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眼就看清楚的死局,袁绍为啥非要把大将军何进往里面送?

诗珊谈历史 2025-01-12 21:48:33

《十八路诸侯》第25期

聪明如袁绍怎么会走这么一步呢?回到袁绍的处境里分析一下。在灭掉宦官这件事上,袁绍是异常坚定的,开弓没有回头箭,袁绍知道这时候不是宦官死,就是自己死。那就无论如何要劝何进使用各种手段去整死宦官们。可自己的这位领导何进,又拿当太后的妹妹没办法,迟迟不能下决心动手。那就只能请别人了。在袁绍的心里,想的可能不只是威胁太后,或许可以借助调入京城的力量,一并摆平何家姐妹也不一定。

大将军何进着急手下讨论

从袁绍的举动里,我们可以看到党争政治的残酷的一面。后世的党争也基本是一样的模式,开始大家是为了一个理念、一个政策,有了分歧,然后因为这个分歧结仇,互相的陷害报复。发展到后面,就是你死或者我死,势不两立。原来的是非之分,早不是讨论的重点,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党争最恶劣的地方,也是陷入其中的人,最可怜的地方。没有退路,只能想办法,置对方于死地,不管自己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然就是自己被对方置于死地。

袁绍劝说何进

这个馊点子一传开,自然是反驳声一片,有三个人的声音最强烈。其中一个是建安七子之一的主簿陈琳。陈琳有文采,说话一样能点到最痛处。我们通俗一点翻译过来,陈琳是这样劝阻何进的:“敲诈威胁的手段,小事上都不能用,何况是国家大事。何将军你,现在身负皇家的威望,又手握重兵,做什么事还不是你说了算。对付宦官,就像是用烈火去烧毛发,当机立断,以雷霆之势做了就好了。到时候自然是人民敬仰,万民归心。可是现在,你们却丢掉手中的利器,去外边寻找帮手。一旦别人带领兵马进入京城,到时候强大的就是那些带兵进京的人。这样做就好似舞弄刀枪,却把刀柄枪杆交给别人,怎么可能成功?”陈琳确实说的到位,之后的情节发展正如他说的一样。

袁绍劝说何进

另外一个发声是此时和袁绍一样同为田园八校尉的曹操。曹操是这样说的:“宦官自古就有,问题的根本不在他们身上,而在于当权的君王太过于宠信他们,赋予他们大权。如果要治宦官的罪责,诛灭元凶,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去四处召唤各地的兵马呢?想把宦官都杀尽,可消息已经走漏,他们的失败近在眼前了。”

曹操劝说何进

还有一个劝何进的是他的弟弟何苗,何苗这样说:“我们以贫贱的身份一起从颍川来,正是因为我们妹妹在宫中得宠才有这样的富贵。操控一个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覆水难收,可就麻烦了。你要合计好了,和宫中的各位和解才是上策呀。”

但此时的何进全听不进去,没有政治敏感性,对整体的局面没有把控,再加上有袁绍攒托。接下来的局面,可是他们控制不了的。不知不觉中,何进将自己送到了死局之中。

历史深处,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进程中,以现代视角去解读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事与人,欢迎关注!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