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宋任穷打电话给吴德,通知他到北京工作,吴德:能不能不去?

历史学馆 2024-01-05 20:58:09

电话

1955年,吴德在北京任职,忽然接到一份命令,要他到东北去当吉林省的第一书记。

这次调令,是要吴德想出一个发展吉林农业,保证土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吴德一到吉林,就立刻融入到了当地的人群之中。

首先,他亲自到田地里去,从村民那里了解有关情况,然后在得到的信息基础上进行改造。

吴德在改革期间,曾有几次奇思妙想,发挥了他极富创造性的创意,使吉林在短期内获得了骄人的成就。

只是一年多的功夫,吉林的农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吴德的作为,更是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赞扬,很多人都表示,任命吴德实在是太英明了。

吴德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选为“八大”的代表。

吴德对吉林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一点,还是从毛主席的评价上来看,最为准确。

1958年,吉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主席亲自来看过一次,一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通知吴德,而是独自一人去了一块吉林的田地。

看着田地里忙碌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见到毛主席,也会很开心的向毛主席招手。

吴德才在附近巡视了一圈,知道毛主席要来了,忙得满头大汗地将毛主席迎了出来。

看到吴德这个样子,毛主席哈哈一笑,对吴德的过往大加赞赏,把吴德说的满脸通红,连头都抬不起来。

见吴德低下了头,毛主席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用手一指吴德:“瞧瞧,人家都害羞成什么样了!”

吴德闻言,也是哈哈一笑,众人也是一阵哄笑,就像是时光倒流一般。

到了1938年,吴德又接到了中央的指示,发动了冀东起义。

按照政府的预计,最多也就是数千人参加,没想到吴德竟然召集了这么多人,足足有10万多人参加了这场起义。

冀东起义后,吴德组织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和抗日活动,使冀东的军队逐步壮大起来。

1940年,毛主席亲自接见吴德,对吴德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

当时毛主席夸奖他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尴尬地低着头,嘿嘿直笑。

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把吴德调任吉林,任吉林省委的首任书记。吴德在吉林11年来,始终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吉林人民一个碧水蓝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也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1966年5月,正当吴德着手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时,他忽然收到了中共中央东北省委第一书记宋任穷的来电,要他立即沈前往沈阳进行述职,并把目前的工作进行交接。

吴德从宋任穷那里得到消息,带着一大叠文件匆匆赶到沈阳,向宋任穷汇报情况。

吴德和宋任穷见了一面,就把吉林最近的工作汇报给了宋任穷。吴德提到要离开吉林,对宋任穷说道:“宋书记,你在我吉林工作多年,也是很舍不得的,我还是不要再去北京了,让其他的同志过去吧。”

宋任穷被吴德这么一说,态度坚决,“这是工作上的要求,是中央的命令,不走也得走。”

听宋任穷这么一说,吴德觉得这次调动非同寻常,于是试探性地问道:“现在北京是什么情况?”

接着,宋任穷给吴德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北京的形势,其中提到彭真时,宋任穷没有说得太清楚,嘱咐他别再追问,还嘱咐:“等你到了北京,再由当地同志跟你说。”

接着,吴德遵照宋任穷的吩咐,把吉林的工作,东北的工作,都交给了相关的同志。

吴德在完成了权力的转移之后,于5月24日前往北京与邓小平会面。

邓小平看到吴德后,照例微笑道:“欢迎你的到来,根据中央的安排,你去北京市委,李雪峰担任第一书记,你担任第二书记。你先到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开一次会,李雪峰同志跟你商量一下北京的形势。”

紧接着,吴德也赶到了会场。因为是中途开的会,所以吴德没能连续掌握开会时的内。

不久,吴德得到叶剑英召见的消息。吴德和叶剑英见了面,叶剑英告诉他:“毛主席要等到北京的治安工作做好,才能回来。还有一件事,就是北京市委的改组工作。”

没过多久,吴德和李雪峰见面了。李雪峰告诉吴德:“北京有很大的问题,毛主席曾指责北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针刺不进去,水也不能渗透。所以,你来北京之后,一定要把这几个问题解决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不久,吴德被调往北京市,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代理市长。吴德同时也是北京警备区第一政委和党委书记。

6月3日,吴德与周总理总理会晤。周总理总理告诉吴德:“北京新市委的名单要在报纸上报纸上刊载。”

于是,吴德在北京市仅呆了七个多月。但是,这七个月的工作,对吴德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吴德被派往北京,是由于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得毛主席的信赖。

成长

1913年,河北省丰润县大新庄镇,一位贫苦的农家子弟,像二十世纪初期的许多农家一样,童年时,他曾经历过一段令人痛心的饥荒。

没了食物,人就不会思考,一家人把这么机灵的孩子送到了学校,可一上课,他的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比夫子那一声“发乎情,止于斯”还要响亮。

他的家境很差,连一顿饭都没有,正如他父母所说的那样,“脑子比当铺的算盘还灵光”然而就是这样聪明的人,回家以后还要饿着肚子。

不过,食物的匮乏对吴德的启发并不大,他的思维很敏锐。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他就听留学回来的老师说,丰润一直是个粮仓,“为什么不能填饱肚子?”小吴德嘀咕道。老师怜悯地望着那个瘦骨嶙峋、黄黑相间的小男孩:“当你再大一点,那就好了。”

可吴德却怀着一颗渴望的心,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能长大,等他长大了,家里就多了个帮手,吴德就能在镇上的财主家里帮忙了。不过,当吴德真长大后,他们就傻眼了。

这小子前途无量。吴德在大新庄镇读了一年又一年的初高中,终于在1930年考入北平志诚中学,一时之间,他几乎成了全镇的中心人物,凡是从吴德家走过的人,见了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会笑脸相迎,说一声:“你儿子将来必是国民党高官”。

当时,一个镇出了个“国民党”,这是何等光荣的事啊!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吴德此时虽然身在北平,却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要做一名终生的马克思主义者。

后来,吴德被送到了弘达中学。求学期间,曾多次参加北平大罢工、南京请愿等。并与南京、山东、上海、安徽等地的先进学生团体包围了国民政府,随后由国民党的反动警察送往北平。

北平的一些熟人,一看他的“做派”,都不禁害怕,只是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家业’,你是个一无所有的人,不能跟少爷小姐们比……”

吴德只听出,对方在“事业”两个字上,带着畏惧,带着逃避,带着一丝淡淡的厌恶,就是不肯给他任何鼓励。他只是说,“因为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没有了。”

1932年,吴德参加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同年,吴德考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正值国难当头,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他毅然退学,投身革命事业。

1940年,吴德到了延安,他把冀东的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建立一个由吴德担任秘书长的城市工作委员会。吴德是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的,抗日战争打赢以后,吴德返到冀东,任冀热辽分局组织部部长,后来又任冀东军区政委和唐山市委书记。

吴德回到家乡后,工作变得越来越顺利,在此期间,他与人民解放军一起战斗,对新中国的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了燃料工业部的副部长。

然而,吴德在中央的时间并不长,1950年,他被调到中原,任平原省委书记。

平原省解散后,吴德回到天津,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和市长。吴德在天津停留的时间并不长,1955年,吴德再次调任到了吉林,担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和吉林省军区政委,可以说,吴德现在已经是吉林的一把手了。

不久,吴德又被提升到了东北中央局的书记处书记.

1975年5月3日,毛主席本人在中南海主持政治局会议。

在开会之前,毛主席同与会代表一一握手致意。毛主席见到吴德时,同他握手,说道:“吴德有德。”语气中满是赞许。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吴德已经是第二次听到了。

傍晚回家后,吴德把周总理的讲话翻来覆去地想了一遍,感到深受启发,更加坚定地相信了毛主席的话。周总理曾说过:“主席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看法,都在观察之中,所以他必须谨慎行事。”

周总理对他讲了这番话,就是周总理认为吴德是可以信赖的。随后,毛主席吩咐其秘书张玉凤去找吴德,把事情搞清楚。闲聊之中,张玉凤跟吴德说起了毛主席交代他的事情,也让吴德听懂了周总理的意思。

吴德在北京工作期间,一直很感谢周总理总理,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周总理都对吴德给予了关照和指导,这些都是吴德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得偿所愿

到了八十年代,吴德在中国历史上,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好几个人。

第一个是1915年生于湖北省红安市的陈锡联。

他14岁入伍,个子很矮,身高还不到一支枪的高度。

1937年10月19日,阳明堡一战,歼了二十四架日本战机,陈锡联年仅二十二,被称为“小钢炮”。

1947年4月,豫北会战,“东陵大盗”孙殿英被生擒。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北京军区在北京的作用很大,也很有可能和领导有更多的联系,这对他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陈锡联后来崛起的主要原因,他曾经负责过中央军委的工作。在打击“四人帮”的反动势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80年1月,陈锡联响应邓小平的要求,主动提出辞职。

1999年6月10日,85岁的他,于北京病逝。

第二个,就是纪登奎了。

他是山西人,15岁时就参军了。他也是身经百战之辈。他不像其他两人那样,一开始就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成为了许昌的地委副书记。

纪登奎不仅天赋异禀,而且运气也很好,毛主席路过许昌,听说他很有天赋,就亲自过来听他汇报。毛主席听了这份汇报,很是满意。也是从那以后,纪登奎的仕途突飞猛进,二十八岁就被提拔为书记,然后又进了中央政治局,当选为副总理,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官员。

1980年。一切都恢复了正常,纪登奎辞去了所有的工作,三年后,他决定重新回到村子里,为村子里的发展做贡献。

陈永贵是第三个

陈永贵生于1914年,一生艰辛,参加革命以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直至1948年,他获得了入党的资格,并认真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也许是常年生活在底层的缘故,陈永贵对老百姓最想要的东西总是了如指掌,这让他对为民服务的理念越发的坚定。

毛主席一直倡导的是深入基层,而陈永贵无疑就是这样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陈永贵受邀在天安门广场会见了毛主席。

1963年,大寨村遭受了洪水、干旱和冰雹的袭击,但陈永贵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让村民们吃饱喝足,住上了崭新的房屋,每年还能为政府贡献24万斤的粮食。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陈永贵是多么的优秀。陈永贵于1980年辞去公职,到北京农场任顾问,决心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做出最大贡献。1980年,陈永贵也跟着大家一起离职,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个更好的舞台,新的时代,就是要有更多的新人加入,才能更好的磨练自己。陈永贵于1986年病逝,终年72岁,告别了挚爱的故土。

晚年生活

自从吴德退休之后,吴德大部分时间都在闭关,除非是像纪登奎这样的老朋友,否则的话,他很少和外界接触。

吴铁梅,也就是吴德的女儿:

“我爸退休的时候,家里很平静,他很少出门,除了国事,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有一天,我爸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听到了关于贪官污吏的消息,他很生气,直接关了电视,我爸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对国家不利的人。”

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很多老朋友都来找吴德,希望他能给他一些建议。

“你还是去外面走走吧,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德听到这里,不情不愿地同意出去走走,看着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心中也是美滋滋的。

吴德于1992年被确诊为一种血源性疾病,此后病情不断恶化,他的女儿吴铁梅也曾向中央提出过,要让她爸爸重新享受国家领导的待遇,并获得了政府的同意,此后吴德住院期间的所有医药费,都是由卫生部负责。

也正因为如此,吴德经常对他的家人说:

“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大家要时时心怀感激,为国效力,为国效力……”

1995年,吴德病重,弥留之际,握著他的家人的手,叮嘱道:

“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吴德于11月29日病逝,终年92岁。

吴德同志有一双儿女,都非常出色,大女儿吴铁梅,退休之前在文物局上班,二女儿是一名大夫。虽然不是什么高级官员,但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也是值得敬佩的。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