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喝茶有益身心,“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春天万物复苏,但是病菌也多了起来,一夜之间流感仿佛突袭了全国各地,范围广,规模大,不少人纷纷“中枪”。
在这样的时节,除了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不妨给自己沏上一杯白茶,这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也是为抵御流感的第一道防线,更是一份对自己和家人的温柔呵护。

其实,喝白茶抗流感并非空穴来风,茶叶中的多种有益成分在增强免疫力、抑制病毒活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分虽不能治疗流感,但却能在预防流感、缓解流感症状方面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众所周知,白茶,是茶叶中的“隐士”,它的制作工艺最为自然,不炒不揉,日晒萎凋、干燥,文火炭焙的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例如,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等。

而这些物质在流感肆虐的时候,就成了我们身体的“守护神”。有实验室数据表明:连续饮用白茶者,上呼吸道感染几率降低42%。东京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白茶提取物能使流感病毒传染性降低85%。
白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同忠实的卫兵,24小时守护着呼吸道黏膜;儿茶素EGCG则是精准制导的导弹,专门瓦解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茶多糖更是化身温柔的天使,轻轻抚慰发炎的咽喉。

茶氨酸,也是白茶中的“秘密武器”。它能促进γ-干扰素的分泌,这可是免疫系统的“冲锋号”,能让我们的免疫细胞更加活跃,战斗力倍增。
在2018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证实:白毫银针中的茶氨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3倍,能在病毒入侵初期形成天然防护屏障。
02.白茶对抗流感的4个重要作用1、消炎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在炎症早期一般以变质和血管反应为主,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
试验研究成果表明,老白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反应,对肿胀程度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不炒不揉,低温长时间萎凋造成了白茶有别于绿茶的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组成,奠定了其抗炎清火的物质基础。

2、消火气
福鼎民间流传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儿麻疹的传说。福鼎茶农常用陈年老白茶治疗咽喉肿痛、牙痛、水土不服、无名发烧、疑难杂症等。
福鼎民间流传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儿麻疹的传说。福鼎茶农常用陈年老白茶治疗咽喉肿痛、牙痛、水土不服、无名发烧、疑难杂症等。

白茶含有17中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含有蛋氨酸、γ-氨基丁酸等特殊氨基酸。其蛇葡萄素含量为4.2%-27.2%,其中二轻杨梅素占80%以上,总黄酮占20%以下。
二轻杨梅素可作为抗心律失常,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血栓的形成,提高SOD活性,用来舒缓头痛,咽喉肿痛、疥疮和口腔溃疡。
所以,喝杯老白茶,祛春火,很有必要。
3、增强免疫力
白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白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帮助人体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同时,这些抗氧化物质还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此外,白茶中的有效成分对流感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降低感冒的发生率。

4、补充水分
多喝白茶,也是在给身体补充水分。
充足的水分,是身体正常运转的基础。它能让我们的新陈代谢更加顺畅,把体内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就像给身体的各个器官做了一次大扫除,让它们能以最佳状态抵御流感。而且,湿润的呼吸道黏膜,也能让流感病毒无处可依,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盖碗冲泡法:日常饮用,甘甜清雅
主泡器:盖碗、瓷壶
冲泡方法:取适量茶叶,润茶一道快速出汤,第一泡盖碗冲泡15秒出汤,第二泡盖碗冲泡10秒出汤,之后的冲泡时间,可依品饮习惯适当延长。

闷泡法:浓醇饱满,资深茶客最爱
主泡器:保温杯、闷壶
冲泡方法:取适量茶叶,投入保温杯中,闷泡4小时以上可饮用。此冲泡方法可用于经常出差和外出旅行的人,可以随心随地,尽享茶香。

煮饮法:陈香花果香交织,汤感醇厚
主泡器:煮茶器
冲泡方法:加入半壶水,将水烧至50度左右,把茶叶直接投入壶中,或选取尺码较大的茶包袋将茶叶加入其中,再投于壶中。水沸后一分钟即可出汤,如果发现茶汤太淡,则可再煮30秒。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

在乍暖还寒、流感多发的日子里,喝白茶,也是一种身心灵的慰藉。室外风瑟瑟,坐在温暖的家中,泡上一杯白茶,看着那一片片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所有的烦恼尘虑暂且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在艰难时刻依然能保持从容的力量。身心畅快了,一个人的内部微循环皆平衡安住,免疫力自然也大大提升。

在这个流感多发的季节,不妨把喝白茶当成一种日常的仪式。为自己泡上一杯,也为身边的人送上一份。让这一杯白茶,成为我们最温柔的坚守,最贴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