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晚年卧病,大儿子前来探望,他质问:你是怎么当的省长?

历史学馆 2024-01-04 20:28:39

1954年春夏交替之际,组织上把洪学智送往南京军校深造。南京离安徽并不算太远,所以洪学智就抽空返回安徽。

这时,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洪学智,只带了一个保镖。此时的金寨县,交通相当不发达,金寨距双河乡约30公里,洪学智与他的警卫队员都是徒步而行。

当他们到达龙凤湾的时候,市委书记和他的亲戚朋友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们了。洪学智同当地的领导、亲戚朋友亲切地谈了几句。在交谈中,地方领导建议:由于我们的老家刚解放,治安还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建议你去区委招待所住下,以确保你的安全。

洪学智摇了摇头:“我这次回乡,就是为了看看乡亲们,总不能一直住在一个宿舍吧?”

所以洪学智就在表哥家里住了下来,虽然洪学智很低调,可他回来的消息却是传遍了整个村子,所有人都把这件事传了出去,洪学智的表弟家里,更是挤满了人。

随行的当地干部、警卫因工作需要,要上前阻止。洪学智看在眼里,挥挥手,说:“别,我离家这么多年,村里人想见我也是应该的,他们不会害我。”

洪学智从屋里出来,坐在院中的石磨上,同村民亲切地谈了起来。几个老人叫着他的小名字,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村民们不禁潸然泪下。

洪学智不住地问着村民,“这大冬天的,还铺席子吗?有被子吗?过年的时候,有没有肉吃?”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自从解放以来,家家有田,日子过得可好了。”

洪学智心里乐开了花,勉励众人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的生产弄好,以求生存。洪学智在老家住了近一个星期,期间,他每天都是穿着一双布鞋,走街串巷,走亲戚。坐在村民们的矮桌上,吃着饭,聊着天,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洪学智这一去就是20多天,一直到假期结束,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回到家乡的喜悦和兴奋之后,洪学智又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担忧之中。虽然这一次回来,他和村民们聊的很开心,但他也看到了村子里的贫穷。

从那时开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洪学智将军始终记挂着家乡老区百姓的疾苦,带着对老区百姓的一片热忱,千方百计地为乡亲们做些实事,为他们谋福祉。

1970年10月,洪学智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当年属吉林省管辖)金宝屯胜利农场。

洪学智当时穿着一身朴素的蓝色中山装,豆腐店里的人都以为他是个乡下人,后来从农场领导那里打听到了洪学智的身世。

一开始众人还有些忌惮,洪学智却毫不介意,以自己的真心感染众人,很快,众人都对他产生了好感,亲切地叫他“老洪头”。

洪学智这个人,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不但聪明,而且能干。关键时刻,他愿意站出来。

洪学智和孙炎峰吃过晚饭,正散步,路过一块已经收割完毕的农田时,忽然看到一个女人提着篮子往前跑,身后跟着两个拿着土枪的男子。

女人惊慌失措,撒腿就跑,洪学智觉得有点不对劲,连忙向孙炎峰打听,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前种地的时候,田里都会有点余粮,农民们都习惯了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都知道,秋收之后,地里要翻耕,如果翻耕的话,那就太浪费了。但是,农场有一条规矩,乡亲们是不能在田里拣粮食的,除非把地都翻过了。

洪学智一听,立刻就不乐意了:“那可就不太好了!他们只是去田里捡点剩饭而已。村民们的食物本来就不多,捡点剩菜剩饭,何乐而不为呢?你不让他们去,他们的地早就坏掉了。这条规则是行不通的。这件事,我要跟军管会说一声。”

孙炎峰和洪学智接触了这么久,对他的性格已经很熟悉了,也知道他现在的处境,也不想让他为难,连忙劝道:“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你就别操心了。”

“怎么能不管?”洪学智执拗的性子又起来了,他说:“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既然事情本身不讲道理,那我就更得管管。”

洪学智快步向农庄走去,正好和一个军管会的干部撞在一起。

“张主任,有件事想和您说一下。”洪学智一伸手,拦住了他:“我听人说,你连队的人,都不能下地拣东西。我看见乡亲们去田里拣粮,被人用枪追赶。这不科学啊!”

那名工作人员脸色不太好看,支支吾吾地说道:“这是规矩。”

“既然规则有问题,那就换一换吧。”洪学智苦口婆心地劝他:“乡亲们一年也就吃十个多月的粮食,他们去田里拣点剩饭,也不会浪费,还能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不久,农场就改变了政策,让乡亲们在秋收之后,可以进入田里收割庄稼。

附近的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对洪老汉竖起了大拇指:“洪老真有本事,把十多年的规矩都给改了。太好了!”

1977年,中国十一大落下帷幕,在长春市,洪学智参加了一场大型游行。

就在洪学智随着人流往前走的时候,两个衣冠楚楚的青年走到了他的跟前,问道:“你就是洪学智先生吧?”

洪学智微微点头,那几个人连忙行礼:“您好,洪学智先生。刚才中央组织部给你打了个电话,让你马上去北京,另有安排。我们的航班已经安排好了,就在今天下午一点。”

洪学智知道了这件事,赶紧回去收拾东西。没过多久,洪学智要回京的事情,就传到了几个老朋友的耳朵里,大家都来给他送行。

洪学智收拾好东西,坐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在飞机起飞的时候,他在东北十八年的生活,再次回到了他的脑海之中。

洪学智刚到首都机场,就被数名穿着统一制服的青年男子迎接,并且将其安置到了京西宾馆。

叶剑英得知洪学智已经入住京西饭店,特意前来看望,双方握完手以后,叶帅上下看了看洪学智,又看了看洪学智:“洪学智, 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啊!”

洪学智哈哈一笑,说道:“叶帅,我这身子骨可好了。”

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有太多的话要说,但因为京西宾馆是军委的会议场所,所以两人聊了几句之后,就各自离开了。叶剑英在开完军事委员会之后,将洪学智请到了自己的家里,洪学智刚刚落座,叶剑英对他说:“过去的这些年,你受了不少的罪。”

洪学智淡淡的说道:“叶帅,此事早就已经过去了。”

接着,叶剑英将军跟洪学智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把他请到家里来,两人商量一下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叶剑英自己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也希望洪学智能够回到后方,因为洪学智对这些事情很有心得,很快就能稳定局面。

洪学智一听叶帅这么说,立刻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愿意听从上级的命令!”

叶帅将洪学智送到了门口,嘱咐道:“现在的后勤工作很忙,你要好好整顿一下,稳住阵脚,你明天就到罗瑞卿那里,跟他说一下我的意见。”

第二日,洪学智遵照叶帅的吩咐,找到了当时的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把叶帅的意思传达给了他。

罗瑞卿见到洪学智,赶紧拉着他坐下来讨论工作,听了叶帅的意思,他对洪学智说:“你这次回京,中央有个重要的工作要交给你,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调到国务院国防工程办公室,做一个主任。如今全国战事吃紧,急需制造军火。”

洪学智一愣,罗瑞卿马上给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你在东北搞了十多年,对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去了国务院,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昨晚就商量好了,现在已经很晚了,我也就没跟叶帅说。”

说完,罗瑞卿就站了起来,拿起电话,给叶帅打了个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罗瑞卿跟叶帅打了个招呼,然后转头看向洪学智,说道:“要不,你先去一趟吉林,把工作安排好,然后搬家,然后再安排你的工作。”

洪学智从叶帅那里得知,1975年7月20日到8月4日,中央军委在国防领域内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工企业座谈会。邓小平在8月3日的全会上,明确指出:“整顿军工企业,最重要的是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把一个敢于担当的领导集体抓起来。”

在邓小平的指导下,1977年到1978年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首先着手对国务院国防工程办公室以及国防产业的各个单位进行了重大的人事调整。邓小平考虑了很久,决定任命洪学智为国务院国防工程办公室主任。

1986年10月,洪学智第一次踏足美国国土,开始他的第一次访美活动。

到了80年代以后,中美之间的关系虽然缓和了,但是美国人骨子里的高傲是无法掩饰的。

1980年刘华清就曾经登上过美国的航母,然而就在他打算靠近一看的时候,一名美国士兵将他给拦了下来。

美国方面出于保密考虑,不允许刘华清随意进入,所以他只好垫着脚,仔细打量了一下美国航空母舰上的控制面板。

刘华清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洪学智也知道了这件事。

所以,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美国人可能会找他麻烦的准备。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次美国方面的态度出奇的好,不但用最高规格招待了洪学智等人,而且还派了太平洋舰队的指挥官莱昂斯上将来和他进行沟通。

洪学智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一边走,一边偷偷地把美国军队的后勤安排和高级武器都记了下来。

之后,这些经历在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一场宴会上,发生了一件事。

当晚,莱昂斯为洪学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几杯酒下肚之后,气氛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莱昂斯借着醉意,对洪学智问道。

“洪将军,不知道你从哪里学来的,竟然能在朝鲜的战争中,打造出一条‘打不坏,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洪学智用一种诙谐的口吻说道:

“我是美国读过空军学院学来的。”

莱昂斯顿时有些尴尬,因为他发现,根本就没有美国空军学院这回事。

洪学智说的是抗美援朝,在那场战役里,他顶着美国空军的炮火轰击,为志愿军建立起一条坚实的后勤保障。

这就是美国走向崩溃的原因。

所以,听了洪学智的话,莱昂斯的脸色涨得通红,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哈哈大笑起来,掩饰住了自己的尴尬。

他又把这个问题丢给了洪学智,“那就让你到我们这边来办公吧。”

谁知道洪学智接下来的话,不但让莱昂斯涨红了脸,而且还让美国人哈哈大笑起来。

1988年9月14日,洪学智和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等17人,都被授予为上将。

1955年晋升为上将,1988年又晋升为上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甚至连国际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很多人都称赞洪学智为“六星上将”,虽然只是“戏称”,但也反映出大部分中国人对他的热爱。

曾经有人向洪学智打听过,他对于两度荣升上将一事,是怎么想的,不过,他只说: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一个人一辈子的功名富贵与否,与他对国家和人民有什么关系,他做了什么,奉献了什么。”

2002年夏,洪学智得了气喘,被医师请去调养。保健医师以北戴河多雨的天气为理由,不利于洪学智调养,建议他到比较干旱的东北部去。

中央军委、政协遂允其赴吉林疗养,洪学智因对吉林情有独钟,欣然应允。

位于吉林省四平市的“英雄城”里,是一座纪念馆。整座建筑都是白色的,大门上的浮雕让人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里面陈列着烈士的信息和各种战争时期的武器。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充满了红色理念的纪念馆,在修建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波折,特别是对当时的吉林省省长洪虎来说,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他的父亲洪学智对他的嘱托。

回到2004年,洪虎因为公务去北京办事,顺便去探望了洪学智,当时他正住在一所解放军医院。两人打了个招呼,老爸便焦急地问道:“四平烈士陵园建于1974年,怎么战役纪念馆还没建好?你是怎么当上省长的?”

这座早已报备的纪念碑没有建成,是由于吉林省当时的经济条件不佳,而被临时搁置。洪虎有些心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的父亲。

沉默了一会儿,洪学智想了想,道:“事急从权,你是吉林省的省长,也是我的儿子,这件事,你一定要处理好。”

他这么关心这个纪念碑,是因为……

四平之战,是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死伤人数最多,也是最惨烈的一次。

那时,洪学智奉命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率领部队进攻长春,这是伪满政府的“京城”。经过四日的猛攻,终于获得了胜利,消灭了敌军二万多人,巩固了东北后方的根据地。

由于作战出色,他被调到四平防守。在接到命令后,他才知道国民党对四平投下了炸弹,他只好作“坚守阵地”的打算。

但是,这场战争的胜利,却是用无数战死的士兵换来的。这件事成为洪学智心中的一种难以言喻的伤痛,也是他执意要建立四平战役纪念馆的主要原因。

1958年,原四平战役纪念馆落成,但因战争形势日趋复杂,加上风吹雨淋,历经风雨,已成为一片废墟,重建新建筑成为洪学智念念不忘的事。

经历了风风雨雨,洪学智依然不忘为牺牲的战友写下缅怀的心愿。并且,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了洪虎,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他们了,你一定要做好。”

1999年,59岁的洪虎,背负着父亲和祖国的期待,接任吉林省省长一职。他急切地想要在父亲辛勤耕耘的那片土地上大显身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洪虎为了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呕心沥血,为了建设新的四平战役纪念馆,他不得不推辞,直到退休,他也没能完成父亲的嘱托。

临走的时候,洪虎又叮嘱手下要建一座四平战役纪念馆,这是他父亲的心愿,他们必须要做到。

从那时开始,吉林省的经济状况就越来越好,税收也没有前几年那么拮据了。

随后,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四平战役纪念馆的改建工程竣工,并于2008年3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四平战役纪念馆建成后,就成了一个很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文物,这些文物,就是一段生动的回忆。

这样一来,洪学智老爷子就可以如愿以偿了。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