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诊断中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是抑郁症吗?

茂德看养护 2025-01-04 11:04:34

演员赵露思日前在微博发长文,贴出病历。

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个诊断都很陌生,也好奇为什么诊断和赵露思所说的「抑郁症」不一样。

正如赵露思所呼吁,了解心理疾病很重要。

来自演员赵露思微博

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焦虑状态

今天我们聊一聊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ICD-11)的分类,分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是一大类障碍的总称,美国DSM-5则将分离性神经症状称之为转换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s)。

无论名称如何,现代医学认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种心因性疾病。

通俗理解:分离(转换)性障碍没有客观的生理病变,主要是心理的痛苦和躯体化的症状表现。

注意,它是一种疾病,与美貌、财富、世俗意义的成功无关。

其主要特点是:动态连接中断。

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精神过程心理活动过程突然中断:例如突然失忆身体与精神的连接中断:例如突然失语、失明、晕倒身心与现实的连接中断:例如突然木僵、突然「变傻」

这种断联是快速、不受控、动态变化、难以预测的。

不了解疾病的典型误解

对其发病原理目前仍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假说: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方式。

就像碰到火会马上收回手一样,是一种本能反应。即人类遇到危险的时候,通常表现出以下几种方式:

1、攻击、兴奋、情感爆发、大喊大叫等。

2、抑制、木僵、昏睡、瘫痪等。

3、退化、呆傻、表现像儿童一样等。

患者可能因此可能脱离某种危险环境,或者免除某些义务。

但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患者的症状都是伪装,这会对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加重疾病,甚至比疾病本身更令人痛苦。

作为自我保护的方式,必定是遭受到了身体或心理无法承受的压力、痛苦和折磨,才会不受自我控制地出现。

通俗的讲:这是身心在自发的智慧的保护患者。

心理创伤所引起的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是第一次发病的直接诱因。

通常认为,具有这些人格特点的人易患此病:情感丰富、情感反应强烈鲜明、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易被暗示。

要强调的是,人格特点是中性的,以上描述都不是「贬义词」。

临床上也发现神经系统遭受损伤,例如脑外伤、脑炎的患者可能发病;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

此前因赵露思吞咽困难、失语等多方信息,网友对其患病和成因诸多猜测。

网友猜测赵露思所患疾病

实际上,疾病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多有重叠,鉴别诊断极其重要。

正如赵露思在微博中所说:除了医生,没有人能对疾病及成因做出判断。

任何一种草率的、未经面诊的盲目揣测都不够尊重和专业。我们只能基于客观信息和医学知识给出一般性质的科学普及。

想要提供帮助,识别异常是必要的。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症状非常复杂。

主要有两大类: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分离症状通俗讲表现为:精神与身体突然中断链接,且不能用躯体疾病、物质影响、社会文化因素等原因来解释。

1、遗忘:

突然忘记了人生的重要经历,甚至遗忘了自己的个体身份。

突然开始非计划范围内的旅行、出走,忘记自己是谁。

2、情感爆发:

情绪突然暴发,可能是哭,可能是笑,可能是吵闹、宣泄。

夸张的行为表现,冲动毁物,自伤、伤人甚至自杀行为。

3、身份转变:

突然变得呆、傻、幼稚。

突然表现出双重或多重人格(民间有「鬼怪附体」等解释)。

4、木僵:

相当长的时间只能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

身体不能活动,失语、无刺激反应(光线、声音、疼痛)。

转换症状总体表现为:躯体化。

即患者没有检查出器质性病变,但心理的压力和痛苦无法释放,转换成了身体的各种症状。

1、体动异常:

动作减少:不能站起来、不能走路,失去言语功能,不能发出声音,甚至出现偏瘫、截瘫、瘫痪。

动作增多:肢体震颤、肢体抽动。

异常运动:全身痉挛或僵直、抽搐、呼吸加快、关节伸直、其他异常的肌张力紊乱、肌肉无力、舞蹈样动作等。

2、视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弱视、单眼复视,甚至失明,常突然发生。

听觉障碍:听力丧失、失声、失语,咳嗽时发音正常。

3、感觉障碍:

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与神经分布不一致),过敏,皮肤局部对触觉敏感。

当然,每个人遭遇的应激事件不同、人格特点有差异、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或症状组合也不完全相同。

但无论是分离(把身体和精神、环境剥离开)还是转换(把心理痛苦转化为躯体症状),都是一种对现实情景、内心痛苦无法承受但又无法排解的自发反应,是一种疾病。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心理治疗自然不可缺失。

目前常用的心理疗法有:

但因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疼痛、失眠等问题,这些症状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持续对患者进行影响和暗示。

因此针对各种症状的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也需要小剂量、短周期的灵活运用。

虽然看起来分离(转换)性障碍发病急、症状复杂,但一般来说,轻度的分离(转换)性障碍,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大多急性发作的患者经过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临床痊愈。

但有极少数病程长、反复发作、或表现为瘫痪、内脏功能障碍的患者,不经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三个点:

1、发现身边的人出现身心异常,如无法提供专业帮助,起码可以做到不伤害:

不强迫:❌你必须赶紧好起来,你一定要好起来!

不评价:❌这点事不至于得病吧?这有多大事啊?

不指责:❌你为什么要得病?你得这种病害惨我了...

网友分享的错误示范

2、分离(转换)性障碍和抑郁症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很可能共病。

到精神心理专科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才能进行更精准的治疗。

3、痛苦,不会因「知足常乐」而消失。

痛苦是客观存在的。

一味告诉自己「我应该知足,已经很好了」,并不会让痛苦消失。

图片来自赵露思微博

「对人生知足」与及时就医,不矛盾。

患病看医生,并不可耻;污名化疾病,才可耻。

你的痛苦也是生活经历的一部分,看见它们,接受它们,干预它们。

当你需要帮助,请记得安忻也正在看见你、接纳你、期待可以帮助你。

审核医生:彭旭 插画:金三儿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