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化睡眠(sleep fragmentation)近日频繁冲上热搜,多家权威媒体发布报道。

一些值得讨论的现象发生了。
研究员的原意:碎片化睡眠和熬夜,它是「一样的有害」。

媒体的报道:危害「等同于熬夜」。

下一步的某些文章:碎片化睡眠「睡了等于没睡,比熬夜更可怕」。


打住!
一步步升级碎片化睡眠的危害程度,忽略了「长期」,「三五天问题不大」这些关键词,属实是「自己吓自己」了。
今天我们来尽量客观的聊聊碎片化睡眠,以及睡眠到底碎到啥程度,你应该及时就医。

碎片化睡眠(sleep fragmentation)顾名思义:睡眠不连续,睡觉的过程中频繁醒来。
即在睡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中断或觉醒。
其中觉醒包含你自己能感觉到的「清醒」,也包含你觉察不到的微觉醒。

碎片化睡眠不是一种疾病。
它可以是很多睡眠障碍表现出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外因导致的偶然性事件。
有小样本实验发现,人连续3晚的碎片化睡眠,只在第一晚影响了快速眼动睡眠和入睡后唤醒的时间,这让睡眠效率降低了。
但随后2晚,睡眠效率又提升了,且对记忆、警觉性等没有明显影响。

有危害!但和熬夜的危害不能相提并论。
因为熬夜导致的睡眠剥夺(睡眠时长不足)比碎片化睡眠显然要多,而且熬夜还会导致节律紊乱、睡眠时相延迟等其他问题。
虽然睡的碎,但毕竟是睡了,跟熬夜区别大了,跟没睡更是两码事。

但有一说一,引起这场讨论的是华西医院的一项研究:小鼠如果连续14天睡眠碎片化,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和糖代谢异常,补充乙酸盐对此有所帮助。
先别着急去「喝醋」!
找到睡眠碎片化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碎片化睡眠出现的原因很多,因为本身影响睡眠的因素就有很多。

在「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报告中,微觉醒有多个观测指标。
下图为模拟数据,不代表真实数据

不难发现,指标大部分与呼吸有关。
确实如此,睡眠碎片化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存在很大关系。
也可以这样理解:出现了呼吸问题和缺氧,随之出现了睡眠碎片化。
除了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碎片化睡眠相关的疾病还有这些:

重要的是,以上疾病不仅影响睡眠本身,还与抑郁症、认知障碍有关。
进行一次多导睡眠监测,就能明确睡眠相关疾病,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激素和情绪的紊乱也会引起长期的睡眠不连续。
例如:
围绝经期(更年期)的女性容易因激素波动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焦虑障碍的患者因过度紧张容易被夜间微小的动静惊醒抑郁症患者也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连续等问题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进行用药和心理治疗,有利于身心障碍的康复和睡眠的改善。

一些特殊的生活事件也会引起睡眠碎片化。
短期的包括:重大应激事件(考试、演讲、婚礼等重要活动;工作的变动、变化;失恋、失业等)、噪音、光线变化、环境温湿度等。

长期的包括:新生儿的照护、高需求儿童的照护、高龄病患的照护、倒班或夜班等。
调整睡眠环境、自我心理调适、家人的互相理解帮助、工作岗位的协调和适度休息,都可以帮助睡眠回归健康。

我们的睡眠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它需要自然发生。
偶尔的睡眠碎片化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但出现这5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最后,如果希望获得健康的睡眠,更重要的是你对睡眠有这些科学的、明确的认知:
我应该让睡眠自然发生我了解助眠药遵医嘱使用是安全的,也知道不应长期依靠褪黑素、药物来入睡尽管适度运动和脑力活动对健康有益,但我不应长期依靠透支身心的疲惫感入睡我能分辨影响睡眠的短期原因并及时调整我不追求人生中每一晚都拥有完美睡眠我追求睡眠一段时间内整体的稳定无法自行改善睡眠时,及时就医是良方

审核医生:李真
插画:金三儿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