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有人说,中国的文字体系像是一个可以随时插入压缩包的文件,用字非常简洁。成语和歇后语就是那个压缩包,可以为简单的几个字赋予非常深的含义。
在古诗文领域,这样的情况更加夸张。
有的时候一两个字就是一个典故,被作者放在哪那里,代表着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唐代白居易是我国公认下笔直白的诗人,他的诗句中却也不乏用典的情况。
下笔直白 受众广泛现代文学家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书中感慨,就连他也没想到,中国最受外国人喜爱的诗人居然是白居易。
因为中文本身引申含义丰富,很不适合非汉语母语人学习,古文则更加晦涩难懂,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
而古诗则是古文中最精简的存在,诗人为了合韵律、丰富情感,常常在诗中化用典故,这大大的增加了汉语学习者的难度。
白居易却是诗人中的另类,他虽然出身士族阶级,位高权重,从小饱受诗书礼仪的教化,却天生有一副慈悲心肠,能够关心到当时社会的底层人士,为他们写诗作赋。
最重要的是,他著文向来不拘泥于华丽优美,不会为了用漂亮辞藻而长篇大论。
白居易的文笔朴实平滑,易于理解,却又意味深远,在全唐诗中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美。这就是外国人都喜欢他的诗的理由,因为通俗易懂。
甚至,中国的许多家庭都愿意将白居易的诗当作幼儿启蒙。不诘屈聱牙的诗句非常便于孩子阅读、理解和背诵。
相信许多人都有在孩提时期背诵白居易诗的记忆,例如那首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几乎不用翻看注释都很容易理解。
荒原上的草,一年一长,生命力旺盛,即使是漫天的野火也不能把它们烧绝,来年春风一吹,野草又长出来了。
更难得的是,这是一种很积极的情绪,表现出了一种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就更能博得家长们的喜爱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四句中,许多人可能并不理解“离离”二字的含义,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不过,这个“离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追根溯源 传承千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他国家对历史时间的计量单位是“年”,最多也不过几百年,也就是“世纪”。而中国对历史时间的计量单位动辄千年。
有很多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典故,已经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了。而“离离”二字的历史,对于唐朝来说,确实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用现代汉语翻译,“离离”的意思是草木茂盛的样子,按照词性来划分的话,算个形容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一书中,《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一书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上到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他们随口吟唱出来的诗歌被王庭的记录官记录下来,送回王庭,编纂成册。
“离离”二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是东周时期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诗歌。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意思是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米苗也在生长。黍,就是一种可以当作主食入口的农作物。
离离是描述黍子排列整齐的样子,后面说高粱米旺盛生长。所以后来“离离”就有了旺盛之意。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首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诗。
尽管这首诗极力描绘出旺盛的农作物,想要表达的却是一种极其沧桑的国之忧思。那句著名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就是出自这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远行到西周镐京,见到了宗庙宫室遗址。那里长满了茂盛的黍稷,当年的繁荣景象早已消失不见了,就连导致宗庙消失的战争痕迹也寻不到痕迹了,一切都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作者因为这种物非人也非而难过,遂吟唱了此诗。
那么,博学多才的白居易在自己的这首诗中加入这两个字是无意的吗?必然不是,事实上,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讲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
上阙下阙 乐景哀情大多数人只在孩提时期背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两句,其实整首诗有四句,后两句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皇城。我又在这里送别友人,萋萋芳草是我的离别之情。这个“荒城”指的是长安郊外的乐游原,那里是安史之乱的战争遗址,虽然里长安很近,却并不繁荣,甚至有些凄凉。
这首诗是白居易科举应试时写的诗,那年的白居易年方十六岁,还是个弱冠少年。
他从家乡一路舟车劳顿来到长安应试,心中幻想着都城如何如何繁荣,首先看到了却是乐游原这一战场遗址。
激动的心情冷却了些许,一些其他的感情油然而生,导致他在应试时写下了这首诗。据说阅卷人读到他的卷子时,先是打趣他的名字“居易”,说长安虽大,居却不易。
当阅卷人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连连叫好,当读到后面离别友凭吊古迹的两句时,深觉此人才华横溢。
白居易是晚唐最重要的一个诗人,他与盛唐诗人不同,但却和他们一样,被安史之乱这件事笼罩着。
对于盛唐诗人来说,安史之乱就是他们命里的劫难,他们曾经生活在大唐的富贵繁荣里,骤然遭到战争离乱,疼痛是切肤的。
而对于晚唐诗人白居易来说,安史之乱更像是枉死的冤魂,萦绕在整个大唐,经久不散。它不是那种流血漂橹的惨状,而是生活水平日益下滑,繁荣不再的凄凉。
是“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式窘迫的苦,是只能凭吊古迹遥想昔日繁荣的苦。
就像盛唐成就了李白杜甫,这种贫瘠也成就了白居易,让他能写出百姓之忧。
“离离”是繁茂的荒草,也是日益西沉的大唐帝国。
我表哥就叫 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