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魂财经:展望农历蛇年,对中国股市的八大期盼

李国魂 2025-01-19 02:39:17

农历蛇年为中国股市增添动力

农历2025蛇年新春即将来临。

过去的一年,中国股市虽然整体处在极度动荡之中,但总算是有所上涨。新的一年是农历蛇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切都充满期待。

在此,我用自己的笔笺,写下我对农历蛇年中国股市的九大期盼。

第一,期盼中国股市再也不能有负于中国经济,彻底告别3000点的来回折腾,启动一波真正的牛市行情

自2015年上证指数从5178点下跌以来,上证指数屡屡陷入3000点“保卫战”。

今天的上证指数与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相比,下跌幅度接近50%,举世罕见。投资者更是苦不堪言。

纵观近十年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股票市场的对应关系,唯独中国股票市场与中国经济形成最为典型的背离走势。在全球主要股市连续16年大涨暴涨,连创历史新高,唯独中国股市和历史高点相比下跌幅度超过50%。

显然,中国经济绝不是中国股市一蹶不振的背锅侠。2007年,我国GDP为27.009万亿元;2024年我国GDP为134.91亿元,18年累计增长500%。但是,2007年上证指数国收官点位是5261.56点,2024年的点位是3351.76点,18年却巨幅下跌了36.3%。中国股市对中国经济的扭曲解读令人唏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007年,美国GDP为14.48万亿美元,2024年为28.79万亿美元。与2007年比较,增长92.3%。但是,美国三大股指从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最低点一路连续走牛,道琼斯指数由6469.95低点一路上涨到2024年12月的45073点,涨幅超过588%。标普500从666.79点涨至6099点,暴涨815%。纳斯达克指数由1265.52点涨到20055点,涨幅1485%。

中国股市屡屡陷入3000点保卫战,就是被空方垄断的融资融券转、量化交易、股指期货期权的月交割制度以及和现货市场交易机制错配等做空机制,在大干快上发行上市、蜂拥减持套现的共同作用下,场内增量资金来源枯竭。做空机制自然将锁定利益的目标瞄向毫无避险机制保护的中小投资者。

我们期盼,新的一年,不仅能够彻底告别3000点的苦战,而且能够具备牛气冲天的能量,向着历史最高点发起冲击。

第二,期盼政府工作报告力挺股市上涨

作为年度最重要的全面工作布局的指引,政府工作报告极为重要。如果对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专题进行周密部署,将产生重大利好推动作用。

因为,拯救中国股市就是拯救中国经济。中国股市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巨大。上市公司就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显得至关重要,应当成为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我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GDP之比近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到所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50%左右。可见,一个充满发展活力具备投资价值的股市,对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具有不可限量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2025期待两会聚焦股市发展大计

第三,彻底取消印花税

世界各国收取印花税的国家并不多。

2023年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28日起,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按股票交易成交金额的1‰对卖方单边征收,下调至按0.5‰征收,本次为中国证券历史上第7次调降交易印花税,上一次调降为2008年9月19日。

与其把印花税当成调控股市走向的政策手段,不如直接取消效果更好。我们不断拿印花税说事儿,即使印花税大幅下调,实际仅仅是我们和国际接轨。因为,目前全球主要股市都不征收股票印花税。美国于1955年就废止股票印花税制度。同样,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证券市场都已取消印花税。

2023年8月28日量化交易导演的走势

近五年来,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总额超过1.2万亿元。明显对股市产生抽血效应。但是,印花税税收占总税收收入的占比仅为1.76%,属于规模极小的税种。直接取消才是最好的长期利好。

第四,中金所和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统一实行T+0交易机制,有效遏制做空者投机钻营

1995年,我国沪深交易所股票交易由T+0改为T+1交易机制。但是,中金所于2010年4月16日推出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却采用了T+0交易机制。而且发展至今的所有股指期货期权产品全部采用这一机制。

就是说,股票现货交易和期货期权交易分别实施T+1和 T+0两套交易机制。这算是全球证券市场最为割裂的交易机制。T+0和T+1两套交易机制并存,当然在两个市场之间形成投机钻营的空间。

不可否认,股指期货期权已经成为券商自营、资管、公募、私募、信托、QFII/RQFII、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唯独中小投资者无权参与。特别是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推出以来,股票交易市场投机形成了T+0回转交易。对机构而言,T+0和T+1并存并用。在两套交易机制并存和特权T+0回转交易的加持下,量化交易、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通共同形成做空股票市场的巨大能量。

为何我国股票市场不恢复最早的实行T+0交易呢?2023年8月证监会表态,目前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占比96%,现阶段实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投机炒作和操纵风险,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实行T+0交易将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

这更加凸显出当前各种避险机制将两亿多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所暴露出来的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弊端。

要彻底根除两套交易机制并存所引发的制度漏洞,唯有统一两个市场的交易机制。

现货交易T+1和股指期货交易T+0

第五,期盼将股指期货期权月度交割改为季度交割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认为,股指期货期权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对冲风险,降低风险,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同时也将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策略,推动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提升效率并稳定市场。但是,残酷的事实是,自从股指期货期权推出以来的15年,中国股市就下跌了15年。

截至到目前,中金所推出了7个股指期货期权品种,沪深交易所推出了9个ETF期权产品。

中金所的七个品种是沪深300股指期货、上证5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货、中证1000股指期权、上证50股指期权。除了中证500股指期货有5个合约以外,其它期货期权产品都各有5个期货合约和18个期权合约,覆盖了市场流通市值的80%。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9只场内期权产品分别是: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上证50ETF期权、沪深300ETF期权、科创50ETF期权、科创板5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场内期权有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深证100ETF期权。

为何期望值与实际落差如此巨大?甚至这些衍生品最后都沦落为做空市场的利器。

美国股指期货期权产品都采用季度交割。而且和股票市场一样采用T+0交易机制。我们引进后,却改头换面变成月度交割。频繁交割带来的自然是更多的做空时机。在这种交易环境之下出现的量化基金灵均投资一分钟抛售26亿元的筹码的操纵市场行为绝对不足为奇。因此,将股指期货期权月度交割改为季度交割迫在眉睫。

第六,期盼取消资金门槛限制,赋予中小投资者参与避险机制和融资融券的权利

根据按照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股市现有个人投资者占全市场投资者的 99.76%。具体为,持股市值10万元以下的小微投资者占为87.87%,10万元至50万元的占 8.12%,超过5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占3.77%。

但是,我国中金所股指期货期权、沪深交易所ETF期权和融资融券三大交易机制的资金门槛是资产不低于50万。这说明中小投资者基本都被这三大交易机制拒之门外。实质就是机构垄断的特权。

既然监管者认为这些产品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但是,实际的规则和制度决定了融资融券就是垄断机构的专利,就是机构的特别提款权。等于从制度层面剥夺了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机制的权利。显然与我们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初衷完全相悖。

从国家层面来讲,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可谓不遗余力。国家已经连续出台三个国九条,每一个国九条都非常突出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要求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2024年12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的融资融券业务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证券行业机构应切实发挥融资融券业务的功能性作用,始终牢记人民性原则,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核心位置,让融资融券业务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群众财富增长、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

如果要真正落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目标,最起码是赋予所有市场投资者同等的参与权利,才谈得上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群众财富增长、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

第七,取缔量化交易机制,最大限度遏制做空动能

量化交易被贴上“砸盘元凶”的标签不是没有原因。最大负面效应是无所不用其极的高抛低吸带来天量成交,而指数原地踏步甚至大幅下跌,广大中小投资者被深度套牢。因为,量化交易就是在特定时点,依靠交易信息优势,不断引发交易共振,加剧市场波动,频繁撤单买卖换仓,直接对长期价值投资形成巨大冲击。

根据证监会对量化交易弊端的概括:主要是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个方面。

自2023年9月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先后出台了若干修订限制量化交易的举措。证监会提出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十六字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出更多务实举措。但是,实施效果显然事倍功半。而且,现在北向资金已经选择把程序化量化交易作为重点方向开始交易,成了新生的量化主力。证监会和交易所不得不抓紧制定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对北向投资者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的监管标准。

从历史走势可以判断量化交易并非适合我国证券市场。2021年7月21日至9月29日创下的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1万亿元纪录的区间,上证指数仅仅上涨2%,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双双下跌超过4%。

2024年9月25日至12月31日,沪深两市连续65个交易日成交额超万亿元,创下了持续时间最长的单日成交额超万亿元纪录。但是股市走势却将所有响应号召的新一代股民深度套牢。

2023年8月28日印花税减免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巨大阴线同样令人大跌眼镜。

我们必须认清,量化交易本质与现有法律条款完全抵触。

我国《证券法》第55条第1款规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影响或者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一)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四)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量化交易最疯狂的广告语

量化交易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与监管初衷背道而驰。与其将高昂的监管代价花费在对股市走势形成巨大负面效应的量化交易上,不如彻底关闭,从根本上消除其做空市场的动能。

第八,以央行为背书,建立十万亿规模的股市平准基金

除了继续加大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四大部委已经宣布的一系列利好举措以外,亟待组建以央行为背书的股市平准基金。

就是说,要加大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的规模;加快推进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

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层级考量,以央行背书为坚实后盾,果断组建规模庞大的股市平准基金入市,给市场一个强烈的做多信号。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到2024年12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万亿美元。

建设金融强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外汇储备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战略作用。至少以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为基础,由财政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中金所、中证金融共同筹资设立中国股市平准基金。将对稳定中国股市、提振投资者的持股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的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为全体投资者树立信心决心耐心奠定基础。

因为,央行背书,就是为股市健康发展奠定国家信誉保障。有了国家信誉担保,可从根本上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稳定性,营造出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发现功能和财富增值投资回报功能的协同效应。

建立股市平准基金正当其时

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就是要高度关注最广大的投资者所关注的大事要事关键事。核心就是要充分体现治理机制和运行交易机制的公正性、有效性、及时性。让参与各方从中国资本市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资本收益,这是判定这一市场真正具备存在意义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公开公平公正三大原则,对所有严重制约甚至阻挠中国股市向好的制度机制进行深刻反思科学整改,彻底打破废旧过时的条条框框束缚,才能从根本上奠定中国股市良性发展的制度法治基础。

蛇舞翩跹迎新春,股市广开财源路

我们期盼,2025农历蛇年,中国资本市场真的能够金蛇舞动,彻底打开财富大门,让亿万投资者真正体会到财富增值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 阅读:81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