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失亲,就像心被撕裂。
哀伤就像一场痛苦风暴,不仅会让我们感到剧痛,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大脑甚至整个生活都陷入混乱。

它来势汹汹,席卷一切,但最终也会慢慢平息。
在这场风暴中,我们该如何照顾自己?如何让伤口慢慢愈合?如何警惕伤痛加深?
让我们尝试探索这场「伤口愈合之旅」。

哀伤不止一种模样,它有五种面具。
我们也称它为「丧失的五个阶段」。

当亲人离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不可能!”
心灵举起了一面“保护盾”,试图挡住现实的冲击。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认为:否认是哀伤的第一阶段。
它让我们有时间慢慢接受现实,而不是被痛苦瞬间击垮。

当「保护盾」逐渐失效,愤怒就会如同火山喷发而出。
我们可能会质问:“为什么是他/她?”、“这不公平!”

愤怒是哀伤后的自然反应。
它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完全被无助吞噬。

愤怒之后,我们可能会试图与命运“讨价还价”。
“如果我能早点发现,是不是就不会这样?”
“如果我多做点什么,他/她是不是还能活下来?”

我们坐在一张虚拟的谈判桌前,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来重新掌控局面。

当愤怒和讨价还价都无法改变现实时,我们可能会陷入深深的抑郁。
如同掉进了情绪的深海,四周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

但我们要知道,抑郁并不是软弱,而是心灵在慢慢消化「丧失的痛苦」。

最终,随着时间不可阻止的流逝,我们会慢慢接受现实。

这并不意味着痛苦完全消失,而是我们学会了带着伤痛继续生活。
接受,就像发现了一片“新大陆”,风景与过去不同,新的意义终将会涌现。

哀伤并非都是虚无的心灵活动,在大脑里,它也有迹可循。

失亲时,大脑「警报器」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会被激活。
这个区域负责处理情感和痛苦,它开始报警,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悲伤。

多巴胺会因为失去依恋对象而减少分泌。
我们会感到空虚和失落,仿佛生活失去了色彩。

哀伤还会引发一场「压力激素风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会释放大量皮质醇,让我们感到焦虑和疲惫。
如果这场风暴持续太久,可能会使我们出现失眠、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虽然哀伤终将消散,但仍需警惕。

对大多数人来说,哀伤会随时间慢慢缓解。
但对一些人来说,哀伤却像一座「无法走出来的迷宫」。

这种状态被称为复杂性哀伤障碍(Complicated Grief Disorder, CGD),其特征是持续的强烈哀伤和对逝者的过度思念。

如果发现自己被困在哀伤的迷宫中,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

哀伤治疗(Grief Therapy)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出口。

我们准备了四种应对哀伤的小工具帮助您。

哀伤是一杯满溢的水,如果不打开“释放阀”,它可能会淹没我们。
允许自己哭泣、写日记或与他人分享感受,都是释放情绪的重要方式。

尝试建立新的连接,在「心灵的废墟」上搭建新的桥梁。
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寻找新的爱好小组、团体支持,或者寻找一位医生、治疗师吧!
哀伤期间,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发出各种“信号”,比如疲劳、失眠或食欲不振。
倾听这些信号,保持规律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也可以为身体请来一位“守护者”——医生,及时关注和调整我们的身心状态。
冥想和正念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在情绪暴风雨中抛下一只锚。
研究表明,正念练习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情绪调节。
应对哀伤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重建生活的机会。
哀伤不会消失,它会结痂、脱落,变成一道疤痕,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会带着疤痕继续前进,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
如果您或者亲人、朋友面临无法自愈的「哀伤伤口」,请记得安忻一直等待着为您的「伤口愈合」竭尽全力。


审核医生:徐文军
插画:金三儿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