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30期
何进一再劝何太后没有效果,可已经带兵到洛阳城下的董卓的一封信,却让何太后乖乖的选择了服从。何太后下旨,依照何进之前的意见,免除了所有宦官的职务。
大小宦官们被集体免。这些享受惯了权利的宦官们,一下子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孤单。只能依附在皇权身上的宦官,如今没了主子,心中的恐慌不安绝望,是我们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于是,几乎所有曾经的当权宦官,都来寻找新的权利核心何进的庇护,请求他的宽恕,而且保证以后都听他的召唤。

图1、和人议事的何进(《董卓进京》)
这时候的何进,应该是洋洋得意的。这么长时间以来憋在心中的事,终于有了结果。见到这些失魂落魄、如丧家之犬的宦官们,何进自然趾高气扬。和这些前来求情、低三下四的宦官说话自然也不客气。
何进这样对宦官们说:“如今天下民怨沸腾,翻江倒海,都是因为你们。董卓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各位赶快回自己老家吧?”何进这样说,看似是替宦官们着想,可恰恰是把宦官们往死路上推。宦官自从他成为宦官,就和最高权力的皇权捆绑在了一块。离开了皇权,他们所要面对惨淡的光景绝非普通官员可比。
士人官员,退一步可以回家种田,可宦官没有这个退路,看看清末被遣散出宫的太监们的处境我们就可知一二。从他们净身那一天起,他们与自己的老家就已经断绝关系了。他们和生养他们的那个家庭再次发生关系的可能情况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出人头地,得势一时。可做过很多恶事,失掉了所有权势,身体还不完整,宦官们回老家将要受的歧视和打压,相比起来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去死。何进这时候,其实是可以想别的办法安置一下这些宦官们的。他们现在所求不多,让他们能够安身立命就好,可何进却偏偏给他们指了一条绝路。
而何进的身后,激进的袁绍劝了何进好几次,趁着这个机会,把所有宦官全部杀掉。其实袁绍的这个建议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对宦官们而言,来个痛快的,绝对比回乡忍受屈辱、面对无尽的折磨强。而何进他们可以彻底除去宦官这个压在心头的大患,同时还能博得普天下厌恶宦官已久的人民的赞誉。可袁绍好几次苦苦相劝,何进就是不答应。袁绍这个家伙,看劝不动何进,就给各州郡发布告,宣称是何进的意思,让人逮捕各地宦官的亲属。何进对手下人没有基本的把控与制约,局面失控是迟早的事。

图2、激进的袁绍这次说的没错(《董卓进京》)
再回头看已无退路的宦官们,何进这边的路已经完全堵上了,而且已经开始在地方上抓捕杀害他们的亲属了,如若坐着只能束手待毙。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可走,去求何进的妹妹当权的何太后。
我们上一期说过,宦官最大的头子张让对何皇后有大恩,而且张让的养子还娶了何太后的妹妹。如今身处绝境,而且别无他法,张让只能用这个棋子了。后汉书何进传中说,张让放下自己的老脸,给自己的儿媳妇扣头,说:“老臣我有罪,确实应该按照太后的安排,和你这个新媳妇一起回到老家。只是我几辈子深受皇恩,如今要彻底离开宫中,心中无限感慨。只希望你去问问太后,看能不能让我们再进宫中一次,再最后一次看一下太后、陛下的容颜。再以后,回到乡里,死在山沟水涧,也没有遗憾了。”

图3、和何太后求情的张让(《董卓进京》)
张让这段话说的言辞恳切,而且深谙人情。张让没有去强求任何东西,只是从最卑微的角度,去诉说自己的忠心。顺带手,张让告诉自己儿媳妇,自己将要面对的凄惨处境。这段话,对于每天搅和在人事中的人,很有参考借鉴意义,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张让这段话,不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不求自己的利益,而处处替当权的何太后考虑。宦官们能够得到皇帝、太后的赏识,是有原因的。这个张让能够在汉灵帝一朝,手眼通天,从这段话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端倪。
历史深处,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进程中,以现代视角去解读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事与人,欢迎关注!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