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宋希濂被国民党登报怒斥,李敖仗义执言:国民党从不反省自己

历史学馆 2024-01-11 20:17:35

建国后的一年,宋希濂过得并不顺利,先是父母双亡,后又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成了俘虏,他的情绪非常低落,军队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叫他照相,他扭头就走,叫他吃饭,他就砸碗。

宋希濂心想,横竖都是要死的人,管那么多做什么?

其间,宋希濂偶然遇见一位老相识:王陵基,前四川省主席,也是一名将军。当然,现在的他,已经是阶下囚了。

在关押了好几天后,这些人被押上了一辆轿车,车窗上还特意贴上了木板。当他询问他们要去哪里的时候,没有人回应他。王陵基看着这一幕,叹息一声,对宋希濂说:“完了,咱们这回恐怕真得“为国捐躯”了。”

两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带到白公馆,而不是行刑。

宋希濂当然知道白公馆以前是做什么用的,所以他更相信自己必死无疑,整日里都在屋里长吁短叹。

最后,是陈赓专程从云南赶到重庆,为宋希濂打开了心结。陈赓与宋希濂都是长沙市育才中学的同窗,后考入黄埔军校,一同到了广州。当初,宋锡联就是被陈赓引荐进中共的。

1931年陈赓被捕,宋希濂又特地邀了十余名黄埔学员,连夜“闯宫”去见蒋介石,请求他把陈赓放出来。

陈赓到达重庆以后,同宋希濂谈了六个多钟头,还特地请他吃饭。

陈赓用了六个多钟头,把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二十多年来的曲折历程告诉宋希濂,要他把担子放下来,要主动地进行自我革新。

陈赓的话让宋希濂了解到中共并没有要杀害自己的意思,于是他就开始了自学,认认真真地写起了自己的思想报告。

1953年,宋希濂被调到了更好的松林坡监狱,那里有六个人的房间,可以聊天,可以看报纸,可以下棋,他的心情很好,但一年后,宋希濂被送到了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中心。

宋希濂在功勋营中,受到了“特殊待遇”,被分到了一个单间。

屋里就他一个人,下棋、聊天都不行,宋希濂被禁足半年后,终于熬不住,因血压过高住进了医院。他在出院后,就被要求“回归集体”,与杜聿明等人一同进行了改造。

在功德林时期,宋希濂感触颇深,特别是1956年随着“大部队”到北京视察水利、新建的各类工厂、民众的新面貌,更让他感触良多。

这与国民党执政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差地远,此后宋希濂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并与管理局合作。

那时,战犯管理所共有一百余人,分成十一个研习小组,还要选出正副组长。

人都是有感情的。宋希濂最后还是被中国共产党的宽容政策感动了。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批被赦免的战犯。

大赦以后,宋希濂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

杜聿明、宋希濂出于对毛主席的尊重与敬仰,在耄耋之年的他们,决定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探访毛主席的旧居。

这一天,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了毛主席旧居。

毛主席的房子里,陈列的最多的就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画面,两个老头看抗日战争的时候也很认真,毕竟这里面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他们都很认真地看着,希望能从里面看出点什么来。

参观了抗日战争展览馆后,两人都显得很高兴。当来到解放战争陈列馆的时候,宋希濂有些犹豫。

杜聿明正要往里走,宋希濂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就要离开。

杜聿明心中纳闷,都来了,怎么还不进来?不料,宋希濂的下一句话,令他啼笑皆非。“解放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残兵败将,还跑到这里来看,那不是丢人吗?”

杜聿明听了,宽慰他说:“越是如此,咱们越要去瞧瞧,难道你不想知道,你是如何败的?”然后又说,解放战争这一仗打得好,要是再打下去,不知要让老百姓受多大的罪啊!

宋希濂一想,觉得杜聿明说得有道理,便一同进屋去了。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解放战争期间,他们看到毛主席作出的决定,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他们努力回忆着自己在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都和墙上的画面相吻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等工作人员过来提醒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等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要是有足够的时间,他们肯定不想就这么离开,可偏偏工作人员来了,让他们不甘心。

从展览馆出来的时候,两人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毛主席简直就是一尊战神!”

那时候,周围的人都劝过他们,说这种话很不吉利,可两个人都认为那是毛主席的真实写照。

这一次的展会,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他们不仅输的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的眼光,也失输的是卓越的军事能力。

蒋介石跟毛主席根本没法比,一个好的领导者,可以左右他们的成败,败在毛主席手里,他们很庆幸,也很服气。

在离开的时候,他们还特意去找工作人员,笑呵呵的告诉他们,毛主席就是一尊战神,一点都不夸张,这是事实,将来学习军事历史的人,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这话要是从毛主席的部下嘴里说出来,或许还不够让人信服,但是从这两个国军将领嘴里说出来,却是有着足够的份量了。

1959年12月,宋希濂及其他战争罪犯获得大赦。1960年,在北京南郊红星人民公社工作时,他和杜聿明一道改造劳动。

第二年4月,陈赓为宋希濂和杜聿明以及黄埔同学们摆了一桌酒席。大家见面时,陈赓毫无架子,与每个人都一一握手,并与他们一一拥抱。

他一开口,便有深意地说:“我们今日重聚了。”

陈赓再次提起了黄埔军校的同学们,吃完饭之后,大家都问起了家里的情况,问了问他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这样的关心,让大家都很是感动。

陈赓曾经在一次宴会上问过一句话:“假如孙中山先生不是英年早逝,而是以他为领袖,我们会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10月19日,国务院派出一部轿车,载着宋希濂前往颐和园的一座庄园,说是张治中大将军设宴款待,其实却是由周总理亲自操办。

这次来的人有30多人,吃完饭,在庭院中照了相,宋希濂再次看到周总理,更加激动了。

也正是在1961年,宋希濂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血,而他也收获了一段自己的爱情。

他受中央统战部的邀请,参加了全国政协礼堂的春节联欢晚会,杜聿明等首批特赦人员,沈醉等人也受邀参加。

此后,他又当选全国政协文史委员,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在这期间,他坚持写作,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二十八万多字的散文。

1961年3月,陈赓将军逝世, 宋希濂听了,伤心得哭了起来。他一辈子都没有这么难过:陈赓只有58岁!上天为什么要夺走他这位天赋异禀,乐观坚强的朋友!我不服!

陈赓死于积劳成疾,在重病中,宋希濂曾数次到上海探望陈赓,一如当年陈赓对他的改造,激励他克服病魔。

然而,世事难料,曾与国民党作战,与日本作战,抗美援朝,法国援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陈赓,在这场疾病面前,却败下阵来。

陈赓死后,宋希濂曾对他说:「陈赓与我是一辈子的朋友,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解放以后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并不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这让我很敬佩,也很想念他。

从1964年起,他再次成为全国政协的一员,至今已有多年。

1980年,他去美看望自己的亲人,去往美国和失散已久的孩子们重聚,由于妻子的缘故,他最后来到美国居住。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记得陈赓,陈赓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如果自己的前半生,能够跟随陈赓,绝对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1985年,陈赓之妻傅涯,因公去美,顺道看望几十年未见的亲戚。

宋希濂和蔡文治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和黄埔军校的同学摆了一桌接风洗尘,特别款待傅涯同志。

傅涯在与先生的同学们见面时,深深地感觉到陈赓在党内和党外的影响,并以自己的丈夫出身于黄埔军校而骄傲。

回去之前,傅涯特意和宋希濂等人打了个招呼,宋希濂舍不得傅涯,就在候机大厅里跟她说了很久。

到时候,航班就要起飞了,傅涯也只能做好了登机的准备,就在他转身要和大家道别的时候,宋希濂却上前一步,将一叠钞票递给了傅涯。

“这是我们几个老朋友的礼物,还请你一定要收下,去八宝山公墓,代替我们缅怀一下死去的朋友,同时也让陈赓知道,我在这里安好。”

傅涯含着泪,接过宋希濂等人递来的礼物,转身踏上螺旋楼梯,每走一步,都会回头看一眼,她知道,这一去,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傅涯一回北京,就叫人去买了很多花,送到八宝山烈士陵园,然后蜷缩在他的坟边,把宋希濂老先生的话转告给他。

那一天,清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傅涯看着周围庄严肃穆的墓碑,脑海中浮现出了他和士兵们在后方的抗日基地中,一起聊天的场景。

1982年某一日,一位美国电视台的记者,主动与宋希濂接洽,想就「中国现代史」一事,请教他。

宋希濂在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答应了记者的要求,而这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媒体面前露面。

在访谈中,宋希濂对他的“军旅生涯”进行了一系列的回顾。

他曾为了理想走上沙场,也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扛起枪杆子跟日本人打。

在国内战争期间,他曾被人民解放军俘获,后来被改造,成了一个“新中国人”。

回顾他的人生,宋希濂的目光充满了沧桑,他的人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一半的现代史的缩影。

宋希濂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自己这一生的大起大落。

“至于我的看法,我不会回避。”

宋希濂的子女见已是深夜十一点钟,便打算就此打住。

于是,他们很有礼貌地对着那名记者说了一句,那名记者马上会意地起身。

临走时,那名记者又问宋希濂:「宋先生,你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中都担任重要职务。蒋介石、毛泽东,这两个对中国近代史有重大影响的人,如今已不在人世。你能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吗?”

宋希濂一听这话,顿时一愣,许多往事瞬间涌上心头。

想起蒋介石指使他杀死老师瞿秋白的情景,他心中百感交集。

假如没有蒋介石,没有那个可恶的国民党,他也许跟瞿秋白还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但是现在,一切都没有回头路了。

当他被解放军俘获,认为自己要被枪决时,毛泽东又主动命令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实行大赦。

蒋介石和毛主席的胸襟,在宋希濂亲身体验的两件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宋希濂疲惫地笑了笑,用右手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慢条斯理地说道:“蒋介石跟毛主席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毛主席的智慧,要远远超过蒋介石!”

宋希濂见那记者还想再问,就对他说:“毛主席的那首《沁园春.雪》,你可以看一看,那是蒋介石所没有的胸襟。”

有了宋希濂的建议,那记者就笑着站起来和他说再见。

说完,宋希濂就转过身,往二楼的方向走去,望着那几个记者离去的身影,心中忽然觉得一阵轻松。

1984年春,中国总理访美国,宋希濂受中国驻美大使之邀,赴华盛顿赴宴。参加这次聚会的,除了黄埔老同学李默庵、蔡文治外,还有侯镜如。四个人在华盛顿碰面,都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都很开心,有很多话要说。

发布会之后,四个人又聊了几句。起初,他们谈的是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的学生看来,黄埔就像一条发光的线,把他们连在一起,即使很久没见过面,一提起校园里的事,也能很快消除隔阂。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话题就转到了国家的统一上,侯镜如道:

当初,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孙中山黄埔军校,为的不就是要国家统一,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吗?既然没有战争,那就和平统一吧。那些反对和平统一的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李默庵又高度赞扬了宋希濂、潘维疆等人所发起的“中国和平统一协进会”。宋希濂听了以后,就坦率地说:“潘维疆和我领导的中国和平统一协会,只不过是中国和平统一的第一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蔡文治这时也来了兴致,他说:「不如就组织一个黄埔校友和他们的家人联谊会吧!」

宋希濂他们听了,都鼓掌叫好。

想到就做,于是他们四个就着手草拟《黄埔军校学生及其家属,为中国统一做准备工作的宣言》,并派华盛顿的新华社记者将其刊登出来,并在多家报纸上刊登。大家看到这个声明后,反响良好,大部分人同意这个声明的立场是公平的。

但这种说法,却惹来了国民党的反感,很快,国民党也撰文抨击宋希濂,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工具。

当李敖看见宋希濂在报纸上被国民党大骂的文章时,他和很多知道宋希濂经历和性格的人一样,感到很愤怒。

对此,李敖撰文,一开始就是先从《中央日报》上抄来的,再往下讲宋希濂的生平事迹。宋希濂将军,因其多年来屡建奇功,先后荣获「青天白日最高勋章、美国棕叶自由勋章。

在文中李敖说:国民党从不反省自己。

过去的李敖评论了许多人,他一向严厉地批评,但在他的作品中,却是对宋希濂的评价是极高的。因为他很清楚,也只有宋希濂这种人,能够配得上他的评价。

李敖相信,宋希濂是一位品德和经验都很好的军人,但在《中央日报》上,他却被黄埔军校的人说成是“败类”。

后来宋希濂赴美探亲,尝尽天伦之乐,马上又想起台湾、大陆、台湾等地,仍有许许多多的家人、至亲,正承受著无法团圆的苦楚,因此,他大声疾呼:大陆、台湾,都是中华儿女,不能再打仗,大陆与台湾要和平统一了

1993年2月,宋希濂以86岁高龄,在美国纽约的家中安详辞世。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