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2011年5月8日下午五点二十分,李德生上将以96岁高龄,在北京病逝。
这个坏消息传到党中央之后,全党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
中共中央和他的家人,为表达自己的悲痛,决定于五月十四日在北京八宝山陵园为李德生先生举办一次纪念活动。
出席这次大会的,不只是他的亲戚,就是我们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也就是毛主席之女李讷、王景清。
众所周知李讷是毛主席的孩子,那她又是为何会到现场,李德生的传奇故事究竟有哪些?建国以后,毛主席又为何会对他加以重用?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回到过去,了解李德生的往事。
战争年代李德生有过哪些功绩?
李德生诞生大别山的怀抱。1916年,他降生在大别山中心的李家注。河南省光山县的柴山堡曾是李家的居住地,如今这个地方已经改名为河南新县的陈家店乡。
李德生的童年颇为不幸,早早地失去了母亲。由于家境困苦,他在仅仅八岁的年纪就开始为他人放牛,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在1930年的烽火岁月里,十三的李德生便毅然投身中国工农红军的怀抱。随后在1931年,他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成为了一名热血沸腾的中国青年团团员。紧接着在1932年,李德生上了更为成熟的共产主义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李德生先后当过红军十一师32团的传令兵、班长和排长,后来又是12师35团供应处的指导员,参与了鄂豫皖地区的反“围剿”。
1932年李德生随红军主力部队转移到川陕地区,参加了川陕地区的创建工作1935年他参加了一次长征,他是红军第四军团第十师运输队的一名党员。当年六月,他因为否认张国焘的正确领导,被赶出了党,1936年2月又恢复了党员(七大以后,取消了他的开除党籍的错误处分)。
抗日战争期间,李德生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第30团团长,曾在阳明堡夜袭日军机场、响堂铺战役,参加创建抗日根据地,参加过多次反扫荡战役,屡立战功。
李德生在解放战争中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第17旅的司令员,在他的指挥下,他的部队随着刘邓主力冲破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与中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襄樊之战,他率领第十七旅,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劈开了琵琶山、真武山和铁佛寺三道难关,成功进城,抓住康泽,为其所在军队赢得了丰功伟绩。
接着,在淮海大捷的捷报中,担任二野三军第12集团军第35师的李德生,率部越过长江,直取徽州,金华,杭州,随即又投入到西南作战的队伍中。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军队在战场上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敌军,立下了赫赫的功勋,是一名文武兼备的好将军。
李德生与郭兴福教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李德生于1951年3月,担任我国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的师长。
他曾亲临“一五”计划、金城保卫战等战役的第一线,为我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1952年9月,他被提升为第十二军团的副团长,11月,他担任了上甘岭之战的第一线总指挥,并参与了著名的“上甘岭”之战,并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获得了一枚一级国旗奖章。
抗美援朝胜利归来后,李德生于1954年4月出任中国十二军军长,授少将军衔。1957年考入南京军校。李德生是一位经历过无数战斗的人,他以敢打敢拼、打硬仗而闻名。他在战场上屡次差点陷入“包围”的境地,但每次都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巧妙地化解危机,幸存下来。
在和平年代,军队训练是军队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根本手段。李德生作为第十二军军长,对军队的培养非常重视。20世纪60年代在军队中享有盛名的"郭兴福教法",便是李德生本人到连里去抓典型,培养出来的。
1961年年初,李德生亲自率师、师、团三个工作组,到三十四师100团二连蹲点。有一次,部队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对连进行了一次实战测试,结果只通过了一次,暴露了很多问题。
李德生寻访了副连长郭兴福,正是他掌管着连队的培训事务。郭兴福对于此次的急促测验略感不满然而在李德生的诚挚劝说之后,他同意了对目前训练状况的反思。
李德生及其同事们作出了一项战略性决策:优先对个人、小组和班级三个层面开展战术训练,并对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革新。经过一段持续的、反复的练习,他们取得了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这充分证明了他们的专业能力。
所以,军区专门组织了一次有实战经验的营长和营长参加的培训会议,让所有人都以实战需求为标尺,来检验试验部队的工作。对于郭兴福教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都给予了肯定,认为他的教学方式“精”、“活”、“讲”、“学”、“教”“结合实际”等方面,提出了200余条改进建议。
李德生为了能在实战中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便决定以抗美援朝战役中牺牲爆炸英雄伍先华为名字的2连3班为实验班,队员不做任何变动,只有一位副连长担任小队长,郭兴福担任教官。
郭兴福所指导的这个班,通过半年多的勤奋学习,已经可以看到显著的成果,他们的教学策略也变得日渐成熟。
郭兴福一改之前的粗犷风格,开始在训练中融入政治工作,根据每一名士兵的思想状态、身体状况、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有了郭兴福的带头,这支小队每个人都是精神饱满,充满了活力。
李德生对郭兴福可谓倾囊相授,常常亲临训练场,亲身示范,日出一身汗,雨里满身泥巴,不停地向郭兴福等人传授自己数十年的战斗经验,解答他们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李德生又让郭兴福带队到第十二集团军的各个师级去演出,广泛地倾听大家的意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授课方式。
李德生在教学实践中,对郭兴福教学法进行了反思与归纳。
他的观点是郭兴福教学法”之所以独树一帜,关键在于其始终坚守“实事求是”的首要原则。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方式多样、全面性和中心性、从严要求、严谨细致、军事民主、教与学并重、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以政治为中心,以训练为基础,等等。
在李德生的引领和助力下,郭兴福教育法诞生,该方法将军事和政治、理论和实践、行动和思想、战术和技术演习和讲解、语言和实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谢富治对李德生的任命提出异议,毛主席为何会批评他?
1969年7月底,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完之后,周总理从北京致电李德生,告诉他,中央已经决定把他调到京任职。李德生于二十八日中午乘坐私人飞机抵达北京。
周总理向他请教,李德生是个军人,没想到他会到当地去工作。周恩来表示,根据中央的决议,他不仅要参与政治局,还要参与国务院业务小组、军事委员会各部门的工作,还要继续担任原来在当地的党政军职位。李德生抵京后,毛主席在他中南海的住所接待了他,并与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在会面中,李德生说起自己的业余时间过长,不能同时做两份工作。那时,从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再到南京副司令、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和第十二军军长,李德生一路晋升,战功赫赫。后来,他被调至北京,继续为国家出力,成为国务院业务小组和军事得力干将。
毛主席立刻摆了摆手:“不免,一个都不能免。”南京和安徽都不能例外。毛主席在和李德生的交谈中,语重心长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在北京,常将其一分为三:三分之一用来沉浸在书海中,三分之一用来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用来进行实地研究。”
根据李德生事后的记忆,当时他在北京,第一件事是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二件事是国务院业务小组,第三件事是军事委员会。毛主席 非常关注李德生在国务院业务小组以及军事委员会各部门的工作。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毛泽东特别将李德生、纪登奎等人到京,由周恩来来决定工作小组的人选。一开始,李德生并不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办事小组的提名名单里,毛主席亲自加了一句:“李德生同志也在其中。”
毛主席把李德生送进了林彪所掌握的“掺沙子”的军事委员会办公室。李德生入京以后,就正式参加了国务院业务小组、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李德生将部队的政治工作划分为两个部分。
李德生入京前,中央政治局就任命李德生为总务处处长一事,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公安部长,军事委员会办事组组长谢富治,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谢富治曾与李德生长期处于上下级关系,他发表演说时曾说过:「李德生是个统兵的,对政治工作并不在行,所以不适于作政治工作。」
毛主席本来对李德生到安徽“大造舆论”,还颇有好感,听到谢富治这样讲,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场就骂道:“李德生不行,你来就行?
毛主席想任命李德生为空军司令,他为什么会开口拒绝?
在政治局会议上,李德生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以后,黄永胜和其他一些人,还在千方百计地推迟这个消息的发布。几个月以后,一直到1970年4月30日,李德生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军队的党的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战争期间,毛泽东,王稼祥,博古,任弼时,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曾任总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有三位,分别是罗荣桓,谭正,萧华。李德生是我国开国上将中最早出任总政局长的,也是我国历史上惟一一位曾任总政主任的开国少将。
与以往的人员所兼任不同,李德生在军队中长期工作,可谓首次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实行的是“八总部”制度,“三总部”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直到1998年才有了“四总部”制度。从相关材料看,李德生是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主要领导,他是首个在各个司令部都出任过重要领导人的开国少将。
在1973年,吴法宪被开除出党,并取消了党内和党内所有的职位,空军指挥官也要进行调整。
为了这件事,毛主席特地去找曾在空军当过兵的李德生,希望他能去当空军司令。对于这一点,李德生表示自己并不适合,并且向毛主席说明了原因。
毛主席想了想,觉得李德生说的也是对的,于是又重新思考起了另外一个选择。毛主席随后又对周恩来说:“空军司令员要会飞,海军司令员要会出海。”
在了解到毛主席请求担任新一任空军指挥官之后,李德生便向毛主席介绍了他心目中的那个人。他说道:
“马宁,兰州军区空军司令。他在晋冀鲁豫军区当过兵团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哪怕身体残疾,也能坚持驾驶飞机。”
没过多久,李德生将马宁的推荐信给了他,让他前往北京开会。
叶剑英、李德生等人在会上分别找到了马宁,还有一个叫邹炎的同志。李德生向二人问道:“假如把二位调去空军,将如何进行工作呢?”
二人应声之后,马宁接着说道:“我是在部队工作的,部队的工作模式我还没摸清呢,现在就到空军工作,是不是有点不妥?”
被马宁这么一说,李德生不由问道:“那我要是一定要把你调到空军去怎么办?”马宁答道:“如果一定要把我调到空军,我也希望能在空军的一个部门里,做一些战斗方面的工作。”
周总理在会后会见马宁时问道:「马宁同志,今年几岁了?从哪儿来的?这是要飞吗?”
马宁如实地回答了周恩来总理的所有问题。周总理在听到马宁的答复之后,微微点头。
一周以后,中央正式发布了一道命令:“空军司令由马宁任,政委由傅传作任,张廷发、成钧任副司令员……”
毛主席对李德生有多看重?
1973年春天,为了准备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政治局就选举副主席一事进行了讨论。毛主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然后毛主席又说:“这个人选,要从部队里面选,还要注意老中青三结合。”
于是,李德生,57岁,在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或许从毛主席问起李德生的年纪,他就已经做好了今天的准备。
虽然李德生认为自己并不适合担任副会长,但李德生还是同意了这一决定。
然而,李德生刚上任四个月,毛主席就把他从北京调走了。
李德生现在很疑惑,上面这么看重他,竟然让他来北京上班,而且还让他坐上了副会长的位置。
干了四个月,干嘛要换工作?经过一番考虑,李德生决定去毛主席家敲门。
毛主席看见李德生,便微笑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李德生,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出来,我一定会回答你的。”
李德生被毛主席这么一说,也是忍不住问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一刻,大军之中,发生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例如,一些官吏之间相互勾结,利用自己的人脉,搞小圈子等等。
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局面,毛主席决定把八个地区调换一下,以确保地方官员不能自立,不能拉帮结派,危害国家。
“所以我才会让你们两个去那边,避免出现这样的事情。”毛主席开口道。
李德生这才意识到,原来毛主席并没有把他赶走,他是有新的工作要做。
那时,李德生不但担任中央副主席,同时也兼任北京军区司令,身为中央领导人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李德生当然要以身作则。
李德生去世后哪些人前来相送?
2011年5月8日下午五点二十分,李德生上将以96岁高龄,在北京病逝。
这个坏消息传到党中央之后,全党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
中共中央和他的家人,为表达自己的悲痛,决定于五月十四日在北京八宝山陵园为李德生先生举办一次纪念活动。
出席这次大会的,不只是他的亲戚,就是我们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也就是毛主席之女李讷、王景清。
其实李讷、王景清夫妻二人,在听到李德生的死讯之后,就对这件事情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对于这位从1928年就跟随红军征战沙场的老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5月13日,他们获悉李德生将于14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纪念活动,当即提出要去参加。
14号,他们夫妻俩一大早就去给李德生的追悼会送去了。
追悼会上的气氛很严肃,一条黑色的横幅挂在了李德生的头顶,上面写着“悼念李德生同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吊唁。
中央主要领导人、李德生老将军的同志、学生,以及河南新乡县的同乡,特地从河南赶来北京,为李德生送行。
大家都是眼眶发红,悲痛地向李德生老将军告别,并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慰问。
李南征,李和平,李远征,李老将军的几个儿子,都是热泪盈眶,跟大家一一握了手,表示感谢。
说到这里,站在一旁的解放军,穿着笔挺的军装,将他的灵柩缓缓抬出了礼堂。
中共中央的领导人,李讷,王景清,李德生的战友们,还有他的战友们,都在他的灵柩后面,陪着他,直到他的生命的尽头
这一路上,他们都在哭泣,在回忆,在怀念,在尊敬,在向老朋友,在向老战友,向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爷爷做了最后的告别。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文献:
1.史海观澜--《党史博采》 │2021 第04 期 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2.百年潮 人物春秋《李德生的革命生涯》/瞿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