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65)随枣会战(2)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4-06-12 14:05:35

冈村宁次先后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3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冈村宁次在参谋本部任职。1915年2月,日军为编纂日德战争作战史,派冈村宁次等人赴青岛搜集资料。

不久,他被时任黎元洪大总统顾问的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调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文牍书案之类的工作。

这样,冈村宁次在北京青木顾问处一干就是4年多。1919年回国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情报。

1923年9月,冈村宁次接到参谋本部上海驻华武官的调令。在上海纺织工人罢工,日本厂家枪杀顾正红事件发生后,他巧妙的利用英帝国主义分子打头阵,制造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使中国民众的反帝矛头一下子集中于英国。

结果,1925年度,日本对华出口总额,非但没有受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而跌落,反而较上一年增长了12%。

冈村宁次在瓦解和破坏五卅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情报、谋略及交涉协调能力,给参谋本部和外务省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得他们的赏识。

随后,他担任孙传芳的顾问,看着这支军队迅速膨胀成为五省联军,又被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击败。在一片混乱中,他盗取了孙传芳的军用地图,躲进了日本长江舰队,得到一大笔奖励资金。

回国不久,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的二次北伐,日军悍然出兵济南,1927年8月15日,冈村宁次接到了大佐联队长的任命,但这次虎头蛇尾的出兵济南,除了证明日本军队的残暴外没有任何作用,在国际上的一片反对声,他还没有踏上中国大陆,就打道回家了。

1932年2月26日,冈村宁次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3月6日晨,姗姗来迟的冈村宁次抵达上海,但淞沪战事已基本结束。

4月1日,他转任为临时军事调查委员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时年48岁,主要职责就是粉饰日军侵略上海的行动。

5月5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停战协定。尽管日军取得了在上海的种种特权,但冈村宁次还是对协定的内容并不完全满意,认为对中国“让步”太多。

1932年8月19日,冈村宁次奉命转赴东北,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

冈村宁次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与何应钦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举行正式停战谈判。这次谈判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将事先拟好的侵略条件强加于中国、强迫中国接受的一个仪式而已。

最后,冈村宁次终于拿到了令他满意的《塘沽停战协定》,这个协定,其实质在于强迫中国方面承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这等于认可华北平津地区是第二个“满洲国”。同时,非武装区的确定,也为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打开了通路。

1935年,冈村宁次转任陆军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成为了日军大本营决策侵略战争的核心人物之一。翌年3月晋升中将,转任第2师团师团长。1938年6月,任华中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指挥所部进攻武汉。

由于冈村宁次在中年时代,在孙传芳新直系部队里面做顾问,因此,他对湖北,江西,湖南的方方面面都相当熟悉。

武汉会战结束之后,冈村宁次仔细分析局势,对下一步南昌和随枣作战,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战术。

进攻南昌,冈村宁次采用闪电战、击溃战,以重炮首先击破中国军队外围的修水防线,然后,使用100多辆坦克、装甲车高速突破,抢在国军援军到达之前,占领南昌。

冈村宁次认为,中国军队在南昌的防御像一个核桃,只有壳子很硬,里面很软,而且空间大。

因为,第九战区将主力集中在修水防线,另外一部驻扎南昌,而在修水防线到南昌之间没有驻扎重兵。

这是因为,薛岳认为,目前第九战区兵力不足,同时要兼顾江西省和湖南省,很显然,湖南比江西要重要的多,所以,将主要兵力放在湖南境内,包括第74军。

薛岳还按照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前进速度和攻击强度来估算,修水防线至少能坚持3到4天,在这段时间内,完全可以将湖南和浙江的中国军队调到南昌一线,同日军决战。

可是,冈村宁次在南昌会战中,首先集中高达300门重炮,配合4个师团重兵,猛攻修水防线。这是前所未有的炮兵大规模参战,当时,参战炮兵和步兵几乎达到1:1。

而中国军队修水防线的大炮(非重炮)仅为日军二十分之一,根本无力抵抗,再加上日军大量使用毒气弹,短短一天之内,修水防线就被日军突破。

在修水一线日军开始进攻同时,薛岳调兵遣将他,按照日军步兵的前进速度,援军赶到虽然迟了一下,但南昌还是可以守住的。

可是,冈村宁次再次意外出招,使用100多辆日军坦克加上一个装甲汽车运输的步兵大队单独作战,编组为机械化突击军团,在修水防线刚刚被突破以后,立即高速突进。

这也是后来德军在二战中的闪电战的标准战法,区别是,冈村宁次早了德军一年多使用。

不过,在当时,这种作战方法不但国军没有听说过,就连英美法军事高层也没有听说过。

于是,日军装甲部队高速突进,2天之内,就已经占领了从修水到南昌之间的几个重镇,并且威逼南昌。

这时候,中国军队主力还没有增援到南昌,如果此时同日军在南昌决战,就是一支支国军部队补充上来,被日军集中兵力一个个吃掉。

鉴于这个现实,薛岳被迫放弃南昌决战,以保存现有实力,除留下一部防御南昌,迟滞日军以外,余部总撤退,放弃了南昌。

不过,此战,冈村宁次仅仅是占领了南昌,迫使国军后撤100多公里而已,并没有歼灭国军主力。

随后,元气尚存的第九战区中国军队发动南昌反击战,将日军分割包围,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对付随枣地区的第五战区,冈村宁次认为不能采用南昌的办法。之所以打南昌这样打,是因为国军布防分散,有空隙可以乘机。

而且,从修水到南昌之间距离不过几十公里,地形并不复杂(赣北平地多),便于装甲部队短时间突进。

李宗仁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可第五战区所在区域地形复杂,山地很多,司令长官李宗仁还在各地依靠复杂地形设防,如果仿效南昌一样,从正面进行突破,然后占领随县、枣阳,相当困难。

况且,就算占领这两个地方,也不能改变第五战区威逼武汉的事实,因为,周边还有上百公里的国军防线,总不可能全部占领。

所以,冈村宁次认为,对付第五战区,必须改变战术,以歼灭其有生力量为主。如果第五战区的主力被歼灭,李宗仁自己就会主动撤退,收缩防线,这样一来,武汉地区的日军也就非常安全了。

当时的情况,对冈村宁次来说,并不是十分有利,南昌会战刚刚结束,日军使用第101、106、6、27这四个师团10万大军,闪击占领了南昌。

薛岳的第九战区尽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却并没有死守,而是保存了战区主力,全线撤退,放弃了孤城南昌,中国军队伤亡仅有2万人不到,并没有伤筋动骨。

换句话来说,第九战区仍然具有主动进攻南昌和日军九江基地的能力,这对日军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冈村宁次的11军下辖7个师团又1个旅团,兵力似乎很多,但是,用于卫戍武汉周边几个省这么大的区域,并且还要对付国军三个战区,兵力是不够的。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写道:

根据我方现有兵力,如果出动主力进攻敌军第五或者第九战区数量优势的敌军,皇军就必须出动总兵力至少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的部队。

如果少于这个数目,则在总战斗力上不能相对敌军占绝对优势,无法完成战役目标还是其次,更有可能遭遇敌人重创。

但如果出动这么多兵力进攻,那么就必须在后方抽调大量防御兵力到进攻一线,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放弃大量后方卫戍的据点和地区。

可这又给后方敌军部队创造很大的机会,他们会乘机攻击我军占领区!这真是左右为难,捉襟见肘啊!

好在,武汉会战之后,由于冈村宁次不断向日本军部要求支援,日军从后方勉强增援来了2个师团,这就是乙种师团第33师团、第34师团。

这两个师团战斗力比甲种师团要弱,但武器装备基本跟甲种师团一样,远远强于中国军队,用于防御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得到这两个师团以后,冈村宁次就可以抽调2个甲种师团用于进攻,情况大为好转,具有一定的机动兵力。

不过,他也很清楚,如果日军再占领一大块地区,这两个师团的所谓机动兵力,也就泥牛入海,瞬间看不出了,所以,兵力还是不足的。

因此,日军第11军发动对第五战区的随枣会战,不管他是否愿意,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能陷入持久作战,而且,不应该随意占领战略意义不大的地盘。

道理很简单,冈村宁次这次用兵是割肉补疮,孤注一掷,如果陷入持久战,一则,再没有多余援军可用,现有部队只会越打越弱,作战越长,对他越不利;

二则,国军在大别山等地这些敌后诸有重兵和大量游击队等正规敌后武装,而日军后方空虚,这些部队肯定会主动进攻。

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在敌后一个县城,往往只驻扎一个联队到一个大队兵力(3000多到1000多人),周边国军和其他抗日游击队基本都有近千人,数千人,甚至还有上万人的。

这些日军驻军,本来就是战战兢兢,有的驻守日军连县城都不敢出。如果再抽调大量部队去进攻,县城只留下一个大队甚至一个中队,那简直就是自身难保,甚至一不小心,就被连锅端了。

所以,精明的冈村宁次制定了以闪电战歼灭第五战区主力,却不在乎占领国军地盘的总计划。

在制定计划之前,他不但仔细研究第五战区作战部队的情况,随枣地区的地形地貌,天气情况,甚至还仔细研究了中国军队统兵大将的性格和心理,比如汤恩伯!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日本人那种精益求精,做事认真仔细的精神。冈村宁次在回忆中写道:

此次计划极为大胆,这一点,我也非常清楚。但以我方兵力的劣势,想要获得决定性胜利,就必须冒险,别无他法。好在,军部高层也没有反对?

冈村宁次计划采用中央突破加两翼合围的战术,这也是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歼灭数百万苏军所采用的战术。

所谓中央突破加两翼合围,就是以一部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术,吸引敌军主力迎击,同时,以机动性较强的部队采用大范围穿插的方式,从敌军的两翼包抄,切断敌军的退路,增援通到,补给路线,最终,将包围圈内无法撤退也无法作战的敌军,全部歼灭。

世界上最成功的两翼合围战役,是苏德战争期间的基辅战役,50万德军利用步兵部队中央突破,装甲部队两翼合围的战术,一举将85万苏军歼灭70万人,全歼了苏军4个集团军,重创1个集团军,全歼苏军43个师,德军仅仅损失15万人。这种战术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冈村宁次的具体部署如下:

令战斗力强悍,兵力高达4万的甲种第3师团主力,负责从正面突破,正面攻击随枣一线的中国军队,吸引其主力集结在随县一带。

由于中央突破只是为了吸引中国军队主力的注意,冈村宁次特别强调第3师团的进攻,不要用尽全力,尤其不要一次投入太多兵力,留有余地,让我军感觉日军兵力有限,可以反攻获胜。

第3师团建于1873明治六年,又称名古屋师团,是日军师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师团,经历过日军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西伯利亚出兵、山东出兵等。

该师团还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是声名狼藉的屠夫师团。

冈村宁次还特别叮嘱第3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必须首先进攻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

藤田进奇怪的问道:

我们不是要围歼汤恩伯集团军吗?如果我们主动进攻,打草惊蛇,汤率部全军撤退怎么办?

冈村宁次哈哈一笑,说道:

那是你不了解汤恩伯此人。我跟汤君有多几次接触,他也是我们大日本帝国陆军士官校的毕业生。此人能力很强,善打硬仗,我对他很钦佩。

更重要的是,汤君性格强悍,富有进攻精神,在徐州会战就是一个好例子,他的进攻导致我军两个甲种师团崩溃。

我深知此人性格,所以如果我军主动进攻汤部,汤绝对不会随意撤退,而是会迎头痛击我们,这样一来,我们就吸引住他了。

随枣会战中的国民党中央军 图片来自网络

藤田进将信将疑,最终还是执行了冈村宁次的命令,实际上,事实证明,冈村宁次的判断完全正确。

日军两翼合围的部队,更是相当强大。因为,中央突破的部队是次要的,两翼合围的部队才是主要的。

两翼分为左翼和右翼,其中,以左翼为作战的主力,以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两个师团约7万重兵,从南往北进攻,切断中国军队南面和西面撤退路线。

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的战役,都是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甲种师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东史郎就是第16师团的一个班长。

这两个师团的师团长分别为:荻洲立兵中将,中岛今朝吾中将。他们在中国打了多年仗,非常熟悉中国战场。

由于两翼合围需要很高的机动性,冈村宁次怕这两个步兵师团不能有效完成任务,还特别派遣骑兵第4旅团参与左翼作战。

日军的骑兵旅团在关内数量极少,而且,大部分是编制大量空缺,但骑兵第4旅团却一直是装备精良,兵员充足的生力军,而且,机动性远远超过步兵部队。

本来,骑兵第四旅团隶属于日本关东军,常驻东北的海拉尔地区,侵华战争开始以后,骑兵第4旅团才调入关内作战。

日军骑兵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冈村宁次使用骑兵第4旅团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机动性优势,在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外围穿插,形成第二层包围圈,从而,彻底截断国军向南面和西面的撤退路线。

他认为,只要两层包围圈形成,里面的第五战区部队插翅也难飞,必将全部被歼灭。

而日军右翼,以北面信阳地区第3师团的第29旅团在重武器和空军配合下,从东往北突进,切断国军向北撤退路线。

冈村宁次知道,这一线国军兵力很少,而且都是装备低劣的川军部队,所以,用一个旅团的兵力就足够了。

他的设想没错,右翼日军后来作战非常顺利,只是,在最后阶段出了问题。

这不怪冈村宁次,只是李宗仁用兵比他还要厉害一筹,这点冈村没有想到。

冈村宁次计划,日军一旦在随枣地区完成包围圈,各部立即在空军和坦克部队掩护下,全力收网,务必歼灭圈内的中国军队,尤其是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主力。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