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封建王朝唯一篡夺帝位而没有斩草除根的好人!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2-25 19:06:34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现在的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涿郡人(亦或保州)。他不仅是一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还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早年曾就职于枢密使郭威,并在其后周世宗柴荣任期内屡建战功。在柴荣重病期间,他跻身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960年,他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联军,随后在陈桥兵变中成为皇帝,并进京逼迫后周恭帝退位。同一年,他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号宋,被誉为北宋。

在位期间,赵匡胤按照宰相赵普的建议,先后平定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同时,他也针对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现象,采取了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策略,罢免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调整文武关系,实行改革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他的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政策,却也为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埋下了隐患。

976年,赵匡胤去世,享年50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其诗歌《咏初日》至今仍广为流传。

早期经历

赵匡胤祖籍涿郡,生于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公历927年3月21日)的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成长于军人世家,他的先辈们在唐朝皆过着文武双全的生活。赵匡胤自幼深受家族熏陶,天资聪颖,且才华横溢。他乃赵弘殷(宋宣祖)次子,兄长赵匡济早亡,生母乃杜氏(昭宪太后)。

赵家父母对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两人都颇具文化修养。赵匡胤着重文化教育,又在文武两方面皆表现出色。他注重学习骑射,武艺出众;且爱好训练伙伴,演练战争模式,常以纯铁棍棒示人。

少年时期的赵匡胤性格鲜明,好赌博,敢打抱不平,备受瞩目。他于后晋944年,与贺景思(与赵弘殷同在禁军供职)之长女贺氏结婚。后汉初年,他寻求建功立业之机,南下复州(今湖北天门附近)投靠赵弘殷旧同僚、复州防御使王彦超,仅得到微薄馈赠。他转向随州(今湖北随州附近)刺史董宗本,得到其援助,然而与董宗本之子董遵诲发生矛盾后离开。寓居襄阳(今湖北襄樊附近)一寺庙时,获一精通数术老僧指点,北行至后汉枢密使郭威与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作战的前线,探视受伤父亲赵弘殷,随后北上太原,被正在“招纳亡命”的河东节度使刘崇收纳为镇将。

然而,赵匡胤并未在此久居,而是继续游历三秦直至西北,返回洛阳时,见到权势显赫之郭威,迅速投奔。951年,郭威推翻后汉隐帝统治,立后周,赵匡胤升为东西班行首,属“殿前诸班”。953年,授滑州兴顺副指挥使,尚未赴任,便被开封府尹的郭威养子柴荣发掘,改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屡建战功

954年初,柴荣登基,为后周世宗。同年,北汉、契丹联军来犯,柴荣亲自出征,于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交锋,赵匡胤任亲兵副将,张永德与之各率马军两千护驾。激战中,右军樊爱能、何徽部败逃,近千人降敌,局势危急。关键时刻,赵匡胤高喊:“陛下身陷危境,吾等誓死保卫!”还请求张永德率弓箭手占据左边高地。二人率两千精兵左右夹击,拼力作战,加上柴荣采纳枢密副使魏仁浦的意见,亲自率军突袭北汉皇帝刘崇的阵营,极大激励了后周军士气,从而翻转战局,大败北汉军。赵匡胤作为先锋,乘势攻打太原,烧毁城门,但因太原防备森严,后周攻城部队损失惨重,赵匡胤的左臂也不幸中箭。柴荣下令停止进攻,决定撤退。归国后的三月,赵匡胤被破格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成为中高级将领。10月,又升任永州防御使。

高平战役后,柴荣决心整肃形同鸡肋的侍卫司,将"殿前诸班"之兵扩编为殿前军。赵匡胤按旨对侍卫司步军进行裁汰及挑选精壮;同时参与柴荣扩大殿前司,新组建了殿前司属的诸班直及龙捷、虎捷、铁骑、控鹤等各禁军,殿前司兵力大增,使禁军成为后周最强劲的军队,史称“兵甲之盛,近代无比”。尽管殿前司地位逊于统治大批禁军的侍卫亲军司,但因其所辖禁军乃皇帝近卫,赵匡胤成为柴荣的亲信将领之一。借此整顿禁军之机,赵匡胤广泛结识各级将领,并在军中结成了“义社十兄弟”,包含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等人。此外,他通过选拔禁军和招募殿前军,培养了杨信、崔翰、田重进、张琼等人,建立自身势力。

955年五月,柴荣命军攻占后晋亡时后蜀占领的秦、阶、成、凤四州。战况开始时,后周军进展缓慢,部分大臣请求退兵。七月,柴荣派遣赵匡胤到前线视察情况。赵匡胤回朝后,强烈主张继续征战,坚定了柴荣的决心。后周军最终成功夺回四州。

在平定四州之后,年近三十的柴荣决策南下攻打南唐,然而开局不利。因此,955年十一月,柴荣亲赴淮南,赵匡胤随同前往。赵匡胤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初战告捷,仅凭不足万人的兵力就击败南唐军队数万,且斩杀敌方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随后,赵匡胤率领不足两千人狙击号称十五万大军的南唐奉化军节度使皇甫晖和常州团练使姚凤,于清流关一战再战,最终扭转局势,生擒皇甫晖和姚凤。翌年春,定武军节度使韩令坤夺取扬州后,南唐不甘失败,试图反攻,但是韩令坤主张撤退,柴荣便派遣赵匡胤驻守六合。赵匡胤只留下一道指令:“扬州兵敢从此地通过者,斩!”如此,韩令坤坚守扬州,赵匡胤旋即在六合东侧再次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敌军一万余。班师凯旋之际,赵匡胤被封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晋升定国军节度使。

957年春,赵匡胤陪同柴荣出征寿春,攻破连珠寨,最终拿下寿州。胜利归来后,柴荣让赵匡胤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并且仍然保留他的殿前都指挥使职务。年末,赵匡胤随同柴荣进军濠州及泗州,成为先锋。南唐于十八里滩设营防守,然而柴荣还在商量如何利用骆驼渡河时,赵匡胤已经凭借单骑渡河,紧接着其骑兵也成功过河,猛攻南唐军营。又以缴获的南唐战舰攻占泗州。随后,赵匡胤随同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直逼山阳,活捉前来支援的南唐都应援使陈承昭,次年正月又攻陷楚州。当柴荣南下攻打扬州时,赵匡胤迎銮江口及瓜步再次攻破南唐军。最后南唐求和,割江北予后周,柴荣北还。此役中,赵匡胤勇猛无敌,成功转移忠武军节度使职务。

959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抵达莫州后,赵匡胤先占领瓦桥关,后击败几千契丹骑兵,关南皆平。上书文书中,柴荣发现一个神秘的皮囊,内藏一块三尺多的木板,上面写有“点检作天子”。当时,张永德担任殿前都点检,直至柴荣患病回朝,任命赵匡胤为检校太傅兼殿前都点检,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去世,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隐约察觉契丹及北汉联军南下,宰相范质匆忙令赵匡胤北上组织对抗。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军离京,夜宿开封东北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当晚,其亲信在军中展开议论,言“当今皇帝年幼,无法亲政,我们为国御敌,谁人得知?不如先立赵匡胤为帝,再北征”,士卒迅速陷入兵变。

次日,赵匡胤之弟赵匡义与赵普见时机成熟,示意士卒披上预设之黄袍。赵匡胤酒醉醒来,众士卒拜倒,拥立其为帝,欢呼声震彻数里。赵匡胤佯装从命,言:“你们欲享富贵,立我为帝,顺从即可,否则,我不能为主。”众人齐称“唯命是从”。赵匡胤当众宣布:“入城后,不得惊扰太后及皇上,不得侵犯大臣,对朝市府库不受滋扰,服从者予赏,违者灭族。”诸将领皆回声“诺”。赵匡胤携兵变队伍回师开封。

守城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闻变即开门迎入。在都城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欲武装抗拒,但尚未召集军队,便为军校王彦升所杀。陈桥兵变未动刀兵便掌控了开封。

范质等人方知误判军情,仓促遣将,已是无计可施,只得率众臣遵令。翰林学士陶谷取出预撰之禅让诏书,宣布柴宗训退位。正月四日,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登基为帝,时年三十四岁。继而封柴宗训为郑王,因其曾任归德军节度使宋州,故国号为宋,首都仍为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朝”“北宋”。

袭占荆湖

太祖建立北宋之后,稳固了政权。眼见天下分裂,他指出:“寝不安席,卧榻之外皆他人地盘。”在宰相赵普的辅佐下,太祖强化集权,更新军制,促进生产,加强统治。经过两年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准备,确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定通过战争创造统一。

荆、湖地处长江中游,东南临南唐,西接后蜀,南凭南汉,是战略要地。占领此二地,就可以拆分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朝廷因此审时而动,决定出兵荆、湖。962年九月,太祖一面部署兵力防守西、北边疆,防备辽(契丹)、北汉入侵;一面精选荆、湖为进攻点,顺流而下,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

同年十月,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因病离世,年仅11岁的周保权继任。衡州刺史张文表发动兵变,占据潭州(今湖南长沙),威逼朗州(今湖南常德)。周保权求助于宋军。太祖决定采用“假道灭虢”的策略,出师湖南、借道荆川,实现一箭双雕之计。

963年正月,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借道荆南,助湖南征战张文表。二月,慕容延钊暗中授意李处耘率数千轻骑攻下江陵(今湖北),逼高继冲投降,荆南遂灭。此时,湖南内部混乱已经平定,周保权知道宋欲夺取湖南,为阻拒宋军南下,命张从富设防。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缴获战船700艘,占领岳州(今湖南岳阳)。三月攻占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归附。至此,宋军西逼后蜀,东压南唐,南可直取南汉,战略优势明显。

攻灭后蜀

宋平荆池之后,即定下攻蜀计划。听闻此讯,后蜀皇帝孟昶欲借助川陕地形,严阵以待,并与北汉结盟,共同抗宋。赵匡胤擒获蜀将赵彦韬,获知蜀军布防,便立即发兵。

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命令分兵两路,南北夹击,围攻成都。孟昶闻之,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防御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地。十二月,北路宋军占据利州。

965年正月,北路军破剑门,大败蜀军,捉住王昭远,占剑州(今四川剑阁)。东路军刘廷让突破夔州(今四川奉节东白帝),连克万州(今四川万县)、开州(今四川开县)、忠州(今四川忠县)、遂州(今四川遂宁)等地。两路兵马直抵成都,孟昶无奈献城,后蜀至此崩溃。

平定南汉

荆湖、后蜀覆灭之时,南唐、吴越顺从,唯有南汉皇帝刘鋹固守。969年六月,赵匡胤擢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为南征筹集物资。

970年九月初一,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以十州之军迅速南下,中间突围,直逼贺州(治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潘美以东取南汉国都兴王府(今广东广州)的假象,引诱南汉军主力。当刘鋹派遣大将伍彦柔顺贺水、郁江西上增援时,宋军伏击得手,斩伍彦柔,占领贺州。12月,宋军进抵韶州(治今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指挥十万大军在莲花峰(今广东韶关东南)下摆象阵,遭宋军强弓劲弩破阵,韶州告捷。

971年正月,宋军攻占英(今广东英德)、雄(治今广东南雄)三州。二月,进至马径(今广东广州北),用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大军,继而攻陷兴王府,刘鋹降,南汉亡。

收取江南

宋灭南汉后,李煜表面向宋称臣,实则积极备战,以抵抗宋军进攻。赵匡胤决心一统江南,经过两年筹备,974年九月令曹彬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率十万大军出荆南,令吴越军从杭州北上,支援;并派王明牵制湖口南唐军,护大军东进。

十月,曹彬率军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占池州及采石。十一月中旬,江面浮桥完工,大军顺利过江,继续东进。

975年正月初三,宋军击败溧水守军,再战秦淮河十万南唐军,大获全胜,直抵江宁城。在王明军与吴越军的协助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十万援兵,十一月攻破江宁,李煜投降,南唐覆灭。

顿兵太原

968年和969年,赵匡胤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都因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976年,赵匡胤第三次进攻北汉,因其突然去世而结束。直到979年,赵炅亲自统兵,灭亡北汉。

离奇去世

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炅饮酒,共宿宫中;隔日(二十日)清晨(11月14日),赵匡胤被发现在万岁殿逝世,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977年)月二十五日,赵匡胤被葬于河南府永安县的永昌陵(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

1008年十一月,宋真宗赵恒为赵匡胤加尊谥为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元功大孝皇帝。至1012年闰十月,最终定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0 阅读:0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