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率领联军大破齐国,可谓是彻底改变了战国走势。
燕昭王在位时间已经超过了三十年,而齐闵王在位时间不过才十七年。
时间的长度上,燕王遥遥领先。
但国家的强大与否,与一个国君的在位时长并不是有绝对的关系。
燕昭王三十多年间勤勤恳恳,筑高台纳贤才,整军队强武力,实际上燕国也还是没有独自与齐国展开一场巅峰对决的勇气。
而齐国齐闵王,一方面扫荡天下各路诸侯未尝败绩,一方面攻灭宋国疆域几与南方楚国达成南北分疆的格局。
从每个层面来看,燕国都不是齐国的对手。
但正是这种原因,燕昭王更是胆战心惊。齐国越强,对于燕国的威慑力就越是恐怖。燕昭王担心的是,在自己任期内如果再发生齐国大军攻进燕国都城的事情,燕国恐怕也会步宋国后尘。
燕昭王这场对齐国的战争,必须要打。这是燕昭王的决心,也是赌上燕国国运的一场战争。
当时的战国格局,列国皆有强大的战将与军队。
魏国有吴起和庞涓历经两代建立起来的魏武卒,赵国有赵武灵王而后的胡服骑兵,而齐国则也有孙膑为齐国人打造起来的技击队伍。那么,燕国有什么呢?燕国的军队,似乎没有什么称得上名的队伍,即便乐毅这般武将,也是从魏赵而来。
燕国要攻破齐国的战线,相当的难。
于是,燕国必须要联合诸国。这种联合甚至达到了更远的西方,这场对齐国的战争将秦国也牵连了其中。
乐毅的军事部署,燕军分为两支,一支为中军,一支为前军,中军统领全局,而前军则是正面对抗齐国的主力军队。侧翼为秦、赵、韩的步兵,燕赵另有一支骑兵作为快速支援部队,隐藏于附近山谷之中。另外,后军则由魏武卒驻扎。
燕国是有备而来,乐毅也是有备而来。那么,齐国这边呢?
齐国人显然还没有从灭掉宋国的喜悦中醒过来,齐闵王虽然亲自坐镇中军,但其军事部署却就相对要简单的多。总体说来,齐国的军事部署分为前、中、后三军。前面有齐国最强的技击部队,后队则是齐闵王爱将达子。
乐毅的运气实在是好。
齐闵王犯了严重的错误,那就是骄兵必败。
齐闵王派遣主力技击军队冲锋在前,实际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要一举击溃乐毅的联军队伍。但是这样部署的问题在于,主力在前,如果主力遭对方偷袭,或是主力军队陷入地方阵营的陷阱,那么齐国的中军、后军便只能撤退,既无法救援前军,更可能无法全身而退。
幸运的是,齐闵王的军队并没有遭遇这样的问题。可是,齐国的军队却遭遇了另外不可想象的诡异惨剧。
《吕氏春秋》载:“战合,击金而却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齐国的前军部队刚刚与燕国联军在战场上遭遇,齐国大营中就响起了鸣金的声音。鸣金是什么,鸣金就是命令撤兵了。
不知道这道撤兵命令是谁发出来的,又是如何发出来的。反正齐国大军严阵以待,居然最后倒在了这个问题上。前军听到这道鸣金命令,恐怕也是莫名其妙。但命令就是命令,没有办法拒绝,前军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往后撤退了。
那边的燕国联军正是杀气腾腾之时,也不管齐国人的撤退是什么情况,全部都冲杀了过来。这边齐国的军队一时间就乱成一团,军队中逐渐也充满了恐慌情绪,有叫嚷主将叛敌的,有叫嚷齐王死掉了的。反正齐国的大军,就这样被联军杀得片甲不留。
自此,乐毅大军长驱直入,打进了齐国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