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在遵义投出关键一票,晚年请求分配工作,毛主席如何批示?

历史学馆 2024-01-10 20:11:07

关键一票

王稼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于1931年1月向中共中央报告,要求到根据地工作。中央批准了他的要求。三月,王稼祥和他的同志们,在重重保护下,到达了江西宁都县青塘。

那时,中央苏区正进行着怎样打破“围剿”的准备,王稼祥作为中央代表,出席了苏区中央局在青塘的扩大会议。在那次会见中,他首次与仰慕许久的毛主席见面。

王稼祥对毛主席在会议上的讲话感触很深。王稼祥在会后休息时,实在按捺不住,走到毛主席跟前说道:“泽东同志,我来自白区,好多事情还不清楚,对于战争更是个门外汉,给你这么一讲,我受到很大的启发。等开完会,我会特别向你请教的。”

毛主席满口答应:“自家同志,不要见外,我也正有此意。”

会后,毛主席不出意外地邀请王稼祥到他的住所,同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那时候王稼祥刚刚从国外回来,对我国的许多事情还不太了解,所以两人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毛主席激动地站了起来,提笔在上面写了几句话,然后看着王稼祥,说道:“来,我给你看一幅对联。”

王稼祥凑近一瞧,只见上面是这样一句话,其大意为:

敌进则退,敌驻则扰;敌退则进,敌疲则战,游击战争则必胜;

大踏步前进,引诱敌人,集中力量,逐个击破,在移动中消灭敌军。

王稼祥一看,立即赞叹道:“好,很好!总结很直接,也很简洁。而且,你的字写得还不错,有自己的风格,让我很是欣赏!”

毛主席也微笑道:“不好意思,我可不像你们这些在国外留学的学者。不过,我写的这首诗,可不是从外国学校里学来的!”

王稼祥立即回答:“是啊!没错!你常年战斗在最前线,经验丰富,我要跟你学一学!”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稼祥很快就遭遇了一场大逆转。

1933年,四度反“围剿”大捷,为庆贺,又为警醒将士,振奋军心,中共中央于江西乐安县的谷冈村,举行青年工作大会。

朱德总司令,政委周恩来,以及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都要到这里讲话。

轮到周恩来讲话了,他走到讲台前面,笔直地站着,刚要打招呼,“轰隆”一声巨响,把他的话给打断了。

几架敌机突然袭来,王稼祥在一片混乱中,被击中了。

经过检查,王稼祥的肚子上插着几块金属碎片,但战场上的情况实在是太恶劣了,不可能通过外科手术把这些碎片取出来,所以只能采取了保守的方法,没有麻药,患者就在那里默默地承受着痛苦,然后由医生用磁力把碎片抽出来。

王稼祥足足忍受了八个多小时的痛苦,那时候,无论是王稼祥还是医生,都没有意识到,“刮骨疗毒”只是一个开始。

后来去了医院,才知道,那枚弹片是从右下腹部射入的,穿过升结肠,卡在了右侧的肠骨窝里,因为没有切除坏死的骨头,所以导致了右下腹部的局限性腹膜炎。

这些碎片给王稼祥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给王稼祥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他的伤口上必须要有一根管子,这样才能让脓液源源不断地流出。

事后,给王稼祥看过病的王斌大夫说:“王稼祥是我们中央主要领导人里受伤最严重的一个,他差一点就牺牲了。”

1935年,在“五次“围剿””失利之后,红军被迫从根据地撤出,实行了战略转移。

王稼祥在飞机上受了重伤,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毛主席又得了疟疾,情况很不好。

在行军途中,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士兵们接到命令,就地休整。

一座破旧的茅屋里,王稼祥等人被警卫们抬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里。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轻的士兵突然开口道:“这里有没有空位?同志?”

这时,王稼祥耳边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别喊了,我们去外面歇着,别打扰他们睡觉了。”毛主席低声道。

“毛泽东同志,你怎么来了?王稼祥听出了毛泽东的话,连忙把他请到屋里坐坐。

毛主席听到王稼祥的声音,心里一喜,于是两个人就在警卫员铺好的稻草上闲聊起来。

两人互相打了个招呼,王稼祥就把憋在心中的一个问题提了出来:“毛泽东同志,您怎么看目前的形势呢?”

毛主席听到王稼祥的问话,低下头想了想,然后说道:“你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王稼祥见状,也不掩饰自己的来意道:“我的意思很简单,李德他们绝对不能统领这支部队。”

毛主席听了王稼祥的话,感兴趣地又问道:“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事实上,王稼祥也想到了这种困境,可是李德和博古两个人控制了军队,他们虽然是同学,但是从客观上来说,他也知道这场战争必败无疑,可是他也无能为力。

王稼祥看了毛主席一眼,说道:“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好。”

毛主席又对王稼祥微微一笑,然后又谈到了战争的形势,第五次“围剿”的失败,为什么会有这样失败结果,为什么前几次会成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针,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稼祥认真地听着,对毛主席的话深表赞同。但是,正当他沉浸在这种思想中的时候,他听到了军队的命令,要求他们继续前进。

于是,二人要么躺在担架上,要么躺在营地里,二人就自己的革命思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长谈。

王稼祥在听取了毛主席关于时局和革命主张之后,毅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能再由李德和博古两个人来指挥军队。

接着,王稼祥又去找那些支持毛泽东思想的同志,如朱德,周恩来,把毛主席的话转达给他们,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同意。

大家商议之后,决定等部队到达遵义以后,就把李德和博古两个人的指挥权交还给毛主席。

1935年1月,红军胜利地占领了贵州的遵义,而追击他们的国民党军队也被甩掉了,要赶上来还得花些时间。

于是,王稼祥就利用这个机会,和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取得了接触,并召集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博古、李德他们在会上用了诡辩的手段,把五次“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了客观原因上。

他说,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的兵力差距太大了。

但是,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的军队在前四次“围剿”中都是以弱胜强,毛主席下台之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又岂是主观因素所能解释的?

所以毛主席立即就提出了放弃游击战,走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所有人都赞同毛主席的这番话,但是因为博古和李德的身份,谁也不敢站出来。

王稼祥就是在这个时候,坚决地把博古他们这些人都指出来了。

他用有力的言辞说:“要有毛泽东那样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来领导红军。”

最后,王稼祥再次把票投给了毛主席。

1945年4月23日,抗日战争接近尾声,延安举行了“七大”。当天,位于杨家岭的中心礼堂里,一片欢腾。近1000平方米的大礼堂内,共有8个代表团755人。

他们带表着121万党员、一亿多解放区人民的重托来到这里,商讨中国革命的伟大计划。

主席台上,24面党旗映衬着毛主席、朱德的肖像,看起来庄严肃穆。王稼祥是最后一个走进来的,他当时还病着。

下午三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弼时在庄严的《国际歌》中宣布会议开始。毛主席就《两个中国之命运》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演说。

七大全会结束一个月以后,又到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央候补委员的选举。每一位代表都有推举中央候补委员的权利,先经过“海选”,然后再进行全面的民主讨论,最后再以投票方式选出,这也是七大中争议最大的环节。

大会提出了94个候选人,供代表表决。

6月10日,中央委员会的选举结果出来了,44个人被选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毛主席,朱德,任弼时,刘少奇都获得了一致的票数。王稼祥只得到209票,因为没有超过半数的选票,所以他的排名很靠后。

根据杨尚昆的分析,王稼祥之所以不能当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王稼祥的书卷气比较重,他的个性比较内向。

有些人觉得他很高傲,很难接近。缺乏群众基础是他的主要缺点。而且,投票的时候,他并没有在场,这对他的票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由于王稼祥也是留苏回国的领袖之一,所以被视为教条主义的中坚分子。

王稼祥在苏区的时候,其实就是从原来的错误路线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毛主席曾经说过:“在教条主义中,王稼祥最先拥护我,立了大功!”

王稼祥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泰然地接受了他的失败。王稼祥笑着说:“没有被选中也没关系,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就算被选中了,也不一定能对党起到多大的作用。”

七大虽然“实际上是一次统一的会议”,但是毛主席对王稼祥的落选,仍然感到有些惋惜和不满。他决心协助王稼祥参加中央委员会的候补选举。

王稼祥的确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1945年给毛主席写了两封信,就自己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省。

毛主席又把王稼祥的其他功绩一一列举出来,其中有很多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王稼祥虽然生病,但他还是认真地看了很多关于七大会议的报告,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毛主席还对部分代表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

于是,很多代表对王稼祥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看法。毛主席接着说:“主席团已经决定,他将是我们党的预备委员”

七大选举出33名预备中央候补委员,王稼祥以第二名的得票率,保住了他的政治生涯。

用杨尚昆的话来说,毛主席是在协助王稼祥进行“选举”。

选址

1949年初。王稼祥到了西柏坡,一方面是为了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另一方面是为了把东北的形势报告毛主席。毛主席听说王稼祥在西柏坡,就派人去见了自己的老朋友,想要和他谈一谈。

也就是那一段讲话,对新中国的首府之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王稼祥会见了毛主席,他们在一个简易的土坯房子里谈到了将来中国的首府。

毛主席说:“我找你有个重要的问题,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你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了解,您认为我们未来的首府应该选在什么地方?

王稼祥听毛主席这么一说,也就把他的意见说了出来,他觉得首都应该把北京也算进去。毛主席让他解释一下原因。

王稼祥觉得,北京是新中国的首府,因为它离苏联、蒙古很近,边境线很长,但没有战事,山东、辽宁半岛也可以防御来自海洋的威胁。

近百年来,明、清两个朝代,也都以北京为都城,民众的心态,也是乐意接受的。

对于其他几个地方王稼祥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黄河一带的洛阳和开封,由于中原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又有水患和交通不便,所以不能在此建都。”

谈到西安、南京时,王稼祥说:“现在中国已不是秦、汉两国了,东海岸、南、北三省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西安地处西,在地缘上没有任何优势。

南京是蒋介石的大本营,地势险要,靠近东海,是个极大的缺点,所以我们不能把都城设在那里。

毛主席听了王稼祥的话,连连点头,对他的意见很是赞同。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谈判历经几番波折,终于圆满结束,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手里。

毛主席等人在三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的驻地也由西柏坡迁到了北平,毛主席把这次到北平叫做“进京赶考”,周恩来微笑道:“大家应该都能通过。”

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已清楚地说明,四五月份即攻下南京,而后在北平举行政协,组成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把首都定在北平。

离世

1956年9月,王稼祥在八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但是他去找毛主席,说道:“主席,这次全会选举我当书记处书记,责任重大,我受之有愧,还望中央把我的位子让给一个对党贡献更大的同志。”

毛主席微笑道:“你怎么就不能当书记处书记呢?你早就应该这么做了,难道你对党的贡献还不够?别客气!”

王稼祥又一次拒绝了。以我的实力,我真的做不到……”

毛主席打断了他的话,问道:“你找我还有其他什么事吗?”

“这就是我来的目的。”

毛主席摆了摆手,笑道:“这件事没有商量的必要,你就接下这个工作吧!”

王稼祥担任了党的书记处书记,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从1956年开始,毛主席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中央政治局,研究重大国事,开会地点就定在中南海丰泽园里的“菊香书屋”。

出席这次大会的,通常是王稼祥,书记处第二号人物彭真,张闻天,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新华社社长吴冷西。

开会的地方是毛主席的卧房,平时毛主席都是身着睡袍,斜倚在床边,半倚在床边,与会人员围着他围成一个半圆。

周恩来,刘少奇,彭真,王稼祥,都是一群朋友,可以畅所欲言,而且毛主席穿着睡衣,很容易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王稼祥当上了书记处书记以后,还干了许多事。从那时起,他曾随周总理和毛主席接见外国客人,先后担任过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

1972年的端午前夜,王震夫妇和其他一些同志邀请王稼祥和他的夫人来探望朱德。朱德见老朋友来了,很是开心,说道:“大家都来看我,我很荣幸!”

朱德又对王稼祥说道:“毛主席还没有忘了你们,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导,你是在危急关头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你不用担心,过不了多久,您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了。”

王稼祥很快就写信给周总理,要求出去工作。周总理读完王稼祥的来信,沉吟不语,觉得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于是向毛主席报告了情况。

毛主席看了以后,高度赞扬了王稼祥的生平,又请周总理在后来的三中全会上详细地讲了一遍。

毛主席在扩大的三中全会上讲过:

“王稼祥同志为我写的这个报告,这种老干部非常不容易,要尽早地把他放出来。遵义会议,是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决定性的决定。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由我、恩来、王稼祥三个人组成的领导班子。”

随后,毛主席指示,要王稼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去参加中央委员会的培训班。王稼祥得知这个消息后,表现得非常镇定,他说:“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会努力工作的!”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王稼祥以代表身份出席这次会议,当选中央委员。十大以后,中央把俄文的翻译任务交给了王稼祥。

这一工作完成以后,中央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又考虑把王稼祥调到新组建的对外事务小组,帮助周总理处理外交事务。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王稼祥在1974年1月25日晚上,突然心脏病发作,终年68岁。

王稼祥逝世以后,毛主席就经常提到他。一直到1976年1月,毛主席都还向他的部下讲述了王稼祥对我党的功绩,以及他溘然长逝的悲痛。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