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华同志,于1979年2月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7岁。他曾经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上海市委书记。
苏振华的妻子陆迪伦,在送行的过程中,一名女子悲痛欲绝,好几次都晕倒了。苏振华去世后,43岁的陆迪伦,不但要承受丧妻之痛,更要一个人带大八个子女。其中,苏振华和他的前妻,就有六个。
望着苏振华消失的背影,陆迪伦擦了擦眼泪,开口说道,这是她唯一的要求。
这件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商议之后,第一时间下达了命令:通过!
得到允许,陆迪伦眼前一亮。
国之名将贵州省于1949年11月15日获得解放,苏振华受中共中央委派,任贵州军区政委,贵州省委书记,贵阳市军管会主任。
苏振华来了之后,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苏振华这时才记起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从我们接手这座城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的眼光就是要集中在这座城市的建设上。”防止盲目的摸索,而忽略了重点!”
苏振华当时就想要到基层去考察一下,了解一下贵州省的具体情况,首先来到了贵阳发电厂。他要到工人家里去,向他们表示敬意,征求他们的意见,唤醒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可是警卫员一听苏振华要去,立刻说道:“不能去。”
“为什么?”苏振华一愣。
警卫说道:“敌对势力的特工们经常会在暗中开枪,我有责任保护你!”
警卫员说得没错,虽然国民党政府已经解散,但贵阳市还是有计划地安插了九百多名专业间谍,“行动队”到处都是,再加上几千名散兵游勇,其中肯定有一些穷凶极恶的罪犯,必须要防止他们冒险刺杀和暗杀。
不过苏振华还是坚持道:“贵阳发电厂的人,都是舍生忘死的在这里工作,我们一定要过去看看,我们走!”
当苏振华等人来到贵阳电厂的时候,所有的员工都很开心,这是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敬,也是第一次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苏振华同施工人员亲切握手,表示感谢。随后,他又主持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意见。
苏振华亲切地对工人们说:“毛主席说,进城以后,一定要一心一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要把所有的工人、知识分子都团结起来,尽量多地和我们一起工作。毛主席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让我们来当这个国家的主人。”
苏振华在调查之后,对贵州省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此,他召开了几次高层会议。这一天,省里又召开了一次干部大会,分散在全市各地的干部们,纷纷向省委进发。
苏振华刚到门口,就看到一辆黑色的轿车风驰电掣的停在了他的面前,车上下来了一个厅级领导。
苏振华拦住了他,然后说道:“大家都走着,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开车?”
那名工作人员被苏振华这么一说,也是哑口无言。苏振华继续道:“你可知道,贵州最早进入的那一批车,是如何进入的?那些都是老百姓靠着自己的肩膀才担进去的!你知不知道贵州的汽油是怎样运输的?一升的汽油能换多少斤的大米?你知不知道,在贵州,现在有多少人在挨饿?”
被苏振华这么一说,那名官员顿时哑口无言。
之后,苏振华主持贵州省土地改革,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成功的改革。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贵州省是个多民族大省,少数民族总数在400万左右,占贵州省1700万总人口的23%。
苏振华于1953年到北京,就贵州省的情况作了报告。毛主席对苏振华在贵州土地改革的成就十分满意,连连称赞:“好,好,好!”
1954年4月,经毛主席同意,苏振华任中国海军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苏振华上任之后,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新中国海军的建立上。
当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实施军衔制度时,苏振华被提升为上将。
1976年10月12日,华国锋与叶剑英元帅,陈锡联,李先念等一起,在玉泉山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
在会议上,对于上海的形势,人们都表达了忧虑,华国锋提出:“我认为,应该派遣一位能干的同志到上海,把上海的局势稳住!”
叶剑英听完华国锋的建议,想了一会,用平和的声音说道:“华国锋同志讲得好!所以,为防万一,一定要找个能顶得住台的老同志,不管是在部队上,还是在地方上,都可以独当一面!”叶剑英说到这里,环视一周,又继续说道:
“在我看来,振华同志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个资深望重的人,也是个意志坚定的人。振华同志在战争时期,具有十分丰富的指挥战斗经验。
当新中国建立时,他任贵州省委书记,并得到了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肯定!而且,东海舰队就在上海,苏振华在上海的工作,会更容易一些。”
叶剑英讲话之后,毛主席任命接替叶剑英的陈锡联对他说:“我同意叶帅的建议,振华同志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过去,我们两个人一起分管军事委员会的事务,1974年毛主席调整各大军区领导的时候,他做了许多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次上海之行,振华同志是最好的选择!”
李先念听了陈锡联的话,说道:“叶帅的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毛主席曾经说过,要把海军交给他来管理,这一次上海之行,还需要他来领导,他是我们的主要负责人。我同意叶帅的看法!”
华国锋也下了决定,他说:“我同意任命”。随后不久苏振华来到上海,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命委会主任。
苏振华抵达上海以后,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团结和领导了上海的军民,很快就把局面稳住了。苏振华执政期间,上海经济建设得以较好地恢复与发展,各行业产量每月均有增长,总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党中央对苏振华到上海的工作非常满意,都说上海工作卓有成效,为上海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离婚苏振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贵州省军区政委和贵州省委书记,孟玮和苏振华一起在贵州安定下来,过着平静的日子。这对夫妻共有七名子女,长女去世后,仅有六名子女幸存。
一家八口,幸福美满,从他们结婚到现在,就只有这么几天,这么甜蜜过。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孟玮的态度忽然发生了变化,美好的生活也就到此为止了。
苏振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新中国建立以后,他还在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着。他被封为上将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全身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海军建设之中。
当时中国的海军还没有成型,迫切需要一个快速发展的人来领导。
最后,苏振华一个人扛起了这份重担。苏振华对于组建海军这件事情,一直都非常的热心,因为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把中国的海军建设得更加强大。然而,就在他刚刚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突然出现,结婚十多年的孟玮,居然在这个时候,主动要求和他离婚!
怎么会忽然要离婚?苏振华在知道孟玮要离婚后,脑子里首先冒出的就是这个问题。对此,孟玮坦诚地说:「在抗战期间,她从河南老家到延安,在路上认识了一位对她不错的年轻人。现在,他还在等我,我很内疚,想要跟他结婚。”
苏振华听到老婆孟玮的话,也不生气,反而问她为什么要在延安跟自己结婚。孟玮说,那时候她还很年轻,所以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苏振华继续道,“我们生了六个小孩,总不能离吧?”
看得出来,苏振华对这桩婚事还是很在意的,言语中也透露着不愿意离婚的意思。可是孟玮的态度一点也没变,还是执意要离。就这样,两人陷入了僵局,离婚的事情,也就搁浅了。
1957年的秋季,也就是孟玮提出离婚的两年多时间,其间苏振华也曾尝试过挽回,但孟玮始终不肯回心转意,最后选择不辞而别。孟玮的行为让苏振华非常难过,但是他仍然坚决拒绝签署离婚协议书。
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决定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然后一个人搬到了单位宿舍里。
苏振华和孟玮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几个相熟的亲朋好友耳中,孟玮的姐姐第一个找到孟玮,想要劝她回心转意,但没有成功。后来,罗瑞卿等几个老同志也到孟玮那里做了思想工作,但都没有把孟玮劝回来。
1959年2月,苏振华从苏联回来,眼看大势已去,只好签下了一份离婚协议书。
孟玮跟苏振华离婚后,组织上调查了很久,才知道她根本就不是在寻找那个“初恋男友”。根据两个子女的记忆,孟玮因脑部受伤,从1957年起,双眼就开始有怪异的幻象,而且愈来愈厉害,而孟玮所说的“初恋”,或许只是为自己的离婚寻找的一个理由。
尽管孟玮已经不在苏振华的生活中,苏振华却一直记着他们这些年的情谊,从不责怪她。每逢节假日,苏振华都会让儿女来探望孟玮,让她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苏振华还是找到了家里唯一的一颗茄子,两颗西红柿,让他的孩子们送给孟玮。
离婚后,苏振华一个人抚养子女,1959年国庆,苏振华和他的子女一起去天安门看烟花。
苏振华他们在天安门上遇到了刘少奇和他的妻子,王光美从苏振华怀里抱起了孩子,叹了口气道:“老苏,你也太辛苦了,既要做爸爸,又要做妈妈,这可不行啊!”后来王光美去见毛主席,说到苏振华离婚的事情,主席开玩笑地说:“让他尽管去找吧!”
然后毛主席就把苏振华叫了过来,当着他的面吩咐道:
““你大着胆子去找,一定要找个合适的。”
爱情毛主席安慰他没多久,苏振华又遇见了他的真爱。
一日,海政歌舞团赴海军部进行表演。苏振华看着台上跳舞的女孩,心脏又开始加速跳动起来。
她名叫陆迪伦,五十年代的时候,还在中南海当过舞蹈演员。后来,海政文工团组建了一个歌舞团,陆迪伦就成了最早的舞蹈团成员。
看戏的时候,萧劲光觉得苏振华的脸色有些不对劲,耳根有些发红,呼吸也有些粗重。苏振华看着陆迪伦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眼睛一直跟随着陆迪伦,就连脑袋也随着他的动作移动。
萧劲光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他想起了苏振华离婚之后的艰辛,就想给苏振华牵线搭桥。
演出之后,萧劲光去找陆迪伦,把苏振华的身世告诉了她。陆迪伦对苏振华也有些了解,也很欣赏他的为人,也很欣赏他的处事风格。尽管苏振华的年纪要大上许多,但对于陆迪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大事。
萧劲光根据陆迪伦的意见,去找苏振华,把陆迪伦的事告诉了他。可是,萧劲光怎么也没有想到,苏振华竟然会迟疑!
其实,对于苏振华来说,他比陆迪伦年长24岁,膝下有六个子女,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还没有从上一次离婚的伤痛中恢复过来。
苏振华觉得陆迪伦不但是个美人胚子,而且还很热心、很有爱心,他是真的挺喜欢她的。可是,苏振华又怕自己浪费了这样一个好女孩,所以有些迟疑。
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们之间的感情,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年龄和文化上的差异。但是萧劲光并没有这样想,他告诉苏振华:“小陆答应了,其他人怎么想,那是人家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成为这对相爱的情侣的障碍。
1960年,天气晴朗,苏振华与陆迪伦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贺龙是他们的主婚人。
谈话间,陈赓的妻子傅涯在陆迪伦耳边低声说道:“小陆,你别怕,我前面也是有孩子的。以后有什么困难,多想想自己是共产党,你就会明白该怎么做!”陆迪伦被傅涯这么一说,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嫁给苏振华之后,陆迪伦不但是一个称职的太太,还是一个称职的六个子女的后妈,将家中打理的妥妥当当,儿女也都得到了她的悉心照料。
之后,陆迪伦还给苏振华生下了一对儿女,家庭幸福美满。
可是苏振华却在不久之后去世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天里,他一刻也不放松,拜访了海军机关大院里的同志,过完年又开了几次会,商讨一些重要的工作问题。
苏振华临终前的早晨,还兴高采烈地向陆迪伦讲述周总理对海军及文艺战线的指示与关心;下午,又在海军党委常委会议上,又作了四十多分钟的报告,描绘了海军今后的发展方向。陆迪伦匆匆赶来苏振华的床边,苏振华对自己的妻子说了一句话:
“告诉海军,一定要把通信工作做得很好,安全问题需要党委重新讨论。”
很多年前,苏振华告诉陆迪伦,如果他死了,他会把他的骨灰洒向祖国的大海。1979年2月16日,一家人遵照苏振华临终前的遗命,飞往祖国最南方的军港,苏承德抱着苏振华的骨灰,坐上501舰,由四艘护航船护送,把他的骨灰抛入海中。
陆迪伦在送行的过程中,悲痛欲绝,好几次都直接晕了过去。
苏家的情况,组织上也很清楚,苏振华去世后,就剩下陆迪伦一个人,她不但要应付未来,还得照顾其他八名子女,这对于一个女子而言,实在是太难了。
出于对陆迪伦一家的考虑,陆迪伦的请求得到了官方的许可。
陆迪伦在这难得的机遇面前,没有索要任何资金和工作,只提出了一个请求,苏振华的生平不应该被后人忘记,他想要苏振华的生平事迹,请军部帮忙记录下来。
陆迪伦提出的这个请求是合乎情理的,中央当即批示:赞成!
所以,陆迪伦在苏振华的葬礼结束后,就在所有人的协助下,开始收集他的资料,将他的一生都记录了下来。陆迪伦历经多年,最终写成一部《苏振华传》,除了记录苏振华的生平事迹外,还记录了一位妻子对自己丈夫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