家声在回忆录中说,这两个地标建筑的层数,暗喻着他一生7次垮下去,8次挺起来。
笔者仔细考证了彭家声说的“7次垮下去、8次站起来”,其实多次失败是他青年时期的遭遇,那时候领头人不是他,谈不上什么失败。
彭家声自己领导的起义只有三次,但都以失败告终。以至于晚年都流亡他乡,去世后也无法落叶归根。
这三次失败的根本原因都相同,就是因为他做错一件事。直到儿子彭德仁接班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以改正。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彭家声传奇的经历:
果敢的残酷内斗彭家声祖籍四川会理,高祖父挑冥币卖来到果敢,后来经营马帮帮英国人拉货发家,还娶了土司官家人。彭家声的祖父擅长经商,成为果敢首富,土司内部争权打官司时都要向彭家借钱。
彭家声的两个姑姑都嫁给了土司官家人,彭家跟杨家土司关系非常亲密。抗战胜利后,杨家土司为了组织武装,开了个“进修班”,请黄埔军校教官来授课。彭家声是进修班的第一批学员,与他同期的还有罗星汉,日后这两人都成了缅北的风云人物。
1962年,奈温将军通过政变上台后,要求收回北方山地民族的自治权,激起了反抗。杨家土司也返回果敢组织武装,一直在为杨家工作的彭家声参加了反抗武装。
但土司武装最终不敌缅军支持的罗星汉武装,彭家声跟随堂叔彭积广投降缅军,土司杨振声带着部分人远走泰国。
缴械后彭家声只能赋闲在家,还时常受到缅人的欺凌。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的彭家声于1965年7月,打出果敢人民革命军的旗号,开始拉武装对抗老缅,这是彭家声第一次起兵。
当时的果敢非常乱,民间有四大土匪,为祸乡里。这四伙土匪的头目都在杨家当过分队长。彭家声当过大队长,而且是土司家亲戚,有很强号召力,很快就把四伙土匪收容到自己旗下。
一开始彭家声只有4条枪,其中还有两条打不响。他带着几个人一路北上,在土司时期当过千总的头人都纷纷给予支持。到红岩时已经收集了六七十条枪,队伍逐渐壮大,并向萨尔温江以西发展。也就是从这时起,彭家声开始与克钦独立军合作。
同盟军
彭家声拉起来的武装非常混乱,之后发生了复杂的内斗。彭家声最初的部队是四伙土匪部队,他们平时干的是打家劫舍的事,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不太服从指挥。
后来陆续有两个头目叛变,想脱离彭家声。彭家声以开会的名义,铲除了两个反叛者,才算稳住阵脚。
于是果敢出现了三股武装势力:一是缅甸政府支持的罗星汉武装。二是彭家声领导的青年反抗势力。三是末代土司杨振声在泰国领导的武装。
杨振声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原本已经无心再战,打算在泰国做生意,养活带过去的族人。而他年轻的堂弟杨振业则野心勃勃,想要维持杨家土司的统治。两人因抵抗缅军的态度不同,发生了矛盾。
彭家声这边由于实力太弱,一直想邀请杨家返回果敢,统领抗缅武装。最初,杨振业带着七八十人来到果敢,他既给钱又给武器,彭家声同意与他合并。
不久后,活跃在泰缅边境的国民党残军劝说杨振声,要他派人回果敢控制武装。于是杨振声又派出了心腹李正武带两百条枪返回果敢。
矛盾便来了。杨振声原本不想干了,杨振业想着自己拉武装接替他的位置,不料刚搞出点名堂,杨振声却又派人回来了,内心自然不服。
同时,彭家声与杨振业相处也不愉快。他认为李正武是土司派来的,算是“钦差大臣”,正统武装。于是便带着人脱离了杨正业的部队,加入了李正武的部队。
三支武装虽然表面合作,但矛盾越来越大。杨振业决定先下手为强,以开会为由派堂弟杨振宗把李正武打死。双方彻底撕破脸,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再往来。
土司杨振声得知消息后非常恼火,又派自己的亲弟弟杨振勋返回果敢领导武装。为了报仇,彭家声乘杨振业运送鸦片南下泰国之际,偷袭了其总部,将凶手杨振宗击毙。
杨振业盛怒之下投降了缅军,与罗星汉合作围剿土司武装。经历了两次内乱,土司武装实力大大减弱,再次不敌罗星汉的部队。彭家声派人把杨振勋送去克钦,自己则带着部分人员退入邻国。
这是1967年7月左右,彭家声第一次起兵终以失败告终。
缅北大佬合影
压垮缅共的最后一根稻草彭家声退入邻国后身边只剩下162人,包括10岁的儿子彭德仁和16岁的7弟彭家振。在邻国他们得到了培训和补给,完成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升华,战斗力大幅提升。
此时,彭家声开始接触缅共领导人。尽管他不同意加入缅共,但愿意接受缅共领导。1986年初,彭家声打出缅甸人民解放军的旗号,再次杀回果敢。这是彭家声第二次起兵。
由于得到神秘力量的加持,这一次彭家声的部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把罗星汉的自卫队以及缅军赶到果敢南部的滚弄地区。
1971年缅共组织了大量兵力,计划以果敢为基地攻打滚弄,打通与腊戌的通道。但双方激战40多天,缅共终因伤亡过大而放弃。这场战役让缅共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
不久前,同盟军仅用不到一个星期便攻下了滚弄,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引以为傲的大事。
彭家声的事业迎来大丰收,不仅完全收复果敢,还被升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果敢县县长。不过他与缅共的蜜月期并没维持多久。
正如前文所说,尽管各方人员极力劝说,彭家声始终不愿意加入缅共,根本原因是不认可缅共的政治模式。他接受缅共指挥,只是想利用对方的力量重新夺回果敢的控制权。
彭家声自始至终都不相信缅共能够夺取政权,对一些高层印象也非常差。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给缅共领导人的评价非常低“无一人有能耐,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这种态度,难免受到缅共的猜忌。
缅共末期陷入混乱,加上领导人奉行大缅族主义,不断排挤打压少数民族。据白所成回忆,当时从仰光来的缅族大学生,几天后就能升官,而汉族干部却迟迟得不到升迁。
事实的确如此,大概到1977年,彭家声权力就被架空,只能前往佤邦贺岛隐居。彭家声的弟弟彭家富原本是旅长掌握部队,也被调去当参谋长,其他掌握部队的果敢干部也大多被调去当副参谋长。
当时缅共能打仗的兵主要来自佤族和汉族,但在政治上他们又长期遭受打压,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彭家声表面上不管事,暗地里却在策划脱离缅共。
8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缅共失去了外部援助,经济越来越困难,内部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彭家声于1989年3月11日宣布脱离缅共,组建了同盟军。
彭家声出走,几乎成了压垮缅共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鲍有祥、林明贤、林英等人纷纷宣布脱离缅共,并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建立了一系列特区。
无疑,彭家声作为缅甸人民解放军的斗争是以失败告终的。这是彭家声第二次起兵失败,也是第三次起兵的开始。
缅共时期的彭家声
统治果敢20年,两次被赶下台脱离缅共后,彭家声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成立了掸邦第一特区,并出任主席。在同盟军的宣传文案中,果敢迎来了20年的和平发展。
但其实,这20年并不和平,发生了三次内乱。由于笔者之前写过文章描述详细经历,这里就大致带过。
第一次是1992年同盟军参谋长杨茂良起兵反彭。彭杨双方的矛盾非常复杂,并非三言两语能讲清。
后来杨茂良起兵,打出的是“反对经济不公开”的旗号。为了赢得支持,举事者往往会迎合大多数人的诉求,这也能说明,当时的果敢内部经济利益分配严重不均。
另外按照白所成的说法,彭德仁看杨茂良不顺眼,不论杨做什么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也导致内部权力斗争加剧。
当时果敢只有两个师的兵力,杨茂良控制了其中一个。彭决定先下手为强,抽调精锐兵力组成突击队,打算通过突袭解决掉杨茂良。不料走漏风声,杨茂良提前进行了准备。
结果双方势均力敌,打成对峙。杨茂良请佤邦出兵增援,最终把彭家声赶出果敢。
杨茂良主政果敢三年,干了一件蠢事。不仅扩大毒品种植规模,还把毒卖到北方邻国,将邻国惹怒。杨茂良的弟弟杨茂安运送毒品到邻国时被捕,后来被枪决。
不知天高地后的杨茂良居然威胁要报复,这也让他的官运走到了尽头。1995年,驻守勐古的两名与佤邦关系密切的同盟军将领突然起兵反杨。
杨茂良虽然成功镇压了这次兵变,但自身损失也很大,而且主力部队调到了果敢以外,后方空虚。这就给了彭家声机会,他率领女婿林明贤的部队以及佤邦的两个营,重新杀回果敢。
最终老缅出面调解,果敢北部的拱掌地区归杨茂良,南部的老街地区归彭家声,缅军得以进驻果敢,抢占了滚弄到清水河一线的战略要地。
在彭家声工作下,杨茂良旧部大都愿意合并,杨茂良下台躲到下缅甸成了一名商人。第二次内乱虽然以彭家声重新掌权结束,但果敢元气大伤,还让缅军进入果敢。
第三次内乱,也就是网友们熟悉的八八事件。
当时的背景是缅甸军政府要将同盟军改编为边防军,收回部分自治权。在缅北民地武中,当时的同盟军实力并不弱。如果内部能团结一致,外部联系佤邦、四特、克钦等武装,缅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偏偏还是内部出了问题。现在流行的叙事是白所成背叛了彭家声,但笔者想提醒大家,背叛彭家的并不只有白所成。曾经的创业元老,最后没有一个人跟彭家走。
如果一个下属背叛了你,你可以说他心术不正,但如果下属集体背叛你,这说明了什么呢?
实际上,果敢内部权力斗争非常严重。彭家声并不信任外人,家族几乎垄断了果敢所有重要岗位。即便是创业元老,也是一言不合就被撤职。
比如同盟军副司令张德文,在88事件前夕,因与彭德仁意见不合,被免去所有职务。白所成也被免去禁毒委主任一职。在88事件中,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特区政府秘书长刘国玺被免去所有职务。
诸如此类不公,难免让一同打拼的人寒心。人心散了,一旦遇到大事必然会四分五裂。
老缅大兵压境,同盟军内部出现两种声音。主和的占大多数,其中包括彭家声的弟弟、同盟军灵魂人物彭家富。但以彭德仁作为代表的少壮派强烈主战,最终导致内部分裂。
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彭家声再次被赶下台,第三次起兵也以失败告终。
白所成
尾声总结彭家声三次起兵失败的原因其实就两个字——内乱。
为什么会发生内乱呢?根本原因是彭家声把队伍当成自己的私军,目的是要夺取果敢的控制权,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理想。
第一次起兵,彭家声凭借自己的声誉拉起来部队,内部分成多个派系,各自目标和利益不同,难免要分道扬镳。
第二次起兵虽然打的是缅共的旗号,但彭家声却不认同缅共的政治模式,不愿加入。不是自己人,难免会遭到怀疑和排斥。
第三次起兵,同盟军是由多支部队组建而成,结构松散。彭家声同样没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治纲领,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而是以家长式的作风领导部队,最终导致了两次分裂。
2004年,凤凰卫视曾到果敢采访,记者问一名同盟军士兵为谁打仗?士兵脱口而出:“为彭家打仗。”
这就是典型的私军,说白了就是军阀。部下跟着你干纯粹是因为有利可图,当某天你给不了他利益时,他自然要离你而去。
这样失败的先例在中国有很多,比如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曾经也是猛将如云,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宋哲元等人号称西北军13太保。但局势不利时,他们几乎全部反叛。
抗战时期,冯玉祥想调到有诸多西北军将领的第六战区当司令官,却遭到一致反对,因为这些将领早已经厌倦了家长式的领导。
彭德仁
相反,略微灌输了革命信念,挂着党旗的黄埔军就能把各路军阀武装打得落花流水。
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彭德仁接班后于2013年6月组建了缅甸民族正义党作为同盟军的领导组织,实行集体领导。
在组织上,同盟军学习红军,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把支部建在连上”等宝贵经验。吸收部队中的优秀战士入党,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为战士们灌输革命理想。
同盟军打了这么多年游击,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还能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建立了党组织,提出了政治纲领。
过不了几天故事就会反转的
必须要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与方向,否则就如农民起义走不远
对的,彭家声任人为亲导致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