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推行的是宗法制。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就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一个又一个的家族成为构筑这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基层单元。于是,家族教育与传承就尤为显得重要。
春秋以前没有私学,大部分教育都是从家庭中传承的。教育被朝廷所垄断的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春秋之时才出现瓦解之势。但是即便如此,家族之教育仍然是人们受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春秋以前,所谓不同阶层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最多也就分了天子、诸侯、朝臣和庶民等阶级。可是到了春秋之时,因私有制的不断发展,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士农工商”等阶层。
士农工商也就是齐国管仲称为的“四民”。这些阶层说分布的区域也非常明确,其实就是学校、田野、官府和市井。这些阶层基本上也是延续着代代相传的传统,他们成长过程大多依靠的还是家庭教育。
这个时期,天子、诸侯、朝臣这些等级依然还是存在的,而在四民当中,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依靠游说,或者依靠战争,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进入朝堂之中。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不管任何一种方式,他们都必须要有所学,才可能有所得。
比如,四民当中改变命运的“士”,他们中其实就又可以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学文的,一种是学武的。不管是学文还是学武,他们都要学礼乐射御数这“六艺”。而这些东西,传统的家庭教育就很可能没有办法传授了,这些东西必须要去学堂才可以学到。孔子的学堂,主要就是传授这些东西。
为了改变命运,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旦有机会都会愿意让自己的子弟进入学堂。孟子的母亲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为了让孟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孟母甚至还把自己的家搬到了距离学校最近的地方。
孟母的家庭教育当然是好的,可是不是任何家庭都可以有这样的实力和魄力。过去的时代里,因为战争的缘故,能够接受稳定的学堂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拿到今天来看的话,为了达成孟母那样的意志,还要有足够的钞票,可以买到万人抢的学区房。
越是艰难的家庭教育,越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就往往受到人们的推崇。除了孟母三迁以外,春秋战国之时还有很多成功的家庭教育。他们没有孟母那样的决心,可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就比那些学堂里的教育更有作用。
鲁国权臣季康子成向叔祖母敬姜请教如何处理政务和家庭关系,敬姜便是说“君子能劳,后世有继”,意思就是要多花时间、多花精力,总会处理好两件事情。也是这位敬姜,对自己的儿子也同样严厉。
据史料记载,敬姜的儿子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看到敬姜竟然亲自在绩麻,就说:“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忓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意思就是,母亲作为我们家族里面辈分最高的人,我们又是这样的富贵之家,您居然还亲自劳作,这样的话我担心我们的宗主季康子会生气,认为我们不孝顺你。
结果敬姜怎么说呢?她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们过去的贤明君主治理国家,从来都不会忘记勤劳,也从来不会忘记节俭,每年都会与老百姓一起劳作,这样自己的家庭才能保持昌盛,自己的国家也才能保持强大。
再而就是最大的一个群体农民。农民的家教,比起上面的那些贵族子弟们,其实就要直接的多。农民们最先要学的就是耕种技术,如审时耕种、制作农具、适时施肥、适时丰收等等。这个群体的家庭教育,事实上就比上面那些阶层要多得多,而且也要辛苦的多。
至于工商两个群体,虽然数量上比不上农民群体。但是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大致还是相似的,他们也都是“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还有就是“相语以利,相示以时”,他们与上层建筑门不同的是,掌握的都是赖以生存的本领。
如此看来,士农工商,千年以来,其中士的家庭教育其次,而农工商则更多依靠的是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