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70期
董卓提出迁都的事,有人反对,有人归顺。在反对董卓的人之中,有两个特别坚决,他们就是之前董卓很为信任的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之前因为伍琼、周毖的推荐,包括韩馥、张邈等一大批人被任命为地方郡守;又因为伍琼、周毖的好话,董卓将弃官而跑的袁绍任命为渤海郡守。如今董卓看伍琼、周毖居然又跳出来反对自己迁都,于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将这两个人全部斩首了。这应该是董卓第一次因为朝政上的事对士人动刀。之前卢植跳出来反对董卓废立皇帝的时候,董卓忍住了。杨彪等反对他迁都,董卓也忍住了。可面对伍琼和周毖这两个自己曾经最信任的两个人的反对,董卓没忍住。

图1、董卓与谋士(《董卓进京》)
关于伍琼和周毖被杀在三国志里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是因为他二人与袁绍那帮人私通,董卓才杀了他们。哪个说法是真,很难确认。被杀的两个人中,周毖没有特别多要说的。可关于这个伍琼却有一个疑案,在历史难有定论。
伍琼是汝南人(今河南驻马店),字德瑜,城门校尉。而被记载在史书上的还有一个叫伍孚的人,同姓伍,也是汝南人,也字德瑜,官职是越骑校尉。在后汉书、三国志中伍琼一直是董卓的心腹。而这个伍孚则曾是何进的门客,董卓当权之后看不惯董卓专权的行为。有一天伍孚穿着小铠,怀里藏着佩刀去见董卓,准备找机会暗杀董卓。在伍孚向董卓汇报完事情要走,董卓出来送他的时候,伍孚拔刀出来刺杀董卓。可惜董卓也不是吃素的,有臂力身手也敏捷,伍孚没刺中,反而被董卓拿住。

图2、刺杀董卓的伍孚(《董卓进京》)
董卓拿住伍孚之后,厉声责问:“你难道想造反吗?”伍孚义正言辞的说:“你什么时候成了我的君主了?我什么时候成了你的臣子了?你这个乱国篡主,罪盈恶大的奸贼。今天我是来诛杀你这个奸贼的,恨不得将你这个奸贼车裂於市朝以谢天下,今天我死了又算什么。”董卓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伍孚,就将他杀了。和伍琼一样,伍孚也是被董卓杀的。
伍琼和伍孚两个人相同的东西太多了,多的以至于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都怀疑这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和董卓的关系,在当时的士人眼中,当然是伍孚更让人佩服一些。但如果放在对东汉有益的角度看,其实伍琼的做法才更值得尊重。以我的判断,这两个人是同一人的可能性是99%。

图3、伍孚被杀(《董卓进京》)
从伍孚刺杀董卓这个事情中,是不是你会联想到另外一个人?是不是你也想到了曹操,想到了三国演义讲过的曹操献刀的故事。但以曹操所有的大局观和认知水准,曹操真的会去干这种刺客才干的事吗?如果曹操真的试图刺杀过董卓,那他真的就不是那个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了。看当时冀州刺史王芬准备政变废掉当时在位的汉灵帝的信,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不认为这么鲁莽的换掉一个当权者,能对东汉根深蒂固的问题改观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会因为这个控盘者的忽然消失,引发更大的混乱。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掉之后的局面,就是明证。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