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围攻皇宫替何进报仇的袁术军队,不杀宦官反把他弟弟给杀了?

诗珊谈历史 2025-01-26 22:04:32

《十八路诸侯》第33期

洛阳的皇宫分南北两宫,格局和今天的故宫大致相当,但没有北京故宫那么规整。南宫是皇帝处理政事用的,北宫是皇帝的寝宫。南宫北宫之间通过复道直连。复道并列有三条路,中间一条皇帝专用,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张让他们就是通过复道逃到北宫的。

图1、洛阳宫城复原图

尚书、刘备的老师、是名儒又是名将的卢植带兵器,在复道下的阁楼窗下数落十常侍之一的段珪。卢植对着段珪一通教育,段珪被卢植说的心惊胆战,居然也看着何太后从阁楼上跳下,从他们手中逃脱。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宦官们在斗争经验上,一是准备不足,二是经验不够。何太后,最高权力人里面唯一的成年人,就这么被轻易的放跑了。

图2、围攻皇宫

宦官和何进的部下在皇宫中对峙的同时,袁绍和他的叔叔身为太傅的袁隗假传圣旨,召被宦官们任命为司隶校尉的樊陵和河南尹的许相,将他们俩人都杀了。相比于宦官们的经验不足,老袁家此时此刻知道真正的威胁是什么。朝臣中,任何宦官可以依仗的力量,都要先清除掉。可怜樊陵和许相,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死——因为一道自己从没看到的圣旨,死的真够冤的。

图2、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被杀

袁绍和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接着攻打北宫南门的朱雀门,攻破之后,生擒了和张让同时在《后汉书》有传记、被汉灵帝称为母亲的赵忠,当场杀死。

这时候,围攻皇宫的何进旧部内部发生了一场内讧。何进的部下吴匡一向怨恨何进的弟弟何苗与他的哥哥不同心,而且怀疑何苗和宦官私下有来往,于是在军中就指着何苗说:“杀死大将军的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弟兄们咱们一起为大将军报仇吧。”周围的士兵被这么一鼓动,都哭着说:“愿以死效力!”于是吴匡和董卓的弟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带兵攻杀何苗、何苗被杀死之后的尸体,被扔在荒草中。

图3、皇宫成战场

何家兄弟俩,就这么全报销了。看何苗的死,想想当初袁绍那么坚持的让何进召董卓带兵进京,说不定真正的目的不是威胁太后,而是希望借助董卓的力量,去架空何进,进而自己掌控朝局。不过历史留下的史料不多,素材也有限。但董卓有一个兄弟在京城,而且和何进的部下很熟悉,那么何进、袁绍和董卓之间的勾连一定不少。再加上董卓做过太傅袁隗的下属,那之前我们的猜测,董卓两次不奉诏,背后有何进、袁绍的支持就基本可以确认了。

真实的历史永远是复杂的,因为人心是复杂的,不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那么简单,更不是我们抽象出来的忠臣、奸臣所能够区分的。袁绍想借助董卓,但他一样控制不了董卓,不久他就要尝到恶果。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