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周四推理俱乐部”的系列故事来到第四部的时候,前英国特工伊丽莎白、前工人组织领袖罗恩、心理医生易卜拉欣和推理迷护士乔伊丝这4个平均年龄77.5岁的“神探”又会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破案成绩单”呢?如果案件很简单很直白,那肯定入不了神探们——尤其是入不了前英国特工——的法眼;如果很复杂呢,那就最好不过了。
很好玩的一点是,“周四推理俱乐部”每年都正好能遇到一桩谋杀案——所以,到《周四推理俱乐部:“魔鬼”的最后一眼》这本书,也正好是第四起较大的案件。以至于乔伊丝的女儿在圣诞节送给乔伊丝的礼物,是一个印着“祝愿今年没有谋杀”的咖啡杯。没有谋杀案当然更好,“周四推理俱乐部”就可以过自己的晚年生活,毕竟他们的年龄已经摆在那儿了。更何况正好八经的警察,比如克里斯和唐娜,也不愿意自己的风头被这4个“编外人员”给抢走了。
年龄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实仅仅只是想表达一种“壮心不已”的意思,可不是说,年龄大了就一定还能工作,尤其是从事破获重大案件这样的工作。对于“周四推理俱乐部”来说,伊丽莎白毕竟是前英国特工,资历和本事在那儿放着,她还有点手痒痒能够理解;其他三位呢,之所以愿意参与进来,不正是纯粹是因为那是个人兴趣和爱好所在吗?!而这一次,“周四推理俱乐部”遇到的案件,受害人也是他们认识的一位老朋友,也就是“前面”出现过的古董商库尔德什·夏尔马。于公于私,这一次“周四推理俱乐部”肯定都会出手。
但作者理查德·奥斯曼还是很有办法的。他一方面会写“周四推理俱乐部”究竟会如何一步步开始破获案件,一方面又不仅仅会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这里,而是家里长家里短,也会花不少的篇幅去写“周四推理俱乐部”成员们的日常。比如,这一次就写到了伊丽莎白的丈夫,斯蒂芬的死亡——不要担心,斯蒂芬的死亡是一次基本很正常的死亡,就是年龄大了到站了的意思,虽然其实也不尽然如此。这些看似与案件没什么大的关系,但其实也很有必要。毕竟,比起关心案件真相,读者们或许会更关心“周四推理俱乐部”成员们的生活:他们的主业可并不是破案,而是正常的老年生活,虽然他们同样热衷于破案、当神探。
警察们当然都很敬业,比如《周四推理俱乐部》里的警察们,但更出彩的“主角”显然是伊丽莎白、罗恩、易卜拉欣和乔伊丝这四位中的一位或几位。他们的对手可一点都不简单,而且破案的过程也会一波三折、很不容易。所以,这就是“生活”,小说里的“生活”,会很难,甚至难到了让前英国特工都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成的事情。很显然,这就是《周四推理俱乐部》的合理和迷人之处。
所以,读无论哪一部《周四推理俱乐部》的时候都一定不能也不必着急,真相不会马上就来到,最好是好整以暇,随着或明或暗的线索次第出现,耐心加以分析判断,不急不徐地和“周四推理俱乐部”的神探们一起且行且珍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