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不少随从经过中牟的曹操,为啥会被一个小小的亭长缉拿住?

诗珊谈历史 2025-03-15 04:01:45

《十八路诸侯》第59期

在弃官逃亡、被董卓通缉的路上,慌乱中额曹操杀死了故交吕伯奢一家,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名言。没办法停留,曹操只能继续自己的逃亡之旅。从洛阳出发,目的地是自己的老家谯(今安徽亳州),曹操一路向东。如今的曹操,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继续东行。吕伯奢家是在颍阳附近的成皋。从成皋出来之后,曹操继续向东,出关,途径中牟县的时候差一点被逮回洛阳。

图1、曹操逃出洛阳后逃跑路线

在中牟,曹操栽在了一个亭长手上。我们知道秦汉乃至从秦至清,一直是“皇权不下县”,从官员任免这个角度看,确实是这样的,中央朝廷只任免县一级的官员,比如县令、县尉等,之下的乡、亭的官员朝廷不直接任命。在《汉书》里,有对西汉时县以下组织的介绍:“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亭还不是最基础的机构,亭之下还有里,里下还有伍。古代集权社会是统摄到每一个人的,层层都有组织。并且有连坐制度,一人犯法,身边的人跟着受处罚,相当的严酷无情。

图2、被缉拿的曹操(《陈宫与曹操》)

《后汉书》里有对亭长具体职责的介绍介绍:“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我们都知道大汉的建立者刘邦开始时就是沛县一亭长。以打击盗贼为主业的亭长,怀疑曹操是逃亡的人,就将曹操抓捕住,押往中牟县。从在吕伯奢家的情况看,曹操是带了几个随从的,曹操自己也是有两下子的,可还是被一个小小的亭长拿住。可以想象,亭长手上的人手肯定也少不了,不然制服不了曹操一行的。

就这样曹操这个世家公子哥,堂堂的校尉落到了中牟县的监狱里。这应该是曹操最为落魄的时候,之前曹操没遭过这样的危难,之后也没有。更为危急的是,此刻董卓通缉曹操的文书已经到了中牟县。如果中牟县县令依照董卓的通缉令,将曹操押送回洛阳的话,曹操之后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图3、县衙大堂上受审的曹操

不过曹操真是命中遇贵人呀,遇到了一位很懂得审时度势的功曹。县里的功曹,就是县令的佐官、助手。刘邦在沛县当亭长的时候,当时沛县就有一个功曹名叫萧何。可见功曹这个低微的职位上,还是能人辈出的。曹操遇见的就是这么一位。这位功曹的具体姓名没有留下来,但是史书上倒是记载了他对时事的看法。他认为如今天下大乱,不应该抓捕天下的英雄豪杰。而且他已经认出了曹操就是董卓通缉令上的那一位。只短短的一面,这位功曹已经认定曹操是一位豪杰。于是这个功曹,就去劝说县令将曹操释放了。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