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26期
手握京城军权、掌管整个中央、皇帝的亲舅舅大将军何进,在劝说不了刚当太后的妹妹诛杀宦官的情况下,在袁绍等催促下,开始秘密征调各方军马进驻到京城来。何进征调的人马包括前将军董卓、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何进让董卓带兵进驻关中上林苑、让桥瑁带兵进驻城皋,让丁原带兵进驻到孟津,同时还让自己府中的太山人王匡回老家招募弓箭手。丁原带军队来到孟津,不知是遇到了抵抗,还是其他事情,火烧孟津。孟津离洛阳城很近,孟津火整个洛阳城都能看到。京城的百姓中看到这样的异常状况,自然会四处打听,于是传言四起,都说要诛杀宦官了。可是即便面对这样的状况,何太后依然不答应何进诛杀宦官的请求。

图1、与董卓对峙的丁原
何进召集进京的人员名单,董卓、丁原这两名字大家应该很熟悉。丁原稍微不熟悉的话,他帐下的干儿子吕布大家一定是知道的。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三姓家奴吕布的三姓,除去本姓吕之外,其他两个一个是董、一个是丁,就来自于这两个人。吕布这会还只是丁原下面不知名的部将,我们先说三国演义开场的最重要的人物董卓。
董卓是凉州人,庄稼汉出身,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世。从小就喜欢游历、结交羌人。在家种地的时候,羌人来做客,居然把自己的耕牛杀了来招待客人。一下把被招待的羌人弄得很是感动,回去弄了上千头牲畜来回报董卓。董卓一下子名利双收,不仅仅得了上千头的牲畜,还在乡间得到了侠义好客的好名声。董卓臂力过人,能一左一右佩戴两个弓匣并在飞奔的马上左右持续开弓射箭,可能是因为有如此无礼,战乱中的羌人都很敬畏他,也才愿意结交他,愿意吃一顿饭就送上千头牛羊给他。
不是世家出身,要做官除了能力,还要一步一步往上升。董卓就是这样的状况,他先是因为在乡间的名声,被招募到郡里做事。凉州是羌人叛乱不断的地方,东汉朝廷为此挠头了上百年。即使大的叛乱平定了,散落下来的羌人一样小乱不断。身在凉州,好武又粗猛有谋的董卓,因为自己的武功,在郡里逐渐崭露头角。因有功,被凉州刺史召为兵马从事。在平定羌人叛乱中,董卓表现优异。裴松之在《三国志》董卓传记的引述里说,董卓在平定羌胡叛乱中,前后打了百余仗。

图2、连环画《董卓进京》收到何进密令的董卓
之后在凉州的董卓,因平定羌乱的功劳,被举荐到司徒袁隗的府中。再之后,董卓以良家子弟的名义,被征召入“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军队中,成为羽林郎。成为羽林郎,是董卓生命中阶层跨越的第一步。这其中一定有袁隗在背后帮忙。如果将这事与何进的这次征调联系,董卓和袁家的这层关系不能不考虑在内。董卓不单单是何进找来的帮手,和袁绍、和汝南袁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张奂的军队,董卓表现不错,因平定羌人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豪爽的董卓把所得的全部赏赐都分给了部下。之后,董卓在西域戊己校尉的任上因事被免,但不久后复出,先后担任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在平定黄巾的叛乱中,他接替被宦官陷害的卢植,成为平定黄巾军的主将。可是这一次,董卓表现不得力,因征讨无效被判了减死罪一等,相当于无期徒刑。幸亏之后接替他平叛主将的皇甫嵩,剿灭黄巾军主力,汉灵帝大赦天下,董卓才没有把牢底坐穿。
一年后,羌人叛乱再起,依靠平定羌人叛乱起家的董卓,再次被起用,被任命为中郎将。作为平灭黄巾军、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副手,和皇甫嵩一起去平定羌乱。不久,皇甫嵩因得罪宦官被免。在新任上司张温账下,董卓带兵取得了美阳大捷,被朝廷封斄乡侯。董卓出侯入相,正式进入士人阶层。之后张温被调走。不久羌人叛乱又一次闹翻天,凉州刺史耿鄙被杀。这就和我们开篇刘焉提建议的背景就接上了,正是因为耿鄙被杀,刘焉才提出了设立州牧的建议。

图3、皇甫嵩
无奈之下,朝廷再一次启用平定黄巾军有功的皇甫嵩,而董卓又一次作为皇甫嵩的副手,再次一起去平定羌人叛乱。皇甫嵩能力确实不一般,运筹帷幄,取得了陈仓大捷。之后羌人叛军中内讧,羌乱再一次被平定了下去。
历史深处,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进程中,以现代视角去解读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事与人,欢迎关注!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