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们一起吃粽子、划龙舟等等的日子,这样的习俗我们保持了几千年了。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我们一直熟知的版本,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年的屈原满腔的报国情怀却不得志,君王的不信任让屈原心灰意冷,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人们自发的划上小舟,投下粽子,希望鱼儿不要蚕食屈原的肉体,也就留下了端午节的习俗。
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或是纪念孝女曹娥。
但是,事实上,端午节真正的起源却不并来自于屈原,你知道为什么吗?
闻一多先生当年就曾考证过,在《端午考》中记录下了他在百余份古籍考证结果,端午节其实是来源于古代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祀的习俗,这个民族的存在时间要远远早于屈原所在的春秋战国时代。专家们推断这应该是一个信奉龙为图腾的民族,叫做百越族,考古学家在南方吴越古地挖掘出土的文物当中也能找到象征着这个民族的石器、青铜器等等,端午节这个节日就是这个民族用于祭祀祖先的节日,后来百越族和其他民族逐渐融合,最终融入到汉族人民中去,但是这个节日习俗确实慢慢传承了下来。
后世有感于屈原的高尚情怀和操行,将屈原的故事结合到了端午节的习俗,传着传着就有了如今对端午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