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么,大将军何进被杀后,东汉当家人一度是袁绍?看他都做了啥

诗珊谈历史 2025-01-28 22:06:34

《十八路诸侯》第34期

围攻北宫的何进部下们,没有着急进攻皇宫,而是把他们领导的亲兄弟、车骑将军何苗先杀了。何苗的死,意味着外戚何家被彻底从东汉政治舞台上拿下,虽然还有一个名义上的何太后。但没有有军权的何家支撑,何太后只是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什么何进的部下会在这个时候去杀何苗?其中有不少疑团,在杀害何苗的人名中我们还看到了董卓的弟弟董旻。从董卓进京开始,董卓和袁绍的勾连就很紧密。杀何苗这件事,是不是袁绍授意的,确实有很大的嫌疑?袁绍投到何进府中心思本来就不单纯,何苗这样被害,更加暴露了他的野心。

图1、袁绍对宦官进行了大屠杀(《董卓进京》)

此时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都被杀,最为何进最信任的人、司隶校尉的袁绍,自然成了最后拍板做决定的那个人了。袁绍带兵攻破了皇宫北宫的宫门之后,把宫门关上,关门打狗,对宦官们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袁绍军队搜捕宫中所有的宦官,不论老少长幼,也不论好坏忠奸,统统格杀勿论。短时间里,被杀的宦官就超过了两千人。有些在宫中的士族官员,因为没长胡子,也被士兵错杀。

杀起人来,士大夫们比宦官狠多了。袁绍终于一偿他一直以来的宿愿,尽诛宦官。第一场党争的双方就这样,了结了最后的仇恨。仇恨的累积,会让双方都失去理智,不再以解决事情为目的,而是致对方于死地为痛快。不知道袁绍这一场屠杀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可能他心头一直以来的担忧——被宦官弄的家破人亡,终于解除了。可接下来,他一样要面对家破人亡的局面。

图2、斩草除根之后袁绍一样要面对家破人亡(《董卓进京》)

宦官不过是东汉政治运作体制中的一环,当道几十年,确实做了很多可恶的事。可宦官中有坏人,可一样有好人。有奸猾的,也有忠诚的,可在这样的对峙里,这些标准全部放到了一边。甚至有官员因此被误杀,也可以看到引领舆论风潮的士大夫们,对宦官是怎样的咬牙切齿。

紧接着袁绍命令士兵爬上皇宫北宫的正南门——端门,进攻到皇帝的寝宫里。就这样袁绍突破了最后的界限。君臣之间的界限,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不可逾越的界限。高高在上的君臣之纲,有着舆论和人心的支持,哪怕在皇权上的一方是如何的软弱,哪怕皇权之下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但因为有这一条线,大部分时间内,皇权都稳稳的压制、控制着下面的各种势力。但如今,皇宫被攻破,皇帝寝宫被攻占,皇家的威仪咣当一下跌在地上,碎了一地。从此,东汉朝廷再没权威可言。

图3、皇宫成了战场(《董卓进京》)

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在何进被杀的两天后,困守在寝宫中的宦官们,面对刀兵没有任何的办法。为首的十常侍张让、段硅,带着皇帝汉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一起步行逃出洛阳的北门谷门,一直往北逃去。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